钱文亮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钱文亮,男,河南罗山人。1965年10月生。教授。1985年河南大学本科毕业。1992年研究生毕业。2003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师从洪子诚先生。曾经从事过电大教师和杂志、出版社编辑等工作。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中心研究员、上海市重点学科都市文化学学科组成员、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等。
钱文亮先生在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歌,并且与友人组织诗社,参加工作后开始尝试诗歌评论和文学研究。在北京大学读博期间,策划有《在北大课堂读诗》、“怀旧”丛书等,主编《老玩具·老游戏》一书。有专著《胡风论——对胡风的文化与文学阐释》、《新文学运动方式的转变》等出版。二零一一年将出版《胡风年谱》。
主要经历
1985年开始与友人组织诗社,并在《飞天》杂志、《星星诗刊》等文学刊物发表诗歌,诗文曾入选《星星》诗刊“中国当代诗歌社团作品专号”(1986)、《中国当代先锋诗人随笔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出版社1998)等。多次获得全国及省市级诗歌奖。
1990——1992年,开始从事胡风文艺思想与胡风反革命集团案研究,吕振羽范际燕先生合撰《胡风与“先锋文化”》一文,入选《胡风论集》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4月版)。1990年夏,参加了由北京大学比较文学所等单位主办的“当代电影与当代文学”高级进修班,学习文化研究理论和方法。
1993——1996年,与范际燕先生合作承担并完成国家九五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胡风论稿”。该项目的成果最后以专著《胡风论——对胡风的文化与文学阐释》的形式于1999年5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于2000年荣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七届优秀成果表彰奖”。该著作被评价为国内第一本从现代中国的特殊文化语境出发对胡风文艺思想与胡风反革命集团案进行系统研究的“开新之作”。
1992——1998年,参与创办并负责编辑《通俗文学评论》杂志(曾任该刊编辑部主任),率先在国内学术界引入西方文化研究理论与批评,以崭新的视野与方法重新处理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引起学术界瞩目。在创办不到五年的时间里,《通俗文学评论》杂志便荣获“湖北省优秀期刊”称号,并入选“全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系列。在此期间,曾在《长江文艺》杂志(1995年第5期)发表与邓晓芒、周晓明和昌切的对话《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在《光明日报》(1996年11月19日)发表论文《关于新故事的理论思考》,在《文论报》(1993年6月5日)发表论文《后现代主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1998——2000年,参与创办并负责编辑长江文艺出版社主办的《网络文学》杂志,任该刊执行副主编。多次参与网络文学与网络文化的学术讨论,并策划“北大网事”书系、“怀旧丛书”等。
2000——2003年,在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洪子诚先生指导下,重点研究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文学的转折期问题和中西诗歌问题等,先后在《江汉论坛》(2002年第3期)发表论文《当代文学史研究与“十七年文学”》,在《中华读书报》(2001年6月27日)发表论文《布鲁姆的影响诗学与修正理论》,在《诗林》(2002年第3期)发表论文《先锋的终结——关于60年代出生的诗人及其诗歌》,在《文艺争鸣》(2002年第6期)发表论文《1990年代诗歌中的叙事性问题》,在《外国文学》(2003年第2期)发表论文《诗歌与文明》,等等。其中有三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月刊全文转载。而发表于2002年12月18日《中华读书报》上的笔谈《当代诗歌阅读何以成为问题?》,则被2003年第3期的《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005年——今,开始以现代性理论和全球化视野研究现代中国文学与诗歌问题,先后在《新诗评论》第2辑(2005年10月)发表论文《伦理与诗歌伦理》,在《现代中国》第六辑(2005年12月)发表论文《“沙龙”、“大会”与“单位”——新文学运动方式的转变之一》,在《都市文化研究》第一辑(2005年12月)发表论文《都市、群众与新文学的“运动”形式》,等等。
自2005年被聘为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中心研究员、上海市重点学科都市文化学学科组成员以后,继续以现代性理论和全球化视野研究现代中国的都市文化与都市文学,先后在《人文杂志》(2006年第2期)发表论文《都市文化学科的相关问题》,在《求是学刊》(2007年第3期)发表论文《都市文学:都市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变革》,在《诗歌月刊》下半月刊(2007年第1/2期)发表论文《大众狂欢时代的诗歌游戏》,在《中西诗歌》(2007年第2期)发表论文《道德归罪与阶级符咒:反思近年来的诗歌批评》,等。
曾于2006年5月应邀出席在韩国首尔召开的“都市地域学国际会议”,并以《上海都市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为题作主题发言;于2006年10月应邀出席在北京召开的“新世纪中国新诗学术研讨会”,并以《“文化中国”与现代性想象——对两岸四地现代诗歌的一种观察》为题作主题发言,从全球化语境出发对“文化中国”这一表现本土化文化诉求的新概念,及其与现代性想象的历史纠葛,进行了辨析。发言中的观点受到与会者好评。
迄今为止,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他报刊发表论文、对话等20余篇,并有8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摘录,有5篇以上文章多次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自2005年开始,被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并被《江汉大学学报》聘请为专题特约主持人,所主持专题“底层生存与纯文学”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有两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研究成果
课题
1.国家九五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胡风论稿”(与范际燕先生合作),1993年获批准立项;
2.上海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胡风年谱”,2004年获批准立项;
3.上海师范大学原创与前瞻性预研究项目“‘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文学组织(1917-1957)”,2008年获批准立项;
著作
1.《胡风论——对胡风的文化与文学阐释》(与范际燕先生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2.“怀旧丛书”之《老玩具,老游戏》(策划并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
3.《新文学运动方式的转变》,上海文化出版社,即出;
论文
1.《文学史的难题》,《读书》杂志2004年第6期,《文学报》2004年7月1日摘要;
2.《“先锋”的变迁与在当下诗歌写作中的意义》,原载《江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月刊200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3.《伦理与诗歌伦理》,《新诗评论》第2期(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10月),在诗坛引起广泛争论,在《南方文坛》等杂志出现专门讨论文章,被2006年《中国新诗年鉴》摘录;
4.《“沙龙”、“大会”与“单位”——新文学运动方式的转变之一》,《现代中国》第六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5.《都市、群众与新文学的“运动”形式》,《都市文化研究》第一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12月)
6.《都市文化学科的相关问题》,《人文杂志》2006年第2期;
7.《都市文学:都市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变革》,《求是学刊》2007年第3期;
8.《大众狂欢时代的诗歌游戏》,《诗歌月刊》下半月刊2007年第1/2期;
9.《道德归罪与阶级符咒:反思近年来的诗歌批评》,原载《江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新华文摘》2008年第7期论点摘编;
10.《知青故事的中国叙述》,《文艺争鸣》2008年第4期;
获奖
1.论著《胡风论——对胡风的文化与文学阐释》,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七届优秀成果表彰奖”,2000年;
2.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学三等奖,2004年度、2005年度、2006年度;
3.上海师大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学一等奖,2007年度;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主要经历
研究成果
课题
著作
论文
获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