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亭村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辖村
番禺区新造镇北亭村位于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街,是番禺区小谷围岛的保留村,总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广州大学城商业配套区最终选址于大学城西北部的北亭村,北亭村成为大学城区域内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商业中心,北亭村内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是大学城内最大的娱乐休闲购物中心。
历史沿革
“北亭村”之村名是有历史渊源的。南汉王朝刘䶮至刘伥称帝54年间,建都番禺城(今之广州市),而我村一带之地,邻近帝都,作为御花园,园内建有两亭。南边之人聚居成为村,改名为“南亭村”;北边之人聚居成了村,改名为“北亭村。“北亭村”先后聚居“封”、“吴”、“陈”、“崔”、“梁”五姓而为村。
地理环境
“北亭村”的地理环境地貌可简单地总括为“南有茶园,北有桑园,中有江抱园”,南茶、北桑是为村与村之界。东山西河,南田北山,又是村中之地貌。北亭村临近广州,与白云区小洲乡仅一水之隔,交通方便。西临珠江河系,隔河一望,左有“小洲”,绿树如云;中有小丘,犹如出水莲花。正望“石榴岗”巍楼高塔建于山中,临看渔轮修造厂,裙楼矗立,右有“官洲村”,狸沙如带,后枕“巷尾岗”,里后山连山,连绵不断,仅“北亭村”已有三十三山。
人口民族
人口
村户籍人口4300多人,流动人口近3000人。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自村属土地发包收入,旧村闲置土地、北亭广场商铺等出租收入,粤剧社团是该村重要的文艺团体。
环境
小谷围街北亭村距离番禺区市区20公里,离小谷围街道办事处3公里,与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相邻。广州大学城兴建前,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大学城建设后,部分村民仍留原地居住;部分受拆迁影响的村民则搬往谷围新村安置。现该面积约3.98平方公里。
北亭村与穗石村、南亭村、贝岗村、星汇社区相邻。
2019年10月14日,北亭村入选2019年广东省卫生村名录。
2019年9月24日,北亭村上榜2018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名单。
文化
南汉德陵
德陵位于番禺区小谷围岛北亭村青岗北坡,俗称“刘王冢”。陵墓坐南向北。始建于南汉。整座墓用素面青灰砖砌筑,由墓道、封门、前室、后室四部分组成。墓葬进深36.47米、宽5.82米,占地面积为212平方米。墓道呈缓坡状,残长12米、宽3.20米,内置青瓷罐190件,釉陶罐82件,排列整齐有序,应是当时“墓前设奠”之遗留。封门厚2.6米、残高2.16米。墓室用厚大的素面青灰砖砌筑,室顶以楔形砖砌4重券拱(最底的一重砌双隅,可算为5重拱),其外券拱顶下两侧还用条砖垒砌夹墙拱卫墓室,室内全长13米、宽3.14-3.80米。其中前室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6.27米、东西宽3.14米、高3.04米,壁厚约1.30米。靠近封门内侧有一块大方石,长1.36米、宽1.25米、厚0.18米,该石光素无纹、无字,似为未刻字的墓志石。东西两侧壁各设两行共9个塔形壁。后室近方形,长3.46米、宽3.80米、高3.45米。其两侧壁各设5龛,后壁被严重破坏。后室作为停放墓主人棺的所在,显得宽敞高大,为广州市过去所发现汉代以来的券顶砖墓中属最宏大的。前后室之间砌有隔墙,墓室内随葬品早年已被盗空,仅在扰土中发现有青釉陶屋残片。该墓虽未发现明确纪年或文字,但从墓葬形制、结构、砖材及出土遗物考证,可断定为五代十国墓。其特点又与南汉康陵昭陵相一致。据此,推断该墓为南汉国奠基者刘隐的陵墓。据《资治通鉴》、《新五代史》等文献的记述,刘隐死后六年,其弟刘岩称帝,追尊其为襄帝,墓号德陵。德陵葬于海曲,附近有昌华苑。北亭村如今犹称昌华市。小谷围岛盛产荔枝,时称荔枝洲,又四周环水,正符海曲地望。墓葬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2006年5月,与康陵一并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南汉德陵。
南汉康陵
康陵位于番禺区小谷围街道北亭村大香山南麓。汉康陵建成于南汉光天元年(942),两周王陵坐北向南,依山坡地势南北向分布,地面建有陵园和陵坛,地下筑玄宫。陵园呈长方形,四周夯筑围垣,墙垣四角设有角亭,墙垣东西宽70米、南北长130米,占地面积为9100平方米。南墙垣正中有门楼墩遗迹。陵墓居陵园中部偏北,为带墓道竖穴砖室墓,地宫上方为砖土结构的坛形建筑。陵坛为方座圆丘,由圆台、方台、散水等分层构成。圆台为砖包土结构,直径10.50米,现存高2.10米。圆台下为砖砌方形台座,边长11.50米、高0.35米,砖台之上以白石板铺面。方台四周设置方砖铺砌的散水,面阔3.20米、边长17.90米。陵坛南面,由南至北分别建有坡道、门台、门道,与陵坛相连。明康陵的玄宫位于陵坛之下,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中室和主室组成。墓道呈斜坡状,现存长19米、宽3.80-4.40米、最深处5米。封门以墙夹大石板,砌筑方法与德陵相同。甬道为双重券顶,用封门砖堵实。墓室内全长11米、宽3.15米、高3.30米;顶部为结砌4重券顶,底部用方形砖铺地。前室短浅,券壁有假窗和小龛。中室砌栏槛。主室两侧壁各设15个小龛,后壁有一大龛,室内砖砌棺床,宽2.25米、高0.20米,长度因已被破坏未详。因多次被盗,现存完整陪葬品极少,只有陶瓷、玻璃器、石俑残件,还有玉石片、银环、开元通宝等。在前室当门横立“高祖天皇大帝哀册文”碑石一块,保存完好,高115厘米、宽154厘米、厚20厘米。其侧边刻有缠枝蔓草纹。哀册文阴刻楷书,右起竖38行,共1062字。据哀册文所载:“高祖天皇大帝”及“迁神(按:即灵柩)于康陵”。可知墓主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高祖刘䶮。刘岩于大有十五年(942)四月,于同年(光天元年)九月“迁神于康陵”。墓葬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2006年5月,与德陵一并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南汉康陵。
北亭梁氏宗祠
北亭梁氏宗祠位于番禺区小谷围岛北亭村北亭大街87号。
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西至北亭大街现状路西边线,北、南从宗祠头门外缘外延5米,东至头门以内第二进台阶石栏杆东边线一线。北、南、西从保护范围外延约20米,东至现状幼儿园东边界一线。
建设控制地带:44
渭水桥及石门楼
渭水桥及石门楼位于番禺区小谷围街道北亭村桥门大街与渭水大街,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包括渭水桥、桥头两岸砖石门楼各一座(东门楼为“乔门”;西门楼为“渭河”),及河堤驳岸。
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从桥、门楼边缘外延5米,局部至相邻建筑边线。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北亭大街现状路西边线,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南至渭水大街二巷,局部至桥门大街3号、5号建筑北墙线,西至渭水大街8号3层建筑东墙线一线。
北亭崔氏宗祠
北亭崔氏宗祠位于番禺区小谷围岛北亭村渭水大街14号,该聂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光绪四年(1878),1997年重修,2008年重修。坐东向西,广三路深三进。总面阔30.46米,总进深52.47米,占地面积1602.58平方米。该公祠三路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石墙基。祠前有开阔地坪,立有旗杆夹石一对。大门门额镶木匾阳刻“崔氏宗祠”四字,两边有钟鼓楼、青云巷,左路青云巷石额阳刻“礼门”,右路青云巷石额阳刻“义路”。大门前一对抱鼓石。中堂梁架正中悬刻“大衍堂”木匾,上款“光绪四年戊庚岁”,下款“1997年仲春”。天井铺条形花岗岩石条,后堂设前廊,后堂衬祠天井处有一口古井。
2008年12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崔氏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该聂氏宗祠保存完整,对研究番禺区古代祠堂文化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参考资料
小谷围街道北亭村.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地名介绍.2021-05-18
南汉德陵.广州市番禺区南汉德陵旅游指南.2021-05-18
北亭崔氏宗祠.广州市番禺区北亭崔氏宗祠旅游指南.2021-05-1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人口民族
人口
环境
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