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哈曾(Alhazen,965年—1040年),
埃及物理学家。
阿尔哈曾是
中世纪阿拉伯最重要的一位物理学家,他最感兴趣的领域是光学。阿尔哈曾则认为光是由
太阳或其他发光体发射出来的,然后通过被看见的物体反射入人眼而感知的结果。他还正确地解释了
透镜的原理,即透镜的聚焦,并制作了无透镜的针孔成像机。他还制出了抛物面镜,一种今天用于望远镜上的部件。他的著作在16世纪被译成拉丁文出版,对像
约翰尼斯·开普勒这样的科学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物经历
阿尔哈曾为了给自己谋一挂名职务,他宣称他能为治理
尼罗河洪水设计一种机器。如他所愿,他这主张引起
埃及哈里发的重视,他被聘专管此事。但对阿尔哈曾来说不幸的是这位埃及哈里发就是
哈基姆,他是在卡力古拉和
伊凡四世时代之间最危险的戴着王冠的疯子。哈基姆要求他立刻制造 出这种机器,如果造不出来的话,将用某种复杂方式将他处死。阿尔哈曾逐渐认识到对他提出的这要求决不是开玩笑。阿尔哈曾面临比景别无他法,只得装疯。他不得不一直装疯到1021年哈基姆死去为止。在阿尔哈曾还不必装疯前,充分证明了他是
中世纪最重要的一位物理学家。他最感兴趣的领域是光学。这门科学早已由希罗*和
克罗狄斯·托勒密*摸索着进行过研究,他们认为,人能看见物体是靠眼睛发射出的光线被物体反射的结果。阿尔哈曾的看法是正确的,他认为光是由
太阳或其它发光体发射出来的,然后通过被看见的物体反射入人眼。他还正确地解释了
透镜的原理,即透镜的放大效果由于其曲面造成,并非由构成透镜物质有固有性质造成。他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感兴趣,探讨了虹,研究了光通过透镜的聚焦,并制作了无透镜的针孔成象机。他还制作出抛物面镜,一种今天用于望远镜上的部件。他和
克罗狄斯·托勒密一样认为大气层的有限的,他估计其深度为十英里左右。他的著作在十六世纪被译为拉丁文出版,这对于象
约翰尼斯·开普勒*这样的科学家产生了重大影响。事实上,直到六百年后开普勒时才进一步发展了阿尔哈曾的光学研究。
生平事迹
阿尔哈曾(Alhazen; 阿拉伯全名为:Abu-'Ali Al-Hasan Ibn Al-Haytham)阿拉伯物理学家。965年7月1日生于
巴士拉(在今
伊拉克的古士拉);1040年3月6日卒于
开罗。阿尔哈曾是一名卓越的思想家,他在数学、解剖学、
天文学、工程学、医药学、哲学、物理学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主要兴趣是在光学上,并且在希罗和
克罗狄斯·托勒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发明创造
制作出抛物面镜,正确地解释了
透镜的原理,一样认为大气层的有限的。研究了人眼的结构正确解释了人眼为什么能看见物体。
主要成就
埃及地处
热带沙漠,眼病流行,医师们用手术治疗眼病;阿尔哈增曾作了一些有关反射、折射、暗室的视觉等实验,获得了人眼的解剖知识。他根据埃及医师的经验和通过自己的实验,仔细研究了人的视觉。关于视觉,希罗和托勒密认为,人眼可以看见物体,是由于人眼可以发出光线的原因。阿尔哈增则认为:光线是由
太阳或其它发光体发射出来的,然后通过被看见的物体反射入人眼,人眼接收到光线后才看到物体的。他对人眼的结构也进行了研究,眼睛某些部位的名称,如“网膜”、“角膜”、“玻璃状体”、“前房液”等术语均出自于他。关于反射实验,阿尔哈增从希腊人那里知道了反射定律,并进一步指出,入
射线、反射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在研究球面镜和抛物柱面镜时,他发现平行于主轴的光线入射到球面镜时,会反射到这个轴线上。他提出了著名的“阿尔哈增问题”:在给定民光点和眼睛的位置的情况下,寻找球面镜、圆柱面镜或圆锥面镜上的反射点,这就是寻求物、像和镜的位置之间的关系。他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复杂的讨论。他还了解了平凸镜的放大作用;制作出抛物面镜,一种今天用于望远镜上的部件。
关于光的折射,阿尔哈增重复了
克罗狄斯·托勒密的实验。他使用的仪器是一个带有刻度的垂直放置的圆盘,其一半浸入水中,入射光线通过盘边小孔射入。他还讨论了简单的
透镜问题,正确地解释了透镜的原理,即透镜的放大效果由于其曲面造成,并非由构成透镜物质有固有性质造成;探讨了虹,研究了光通过透镜的聚焦,并制作了无透镜的针孔成象机。
太阳与月亮接近
地平线时,直径显著增大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个问题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小儿辨日”。阿尔哈增认为,这是一种错觉,因为这时它们的大小是以距离较小的地面物体来作比较而估计的。他还研究了大气的折射现象,和
克罗狄斯·托勒密一样,他认为大气层的有限的,并断言黄昏的界限是在
太阳从地平线到其下10度角的范围内,并由此推出大气层的厚度是52,000步。后来,
约翰尼斯·开普勒指出,此数据是不准确的。
主要著作
《光学宝鉴》
阿尔哈增的光学著作曾由
意大利光学家维泰洛译成拉丁文于1270年发表。1572年,F·里斯内在
巴塞尔市出版了更完整的版本,书名是《光学宝鉴》(Opticae thesaurus)。
《光学宝鉴》一书的主要内容有:
①弃人眼向物体发出触须引起视觉的旧观念,提出由物体发出光线锥,而不是单独的光线进入眼睛产生视觉。
②人眼是由4层薄膜隔开的3种透明媒质(水状液、
水晶液和玻璃液)所组成的球状体。所提出的眼睛的结构和眼球内3种透明液体名称,沿用至今。阿尔哈增研究过眼瞳,指出由物体发出光
棱锥(而不是圆锥)进入眼中,并把两眼视觉归结为两眼的图像传到一条视神经上的机理。
③明确了
光的反射定律,认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详细讨论了光经过曲面镜的反射而成像,改进了古代希腊人对光经过球面镜、圆锥面镜和柱面镜成像位置的认识。
④用眼睛的
幻觉来解释
太阳在地平线上比在
天顶大的现象,理由是在地平线上有物体与太阳相衬托。并且对大气的高度作出了合理的推测。
⑤讨论了光通过不同媒质界面的折射。设计出测定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方法,阐明玻璃球有放大图像的作用。
阿尔哈增的著作有80多卷,大多散佚,在《光学宝鉴》中保存下来一部分。1834年在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他的
几何学方面的著作;英国牛津博德安图书馆和荷兰莱顿图书馆都保存有他的一些手稿。
个人影响
随着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欧洲进入中世纪时代。这个时期的欧洲学术景象一遍萧条,而拜占庭和阿拉伯却保存了希腊文化,继续了希腊人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为欧洲的
文艺复兴提供了有益的准备。阿尔哈增就是阿拉伯学者中杰出的一位,随着其著作在十六世纪被译为拉丁文出版,他对后来的科学家的影响也逐渐显现。事实上,直到六百年后
约翰尼斯·开普勒时才进一步发展了阿尔哈曾的光学研究,而阿尔哈增对折射的研究成为W·斯涅耳等人建立折射定律的实验设计的
先导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