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胡同从前称棺材胡同,因其名不雅而改为今名。明为王恭厂地界。其位置正是
北京市内城的西南隅。
在北京宣武门内,
象来街之北,如今有条胡同叫光彩胡同。其位置在石驸马街之西南。从前此处有桥曰石驸马桥,今称新文化街,光彩胡同就在新文化街路西。
光彩胡同,从前称棺材胡同,因其名不雅而改为今名。这里的前王恭厂、后王恭厂胡同,便是明代王恭厂的故址。其位置正是北京内城的西南隅。王恭厂是皇家的兵工厂,又称
发射药局。是专门做火药的地方。正因为是兵工厂,又是做火药的工厂。所以明代把它安排在城内,而不把它布置在城外。又怕它万一爆炸影响皇宫的安全,才把它安排在城旮的地方,距皇宫大约有三公里。这大概是当时皇家认定的安全距离吧。
王恭厂的设置年代,大约可以和北京城的设置等同。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它隶属于工部,厂内有监厂太监一人,工匠三十余人,还有一些临时招募来的帮工。
日产(企业)火药约两吨,常贮备量约为千吨。专供京营禁兵之用,如果没有战争,
发射药销耗量少,贮备量则会更多一些。估计贮存要有两三千吨。
明朝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公元1626年5月30日)王恭厂发生了一场奇特的灾害,瞬目间,天地震响,烟云遮日,火光冲天,塌屋数万间,死伤上万人,甚至动摇了皇室的统治,加速了天启皇帝的倒台。
对于这次奇特的灾害,史学界有种种说法,有说是地震的,有说是
飓风的,还有说是火药爆炸的。笔者对此没有专门研究,只是看了一些书,就书上记载的加以考证,也许有益于专家们对这次奇灾之谜的解释。
最早记载这次灾害的文献是
北京市《
京报》,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官办的《京报》就发表了一则消息,说是王恭厂发生爆炸,爆炸的冲击波把“石驸马街
石狮重五千斤,飞出顺承门外”。后来的《颂天胪笔》中也提到此事。文中所提及的“顺承门”,是元代
元大都的城门名称,明改为宣武门,但当时还有人称宣武门为顺承门。
《芜史》说发生这次事故时,“拔大树二十余株,根在上而梢在下,近厂房屋倾倒,木石在上,而瓦在下,杀千人”。
谈迁著《
国榷》载:这次爆炸时,“声如霹雳,天地昏黑,上(指皇帝)在
乾清宫,走避
保和殿,御座(指皇帝办公的桌椅)俱倾。”
南京故宫在此以前曾着过一把大火,火后,调集三万人重修宫殿,正当人们在高空作业时,突然传来一股强烈的冲击波,“大殿工人堕死二千余人”。王恭厂的上司工部尚书(相当于今之工业部长、城建部长、后勤部长)董可威在这次爆炸中,炸断了双臂。皇帝追究他的责任,把他撤了职。
《
明季北略》载:“
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渐至,京城西南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承)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粉,屋数万间,人二万余。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层叠,秽气熏天,瓦砾盈空而下,无从辨别街道门户。震声南自
河西务镇,东至
通州区,北至
密云区、
昌平区,告变相同,城中屋宇无不震裂,举国狂奔,象房倾象俱逸出。遥望云气,有如乱丝者,有如五色者,有如
灵芝黑色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