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铸就中国梦
陈响园执导的电视政论片
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拍摄的六集电视政论片《劳动铸就中国梦》分6集,用“劳动改变命运”、“劳动创造财富”、“劳动点亮智慧”、“劳动提升品质”、“劳动缔造幸福”、“劳动彰显国魂”的脉络梳理阐释“劳动”,每集42分钟。
策划背景
2011年底,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的电视片《公司的力量》收获了不错的反响,打造了中国第一部深刻探讨公司制度的纪录片。
杭州市委主要领导认真思考着马克思主义经典关于社会财富、价值源泉的论述,认真思考着劳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个新的构想产生了!“更应该关注‘劳动的力量’”。杭州市向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片人、纪录片导演提出,共同制作拍摄一部关于劳动的纪录片。
摄制组找来兰州大学的专家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稿,为片子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后,兰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院陈春文领衔的撰写团队在杭州闭关创作了一整个夏天,按文明史的进程写了一个脚本。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高度评价了劳动模范和劳动精神,发出了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时代强音。总书记的讲话,让制作团队豁然开朗,电视片的主题和基调在他们脑海中更加鲜明起来。
2013年年底起,在中宣部的指导下,先后邀请社科院、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文艺网中国作家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科技部、国资委、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对拍摄大纲进行反复论证,一个字一个词的琢磨,一句话一句话的定夺,六易其稿。中国中央电视台领导也十分重视本片拍摄,副台长魏地春多次参加策划、审片。
在脑力激荡中,视野越来越开阔。文本的调整慢慢聚焦在“劳动精神、劳动传承、劳动成就”的主线上,抽丝剥茧,回答了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如何弘扬劳动精神、激发劳动热情、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的问题。片名最终确定为“劳动铸就中国梦”,由陈响园任总导演。
2014年10月,片子进入拍摄阶段,主创团队边拍摄边修改,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昼夜奋战,2015年3月底完成了样片制作。
2015年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影片提要
京杭大运河,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如一部史诗,吟诵着华族追逐梦想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这条与浙江省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大运河,也成了《劳动铸就中国梦》的“引子”里定格的画面。
像这样的浙江元素,在《劳动铸就中国梦》里还有很多。该片拍摄了不少在浙江这片土地上从古至今的劳动者代表。
“古”,可追溯到大禹治水。大约4000年前的劳动工具—耒,传说是大禹治水所用的最先进工具,面对滔天的洪水,大禹带领百姓开山劈石,历尽千难万险,耗时13个春秋,终于疏导黄河入海。
“今”,可以听到阿里巴巴集团上市敲响的钟声。马云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成功,有着无数实实在在的艰辛劳动在支撑。
《劳动铸就中国梦》还寻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两只来自义乌的拨浪鼓。小小的拨浪鼓,见证了义乌商户们创业初期的艰辛。
镜头里,义乌市个体工商户何海美思绪万千,30多年前,何海美因为生活所迫摆起了地摊,靠着一点一滴辛苦的积累,慢慢攒下了自己的家业。如今,义乌的市场早已发展成了中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何海美也成立了一家商贸公司,主营服饰批发,她还开起了自己的网店,把丝巾卖到了全世界。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这两只拨浪鼓,一新一旧,旧的拨浪鼓有一只鼓耳,新的拨浪鼓有两只鼓耳,分别代表实体市场和电子商务,寓意实体经济和电子商务结合在一起,引领义乌新发展。
镜头还记录下了浙江桐庐富春江镇的季丽娟劳作的场景。1998年,季丽娟看到丈夫整日忙于自己的事业,动起养猪的念头,借了3万元钱,买了30头仔猪开始了自己的“猪”生涯。2010年,季丽娟承包了50亩山坡地,注册了一家农庄,开始了生态养殖。季丽娟的农庄每年都能卖出1000多头猪,还注册了自己的网店,销售农庄里种植的生鲜蔬菜,年收入上百万元。
影片选取时代典型人物,用讲故事的方式,充分运用电视画面、场景、细节等表现方式,展现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全片共六集,分别为:劳动改变命运、劳动创造财富、劳动点亮智慧、劳动提升品质、劳动缔造幸福、劳动彰显国魂。
该片以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中国故事为基点,选取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宣传影片
《劳动铸就中国梦》2015年4月30日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综合频道、纪录频道连续播出后,引起社会热烈反响。据初步统计,该片在财经频道播出的收视率分别为0.94%、1.14%、1.07%、1.08%、1.04%和1.14%,平均收视率为1.07%,比财经频道平时收视率高15%,全国平均排名第17位。该片一经播出,迅速引发观众热议,形成了宣传热潮。
六集电视政论片《劳动铸就中国梦》2015年4月30日起将分别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财经频道等黄金时段播出。该片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拍摄, 以劳动铸就中国梦为主题,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中国故事为基点,突出思想性,体现生动性,增强传播力。
该片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中共杭州市委、学习出版社、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东方星空创投有限公司承制。
播出时间为别为;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4月30日至5月5日每晚21:10;纪录频道,2015年5月1日至5月6日每晚21:53;财经频道,2015年5月1日至5月6日每晚22:30。
研讨评价
《劳动铸就中国梦》既像一部夹叙夹议的纪录片,又像一部讲述故事的政论片。
为深入挖掘电视政论片《劳动铸就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进一步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中宣部2015年5月22日下午召开研讨会,共同研讨电视政论片《劳动铸就中国梦》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功能。
由中宣部组织拍摄的6集电视政论片《劳动铸就中国梦》,紧紧围绕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体现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以“劳动铸就中国梦”为主题,用讲故事的方式,生动描绘伟大的中国人民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历程,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确立“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这一正确认识,积极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劳动铸就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价值导向、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进行了深入研讨。认为该片关注当下、直面问题、联系实际,是歌颂与感受劳动之美的精彩艺术范本。内容上更多地“沉下”工人、农民、知识分子、80后、90后等普通劳动者中,通过人物故事来展现不同时期的劳动力量,夹叙夹议,细腻入微又大气磅礴,有思想、有内涵、有故事、有细节,布局合理,结构完整,逻辑严谨,是一曲劳动颂歌壮美乐章。
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这部政论片声音、画面、影像、文词,互为映照,融合贯通,汇聚成一股或宏阔壮美、或温婉动情的气势,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与震撼力,是当前影视政论片创作的一次重要收获。它的隆重推出,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宣传作用,传递出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劳动情怀,是对“以劳动托起中国梦”时代最强音的形象解读和生动阐释。
《劳动铸就中国梦》的镜头里采访了“沃伦·巴菲特”沃伦·巴菲特、美国外交家亨利·基辛格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里兹、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等这样的大人物,也有油画《父亲》的作者罗中立、“老干妈陶华碧等奋斗中的劳动者,还有中国第一名高铁司机李晓东、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榜的“中国工人”等一大批我们身边的普通劳动者。
“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是《劳动铸就中国梦》精神内涵的“三部曲”,这部电视片里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共识深入人心。
《劳动铸就中国梦》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表达了一种情怀,传递了一种温度。你在里面看不到任何说教,有的是娓娓道来的语言。
参考资料
劳动铸就中国梦 (2015).豆瓣电影.2024-04-23
目录
概述
策划背景
影片提要
宣传影片
研讨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