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北滩瑶族乡
湖南永州市祁阳县下辖乡
晒北滩瑶族乡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金洞管理区南部,是金洞管理区唯一的瑶族乡,处于三市五县交界处,总面积155平方公里,是个以林为主的偏远乡镇。截至2018年,该乡下辖9个行政村,5个是省级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1个;全乡总人口7280人,贫困人口占57%。
简介
晒北滩瑶族乡是祁阳市下辖的民族乡,位于祁阳县境东南陲,距县城88公里。东与常宁市蒲竹瑶族乡、桂阳县杨柳瑶族乡交界,南与新田县相邻,西与白果市乡宁远县接壤,北与小金洞乡毗连。截至2020年6月,晒北滩瑶族乡下辖9个行政村。
以上参考
人口民族
全乡1759户,6802人,其中瑶族人口3015人。
自然环境
晒北滩瑶族乡属南岭山脉,地处阳明山东段,东西跨度32公里,南北横贯25公里。晒北滩瑶族乡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母亲河湘江一级支流白水河似白色玉带与青山绿水缠绵穿境而过,晒北滩电站总装机达3.5万千瓦/小时造就了高峡出平湖的人间胜景。
历史沿革
乡沿用驻地名。1950年属宁远县管辖。1954年划归祁阳市,为晒北滩乡。1958年为火箭公社。1961年调整体制时改为晒北滩公社。1984年4月撤公社恢复晒北滩乡,同年7月由金洞林场代管,实行“乡场联营”。1984年10月为晒北滩瑶族乡。
基础建设
乡处偏远山区,已实现村村通公路。
经济建设
全乡总面积119平方公里,耕地308.5公顷,林地10534.8公顷。全乡以林业为主,活立木蓄积量69万立方米,孟宗竹30万根。境内水利资源较为丰富,晒北滩水电站在建。
乡政府按照“生态立乡、旅游兴乡、引资活乡、产业富乡”的发展思路,到2010年底,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2103万元,人平纯收入3676元;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5913万元;乡财政收入达261万元,比2006年翻了三番。
教育卫生事业
晒北滩瑶族乡设有中心小学1所、教学点5个,卫生院1所。
民族文化
晒北滩瑶族乡风景优美,瑶族文化贯穿于瑶族民间的神话、宗教、习俗节日、舞蹈和道德观念中。勤劳善良的瑶汉同胞用智慧在这里演绎着绚丽的四季燃情,美丽多情的瑶家阿妹编织着浣溪纱的传说,大自然赋予了这里鬼斧神工的神韵。
村庄介绍
【晒北滩】 Shàiběitān
境内有一白水上游三川会合的一开阔沙滩,东、南、西三面山高遮阳,唯北岸河滩受日照较长,故名晒北滩。村委会驻塘背岭,辖塘背岭、三枧河、大桥边、两河口镇、毛坪江5个村民组。总面积11.9平方公里,耕地6.8公顷,159户,555人。
【野株源】 Yězhūyuán
村中虎形岐山上有一棵空心的古树,树心中长出七根竹子,得名野竹园,后谐音为野株源。村委会驻虎形,辖象形、虎形、背屋、花屋、大源头、司牛塘、叮铛源7个村民组。总面积12.4平方公里,耕地31公顷,160户,586人。
【碧江口】 Bìjiāngkǒu
以境内河水入口处碧绿清澈而得名。村委会驻大石窝,辖大石窝、黄连窝、十三份、高带源4个村民组。总面积9.1平方公里,耕地3.6公顷,68户,264人。
【三叉岭】 Sānchàlǐng
因境内有三座山峰紧靠,并列如尖叉而得名。村委会驻下马里源,辖楚家源、上马里源、三上组、三下组、下马里源、水竹下6个村民组。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耕地10.6公顷,152户,539人。
【大源里】 Dàyuánlǐ
以地处白水河一支流的源头而得名。村委会驻大源里,辖耐头源、大源里、井水源等4个村民组。总面积9.4平方公里,耕地9.5公顷,141户,610人。
【高笋塘】 Gāosǔntáng
昔因境内有一连年蒿笋茂盛的山塘而得名,后习惯写“蒿”为“高”。村委会驻茶埠口,辖高笋塘、茶埠口、青山源、长、中棚5个村民组。总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12.4公顷,93户,326人。
【小茗洞】 Xiǎomíngdòng
相传金洞长峡谷内有十一个支洞,该村位于最后一个洞原叫“尾洞”,排行最小,故名。村委会驻黄家坪,辖黄家坪、老屋院、马坪田、井塘湾、坳头源、下里源6个村民组。总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39.6公顷,164户,593人。
【磨石源】 Móshíyuán
以境内山涧中磨铁石颇多而得名。村委会驻磨石源,辖苋菜源、磨石源、柿子源3个村民组。总面积10.1平方公里,耕地5公顷,56户,206人。
【史家坪】 Shǐjiāpíng
史姓人家早来境内平坦地定居开发而得名。村委会驻史家坪,辖上鲁草塘、下鲁草塘、史家坪、桐子源口、神堂湾、牛背岐6个村民组。总面积6.7平方公里,耕地11.8公顷,153户,647人。
【烟竹山】 Yānzhúshān
境内多水竹而得名。村委会驻老屋场,辖烟竹山、新屋场、老屋场、黄土源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19.2平方公里。耕地12.1公顷,121户,454人。
【枧下】 Jiǎnxià
村居引水枧下方得名。村委会驻张家坪,辖张家坪、河边、栀子坪、月形、新屋五个村民组。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16.8公顷,130户,537人。
目录
概述
简介
人口民族
自然环境
历史沿革
基础建设
经济建设
教育卫生事业
民族文化
村庄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