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涝泊村
姜家涝泊村
2002年,全村330户,940人。有姜、钱、于、邹、付、刘等姓,均为汉族,其中姜姓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0%。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42年姜仁茂等6人参加八路军
1947年村民积极参加人民解放军,保卫胜利果实,参军总人数达50多人。
1955年全村成立两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姜玉培、钱树春任社长。
1956年,合并成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姜玉基任社长,下设四个生产队,由姜仁学、邹太凤、钱树亭、姜仁志分别任队长。
1978年全村以出义务工的形式,开挖渠道1500米,并建起二级扬水站。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平均亩产不足百公斤。1974年,粮食亩产过千斤。2002年,粮食亩产达到629公斤,总产达到55.65万公斤。 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挥山区优势栽植苹果。1986年,村统一外出购苗,发动群众栽苹果20公顷。2000年,全村果园面积为26.7公顷,户均0.07公顷,果品总收入100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589万元,其中农业300万元,畜牧养殖业274万元,林业15万元。
第二、三产业20世纪80年代后,第二、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322人,收入1079万元。其中工业50万元,建筑业217万元,运输业431万元,商饮业272万元,服务业109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36年,本村建起小学,有教师2人,学生21人。改革开放后,教育质量逐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71人。人民生活建国前,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吃不饱,穿不暖。建国后,村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02年,人均粮食达到450公斤,人均存款余额2400元,全村有运输车180辆、摩托车70辆,彩电普及。村庄建设建国初期,房屋破旧拥挤,人均住房面积10平方米。改革开放后,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旧房大都翻新,并盖起了宽敞的瓦房。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到20平方米。 1989年,投资4万余元,安装自来水,并建起了村委会大院。2000年,建成电话村。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3年,村成立党支部,时有党员11人。2002年,有党小组8个,党员51名。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姜京东、姜京全、姜福寿、姜培荣、姜京成、姜玉坤、姜玉琛、姜志海、姜玉培、姜玉基、于文勇、于乐善、钱京浩、钱京瑞。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7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委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姜京东、姜福寿、钱树德、姜玉培、钱树春、姜玉球、姜福真、姜福田、于乐善、姜钦敏、姜桂亭。2003年4月起,于志良主持村委会工作。 1987年,本村被中共海阳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文明村。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组织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