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位于桂林七星公园小东江与灵剑溪汇流处,宋代已有此桥,石砌五孔,桥式和桥亭大致与现在的水桥部分相同。
项目简介
花桥位于七星公园小东江与灵剑溪汇流处。据《静江府城图》石刻的绘制,宋代已有此桥,石砌五孔,桥式和桥亭大致与当代的水桥部分相同。花桥多有易名,宋代,因建于
嘉熙间,名嘉熙桥;明代,以附近花木繁茂,更名花桥;
清代,因东端有小山平坡突起,形如柱,改名为天柱桥。
元末明初,该桥被洪水冲塌。
景泰七年(1456),
桂林市知府何永全在原来的桥基上“架木为桥”。
嘉靖十九年(1540),
靖江市安肃王妃徐氏,重修为现存的四孔石桥,同时增旱桥6拱,以加强排洪。桥分东西两部分,东段为水桥,长60米、宽6.3米、高8米;西段为旱桥,长65.20米。1965年整修时新增一孔为七孔。平常两江之流从水桥缓缓南去,汛期洪水则从旱桥排泄。整修后,桥亭及旱桥勾栏均改为混凝土结构。
花桥自古景色迷人,山光水色,幽雅绮丽,让人心旷神怡。北望花桥,水桥四孔与倒影,通圆如四轮明月,有“花桥虹影”美誉,甚为壮观,在这里,有月看水中映月,无月看桥孔影月。四孔临水,圆月可数,正是: 花桥常有月,慧眼数团圆。
七星区山前小东江上,横卧一座形如长亭的石桥,远看恰似一条绚丽的彩带,这就是著名的花桥。此桥始建于宋代,原名
嘉熙桥,仅四孔,元末明初被洪水冲垮。
景泰七年(1456),
知府何永全原址重建,为石墩,木桥面,后又毁坏。
嘉靖十九年(1540),
靖江王徐妃发内帑倡建,改为石桥。并加筑旱桥以泄洪。因桥两侧花簇翠拥,景色绚美,故称花桥。1965年整饰重建。
现花桥全长约120余米,宽6米许,用青石砌成,桥上两边为白玉栏杆,桥顶盖青色琉璃瓦,桥拱极薄,桥身雅秀,桥孔与水中倒影相连,如同半浮水上半沉水下的皓月。整座桥设计精细,具有独特风格。
桂林花桥是多孔薄墩连拱
石桥,拱墩之薄使桥孔几乎相连,是一座虚实关系处理十分恰当的实腹
拱桥。
据说当年修花桥捐钱时,领头的照例办一桌酒邀请大家入席,吃一块猪肉捐十两银子。有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老头,一连吃了十几块,认捐时,他一口答应捐
一孔桥的钱。众人以为他胡扯,一起来到他家,只见一串一串的钱堆满了一屋子。老头捐了钱,人们要刻碑留名,问他姓名,他说:“我是划船的,船上有猪头龙。”人们只好在栏杆柱子上刻了一个猪头。修桥时,请来
桂林市最有名的师傅,雇来一百名员工,限定一百天完成。修了九十九天,最后一天合拢时,师傅指挥大家把一块事先量好的石块往桥上最后一个缺口上架,谁知石块却整整短了五分。这时,石工中一位老者站出来说:“我的活儿还没完,合拢还不到时候。申末酉初,我叫你们。”这老者自开工以来,天天在
玉兔岩烧火,火烧得又大又猛,谁也不知道他烧什么。大家合拢无计,就暂且听他的。傍晚,只见老者从玉兔岩中拖出一把三尺长、明晃晃的利剑,众人把利剑和石块并排架在缺口上,刚好合适,花桥终于建成了。
落成那天,要挑个福份好的人踩桥,以图吉利。谁知一个穿着破烂的老头挑着两筐牛屎抢先闯到桥上,他跑到桥中,把牛屎洒得满桥都是。人们骂他,他却笑嘻嘻地说:“你们看,这是什么?”大家一看,都呆住了,原来牛屎变成铁水都灌进桥里去了。
修花桥以前,小东江上也曾修过桥,但几次都被洪水冲垮。原来江里有
蛟龙,洪水一来,蛟龙一过桥,桥就被拱塌。这次花桥刚修好,洪水就来了,蛟龙又起,但就是不敢过桥,只能钻旱桥,因为水桥下面安了那位老者炼出的斩龙剑,桥身还用铁水灌过,再大的洪水也冲不垮。花桥安稳了。人们传说,捐钱砌
一孔桥的、安斩龙剑的。都是一个人——
鲁班师傅!
花桥的传说
关于花桥名称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
当初,小东江上要造一座桥,供百姓进出东门好走。这工程虽小,官府却小题大作,一切都派监官掌管。造桥的监官,是衙门里刮骨吸髓的人精,深领府台派自己监工的秘诀,摊派百姓出钱出米做得扎扎实实;砌起桥来就毛毛糙糙。用几根木头打入泥里,就算是
桥墩;用几根木头的枝枝杈杈往墩子上一搭,就算桥面。桥面搭成,监官请府台老爷往上面一走,奴才们就大势炫耀们的“功德”。哪晓得庆功不久,洪水暴发,新砌的桥就被冲垮了。府台又派监官向老百姓索银修桥。如此这般,修了又倒,倒了又修,老百姓的油水被榨干了,官府老爷的肚皮胀破了,
嘉熙桥还是没修起来。这年,官府又派监工向老百姓索银修桥。好多老百姓无法出钱,只好连夜逃跑。他们跑到二江口被河水拦住了,正在进退两难时,一个瘸脚老头走来问道:“大帮人深更半过河去做什么?”百姓哭丧着脸,把府台逼钱修桥的事一讲,那瘸脚老头“呵呵”一笑说:“他要钱容易得很!”大家见他吃了
灯草,讲得轻巧,都说:“老伯,你饱肚不知饿肚人的苦,个钱逼死汉,你讲得容易,那你借给我们罗!”“可以,可以!”瘸脚老头满口答应。大家齐声问:“在哪里?快带我们去拿呀!”瘸脚老伯伸手往河里一指:“你看,那河里不是撒满了
银元吗?”
大家一看,河里真的有无数光闪闪的银元,个个高兴透了。回过头来一看,瘸老头的影子也不见了。大家也不管银元是哪里来的,都跳下河子捡起来。说来也怪,尽管大家下力捡,再捡快些,等把银元捡完,一数各人刚好够交修桥的钱。天亮,各人把银元交给监官,才回家过安然日子。修桥监官得了钱,就派砌匠、木工修起桥来。大桥完工后,百姓来到桥头一看,见新修的木头
桥墩歪歪斜斜,桥架枝枝杈杈,只要大风一吹就会架倒桥塌,不少人看着看着就哭。
这时一个瘸脚老头
腰背痛葫芦,左手拿束鲜花,右手拄着拐杖走来,见大家哭哭啼啼,问道:“各位平白无故,为何见桥号哭?”大家听有人怜悯发问,哭诉着将官府为饱私囊,年年捐银,岁岁修桥,眼看这桥一遇洪水又会倒塌,百姓不到年底又要吃修桥之苦的事说了一遍。
瘸脚老头听了说:“众位不要哭,我上桥去看看,这桥到底修得如何?”说罢,他拨开众人,一瘸一跛从桥上走去。大家见那桥摇摇晃晃,好象
豆腐架子,生怕瘸脚老人摔下桥去。好不容易才见他走到桥那头,大家缩紧的心才放松下来。这时,只见那瘸脚老头转过身来,“嘿嘿”一笑,把手上的鲜花往桥上一撒,只听得“哗哗”几声巨响,落在桥下的花变成了石头
桥墩和支架;落在桥面的花变成了平滑的桥面;落在桥两边的,尽沾地生根,长 出了七彩缤纷的鲜花。大家见此情景,喜欢得跳起舞来,正想跑过桥去向那瘸脚老头磕头道谢,眨眼间那瘸脚老头就不见了。微风一吹,桥上飘来一股扑鼻的花香。大家一猜想,这老头原来是
蓬莱仙岛八洞神仙里的
铁拐李。于是,大家就把这坚实的新桥,取名为花桥。
花桥长逾一百二十五公尺,高逾七公尺,全用方整的石块砌成,共分两段。前段为旱桥,起排洪和济渡的作用,有七个拱,拱孔自东向西变小;后段为水桥,有四个拱,拱孔大致相同。桥面东段筑有一条长廊,饰以粗大的朱红色廊柱;桥西是一片
垂柳围绕的花圃。桥东侧有一座突兀高耸的巨石叫「芙蓉石〕,古时曾把它当作水标。石北半腰仍遗下水文资料两则,是很珍贵的古代水情记录。全桥的桥拱、桥亭、栏杆和细部花饰,比例匀称,造型美观,都反映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