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享誉国内外的
汉白玉雕刻大师,为
石雕传统派的代表。8岁时跟
舅父刘东元学艺。曾任
河北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曾在
曲阳县第一雕刻厂担任技术主任。他独创出剥荒、定型、雕琢、磨光、打亮结合的镂雕技法。《卧兽观音》、《坐兽观音》、石雕《三大仕》(1973年作品)、《木兰从军》等多件为传世精品。1977年又参加了
毛主席纪念堂汉白玉雕刻工程。1988年作品《坐兽观音》被
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卢进桥雕刻传统作品,一不绘图,二不塑稿。他说,这些早已装在脑子里了。1958年,国家把首都人民大会堂、
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十大建筑的部分雕刻工程交给具有
石雕传统的
曲阳县,卢进桥开始接触到现代工艺美术家绘制的设计图案,感悟到曲阳传统石雕应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新的创意和突破。他识字不多,便认真学习绘画、剪纸,观察戏剧人物中的衣裙动态,并从
徐悲鸿、
齐白石等大画家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同时,他还浏览
古希腊不同流派雕刻艺术风格的画册和
美国著名工艺美术家安德鲁•路米斯的《人体素描》来充实自己,开拓思路。1965年,年近40岁的卢进桥又去天津
牙雕厂学习牙雕,并兼学
木雕。
传统的曲阳石雕,因石材硬脆,雕刻难度较大,一般只适于雕大型的石兽和碑刻,雕刻一些微型的人物、
佛像,其衣纹、服饰、首饰的细微之处往往死板、僵硬。卢进桥在熟练地掌握了牙、玉、木、
石雕的刀法后,将这几种雕刻技法反复尝试、比较,经过数年不断地探索,他终于独创出剥荒、定型、雕琢、磨光、打亮结合的镂雕技法。在作品《天女散花》中,他运用了牙雕的玲珑手法,让人物的飘带、罗裙飘离主体,回旋转折进行部位的连接,易断处让飘带穿越其间进行加固。雕刻首饰、服饰
纹样时,他进了
木雕的细腻手法,再经玉雕精细逼真的手法全面处理后,形象典雅高洁,生动细致,不仅具有时代的气息,还带有画意。
“文革”中,卢进桥被打成“
牛鬼蛇神”,1973年,他在“牛棚”中无石可雕,心里又十分憋闷,只好找了一截木头,冒着遭受批判的风险,雕了封神演义中的《三大仕》,即
文殊菩萨坐青狮、普贤坐白象、观音坐
独角兽。三神象各乘坐骑,罗衣披于两肩,中胸袒露,皱折精细流动,衣裙曳地,衣袂饰带随风飘逸。作品完成后,立刻被厂内掌权人抄走,并恶狠狠地说:“这些东西,只能卖给外国人!”三件作品被送到了
第13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一
日本收藏家一眼相中,如获至宝,后将作品在日本东京、
大阪、
神户等地展出,作品以静中有动,动中有情的艺术形象征服了日本观众。
1977年,卢进桥终于迎来了艺术的春天,他先后雕刻了《卧兽观音》、《坐兽观音》、《三大仕》、《木兰从军》等多件传世精品。作品中的人物亲切、善良,耐人回味,蕴含着
华族文化的传统美德。他把西方古典雕塑的写实手法、现代雕塑的抽象性以及
中原地区古代庙堂艺术的
写意性,贯注在传统的
汉白玉雕刻中。后陈放在中南海紫光阁的《卧兽观音》、《坐兽观音》,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普贤坐白象》均以工精、玉美、形神毕肖获全国第六届
工艺美术品“
大众电影百花奖”、“
银杯奖”。卢进桥的作品刀法圆浑淳厚,巧取俏色,能雕出不同姿态的神像与坐骑,专家们说,他雕的作品很难模仿,而且不用标明印记,一眼就能认得出来。
近来,卢进桥的大型雕塑也走向了城市园林。
北京滨河公园北园,有他雕刻的《儿童与天鹅》、《鹤鹿同春》等十组
雕像。1983年,他带领曲阳石雕艺人,为
天津市引工程雕塑了
汉白玉《母子情》雕像,目前已成为天津的一个景观。还有广州
越秀公园的《五羊》、
哈尔滨市的《天鹅》……他已为全国近20个省、40多个城市和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
日本、
意大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园林雕塑了神像、动物等雕刻作品。
晚年的卢进桥大师虽然身体欠佳,但仍在
石雕艺术中继续探索和追求,并传艺后人,其艺与德,也着实令人敬佩和感动。
卢进桥大师的逝世,是雕刻业的一大损失,我们也失去了一位敬爱的好同志。他虽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们学习和记取。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工作,让曲阳石雕再创佳绩。以慰藉卢进桥大师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