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过程是让人们由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人们有豪迈的理念、完美的人格;教育的成败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和民族的兴亡。
文化传统
中堂中学的办学宗旨是:“先成人再成材”,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突破口,以感恩教育为主线,开展“三爱教育”:即爱自己、爱父母、爱学校。
教育企盼决策,决策来自信念,播下一种信念,收获一生行动。
教育需要管理,管理从细节入手,关注一个细节,获取一份成功。
教育追求质量,质量为立校之本,提升一份质量,树立一个品牌。
春华秋实。初中阶段还是春天的播种阶段,让我们共同努力,播种成功,播种希望。
“厚德睿智、健体尚美、文明进取、和谐有序”
教育理念
以“厚德睿智、健体尚美、文明进取、和谐有序”为校训,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和“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出了“一特、三优、五成为”的办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建设优良的校风、追求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使学校成为优秀人才的摇篮、素质教育的园地、
科学教育的窗口、发展学生特长的沃土、“科教兴镇”的人才基地。使中堂中学“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求精”,中堂中学将为传承文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堂中学而努力奋斗!
办学理念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加快发展为主题、教育科研为先导、教学改革为主线、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创建
学习型学校”的办学理念把该校建成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在市内有一定影响的初级中学。
坚持以人为本
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与学的协调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较好的学习能力;管理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依靠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建设和谐校园
和谐发展是未来社会和学校发展的趋势,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要建设和谐的学校教职工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学生关系、和谐的人与环境的关系、和谐的学校发展与外部社会发展关系,通过把握办学中各种关系的规律,促进办学中各种关系的协调发展,达到建设和谐学校、全面推进学校发展。
创建书香校园
学校是学习的圣地,创建书香校园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它适应的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但教育也是现实的事业,必须满足现阶段人们对诸如升学、就业等直接利益的需求。作为一所学校,面对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取,率先创建
学习型学校,培养高素质教师,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才能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取胜。
培养目标
全面+特色;合格+特长。
育人目标
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校歌歌词
《梦起中堂》
中堂中学校歌
银色岁月与我们相伴
金色年华与我们相随
厚德睿智志比天高
勤奋好学不知疲惫
青葱岁月与我们同行
豆蔻年华与我们同辉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严谨治学明辨是非
梦起中堂读书无悔
心中装着祖国未来每一寸朝晖
梦起中堂读书无悔
心中装着祖国未来
每一寸朝晖
……MUSIC……
银色岁月与我们相伴
金色年华与我们相随
厚德睿智志比天高
勤奋好学不知疲惫
青葱岁月与我们同行
豆蔻年华与我们同辉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严谨治学明辨是非
梦起中堂读书无悔
心中装着祖国未来每一寸朝晖
梦起中堂读书无悔
心中装着祖国未来
每一寸朝晖
领导团队
办学条件
校容校貌
中堂中学成立于1958年,旧校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1986年3月,
中堂镇政府动工兴建新校园。至2006年11月,学校占地总面积50652平方米,建筑面积36624平方米,教学区内设施齐全、设备先进。该校共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00多名,学校在职教师132名。中堂中学位于东莞水乡、素有“龙舟之乡”的中堂镇镇中心,学校环境优美,周围环境为学校开展生物、地理等学科的科普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办学历史
时间定格在1958年3月。这年,东莞县教育局与中堂公社联合筹建中堂中学,校址在中堂墟西北面广虎公路旁坟头荒地上。首期工程主要是一座平房式的校舍(两个教室及中间一个教导处)、一个操场和一间厨房,1958年夏完工。该年9月1日中堂中学正式开学,招收初一新生两个班共110人,教师3人,结束了中堂没有中学的历史。其后连续扩建和招生,1961年,中堂中学首届学生95人毕业,同年建成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初具规模的校园。
回忆校史,71岁的伍胜华最有发言权。他是中堂中学的老校长。他说,学校创办之初办学条件非常艰苦,学生吃饭、睡觉、学习都在教室里,晚上睡觉时就打地铺,没有蚊帐可以挂。
俗话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即便环境困顿,学校却茁壮成长。中堂中学开办后,招生范围覆盖中堂和
望牛墩镇两公社。除了规模逐年扩大外,教学也不乏亮点。1963年,中堂中学的美术老师和部分学生动手绘制
雷锋事迹的宣传画,雷锋很快成了广大青少年的学习楷模。1963年秋季,中堂中学初一级新生开设外语课———
俄语。
办学特色
1、科普办学特色:该校于2008年被授予东莞市科普特色学校。中堂中学将以此为契机,以生化科组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科普活动和研究,在保证生化科组每年获得省级奖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科普活动范围,使地理、物理、
化学等学科组的科普活动更加规范化、系列化,争取在两三年内取得成果,使该校成为科普示范学校。
2、科研促教办学特色: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教学科研工作,由于各种原因,该校在教学科研方面底子薄、起步晚,教师们的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没有开发出来。2007年开始,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针对该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以“优质教学常态化”为主题的研究活动,活动中,由学校统筹、科组规划、以年级备课组为核心、以20名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为龙头,通过两年来的研究,在集体备课、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的
课堂教学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中堂中学计划再用两到三年时间完成这一课题的研究,基本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并在全校推广。
3、全员德育办学特色: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求学校实行全员德育管理。建立以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级部和班主任为层级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以家长委员会、关工委和社区(村)主要领导为辐射的外部教育环境,形成家校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在管理过程中,每天由学校值日行政、团委学生会指导老师和学生干部、值日级科组长和教师、学生食堂和宿舍管理员及保安等成员构成监控网络,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督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各种班团活动、集会、班会、校园广播、闭路电视、宣传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把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4、以足球为主的第二课堂特色。足球是该校第二课堂的传统项目,在已经举办的三届东莞市中学生足球比赛中,该校分别荣获初中组第一、第二和第三名,师生足球队继续保持主场不输球的记录。
办学规模
学校建有生物园950平方米,地理园400平方米,图书馆1000平方米;
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占地约1000平方米,藏书量超过十万册;电子阅览室1间、电脑室3间(电脑拥有量425台)、科技活动室1间、生物实验室2间、物理实验室3间、化学实验室2间、地理实验室1间。功能室的设施全部按省一级学校的最新标准配置。另外,学校还建有科普画廊100米、科普宣传栏1.4米(共5块)、科普展览室1间(约160平方米)和心理咨询室1间。
科普宣传栏:宣传科普发展观、科普知识、绿色和谐生态的环保意识、消防等安全意识。
科普画廊:向学生宣传禁和健康知识。
科普展览室:存放科普器材和该校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科幻画、科普论文等。
学校的生物园种植了上百种草本植物、
藤本植物、灌木、
乔木等,分水生、陆生、旱生等不同生长环境设置。展示多种动物模型、生物进化图表等。地理园有百叶箱、风向标、雨量筒、日圭图、地球仪、中国地形图、东莞地形图等。既是教学园地,又是优美的园林景和科普阵地。这里既给了学生快乐,又给了学生知识,是中堂中学学子们的好去处!
学校图书馆占地1000平方米,藏书量超过十万册,各种图书琳琅满目,是学生们课余时间的好去处。2008年10月27日中堂中学50华诞之际该校修建了图书馆。
电子阅览室、电脑室:提供让学生开拓知识面、增强科学素养的一个平台。
功能室: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科普活动 经常性开展的科普活动:读书节、学生读书日、读书讲座、禁毒宣传、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科普知识竞赛、科普知识及环保意识、健康知识抄报活动、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活动、科学论文写作培训、科幻画制作活动、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科普设施、参加科普夏令营的活动。
师资力量
该校现有教师138人,其中研究生学位2人、本科学历112人、
专科学历20人、高中学历2人,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84人。
教师结构比较合理。
发展前景
近几年来,学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优质教学常态化”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得到上级专家和兄弟学校的高度评价,学校中考成绩一直稳定在市镇办中学的前列,各项指标均超出市镇办中学平均水平。2006年中考,总平均分超市镇级中学平均分20.4分,2008年中考各项指标均有提高。1997年被评为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并荣获初中教育质量
一等奖。从1998年起,一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2000年被评为东莞市首批“绿色学校”。2003年至今,学校每年均获得省科技创新大赛一、二、
三等奖,2007年被评为东莞市先进集体,2008年被评为东莞市科普特色学校。2008年10月通过了广东省绿色学校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