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山,位于
河南省登封市北,为
嵩山之东峰,海拔1440米。据传,
大禹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生启于此,山下建有启母庙,故称之为“太室”(室:妻也。)。
太室山共有三十六峰,岩嶂苍翠相间,峰壁环向攒耸,恍若芙蓉之姿。主峰“峻极峰”,则以《诗经·嵩高》“峻极于天”为名,后因清高宗乾隆游嵩山时,曾在此赋诗立碑,所以又称“御碑峰”。登上峻极峰远眺,西有少室侍立,南有
箕山面拱,前有
颍河奔流,北望
黄河如带。倚石俯瞰,脚下峰壑开绽,凌嶒参差,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气势。山峰间云岚瞬息万变,美不胜收。古人吕守曾有诗曰:“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来往舒心颜。白云蓬蓬忽然合,都在虚无缥缈间。”道出了
嵩山之奇美和游人心境的愉悦与宁谧。
嵩山位于
河南省西部,古时曾称外方嵩高,
五代十国后称中岳嵩山。由太室山与
少室山组成,最高峰
连天峰1512米;面积450平方公里,东西绵延60多公里;东依省会
郑州市,西临古都洛阳,南依水,北邻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名胜风景区,入选
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太室山曾经为
中原地区八大名山之一,据《史记·孝武本纪》载:“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
泰山、
东莱郡,此五山
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
嵩山中部以少林河为界,东为太室山,西为
少室山;两座高山层峦叠嶂,绵延起伏于黄河南岸。历代的帝王将相、墨客骚人、僧道隐士,根据这些山峰的形态,给这些美丽的山峰命名,遂有七十二峰之说。
少室山,距太室山约10千米,御寨山上
连天峰为嵩山之西峰,海拔1512米,为嵩山最高峰,主要建筑为少林寺。据说,
大禹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少室山亦有三十六峰,山势陡峭峻拔,诸峰簇拥起伏,如旌旗环围,似剑戟罗列,颇为壮观。
少室山山顶宽平如寨,分有上下两层,有四天门之险。据《
河南府志》载,金宣宗完颜列与元太祖成吉思汗交战时,宣宗被逼出京,曾退入少室山,在山顶屯兵,故称“御寨山”。御寨山西有水柜一处,人称“小饮马池”,水量能供万人食用,传说明末
李际遇起义即在此处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