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6月,
牧虹和鲁肃来到了平山县东黄泥区,参加了这里干部召开的工作会议,研究应对目前紧张残酷的斗争环境。本地干部提到,很多地主和富农不愿意执行政策,残酷剥削压榨贫农,导致工作很难开展。他们俩一边配合本地干部工作、为群众开展慰问演出,晚上他们边在一起商量研究,创作新的文艺作品,配合这场斗争。
在平山县的工作,激发了俩人的
创作灵感,他们花了三四天时间,创作出了小型
歌剧《团结就是力量》,鼓舞大家团结起来,为抗战大业出力。排练的过程中,大家觉得歌剧剧情还不错,就是结尾比较突然,缺乏艺术感染力。于是,就由牧虹写词,鲁肃谱曲,写了一首同名歌曲《团结就是力量》,放在歌剧的末尾,就这样,这首歌在平山县诞生了。
这首歌的产生还有另外一层背景故事,抗战时期中国进入了最为艰难的相持阶段,因此当时社会上产生了一股有关消极抗战的逆流。在当时,牧虹和
卢肃意识到了只有全社会各种力量团结起来共同抗日的重要性。只有团结起来形成犹如钢铁般的力量才能作到无坚不摧,中国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创作了这首歌曲。
《团结就是力量》歌词朗朗上口,节奏铿锵有力,体现了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八路军和老百姓团结一致,奋勇抵抗
日寇侵略的决心。它曾将无数热血赤子的心紧紧相连,极大地鼓舞了军民士气,敲响了日本侵略者走向灭亡的丧钟。这首歌曲,从农村到城市,从学校到部队,无论是歌咏比赛,还是军营训练场,只要有需要加油鼓劲的场合,都几乎是必选曲目。穿越空间、跨过时代,70余载后《团结就是力量》仍传唱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