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草(学名:Schismus arabicus Nees)是
禾本科齿稃草
属下的一种
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加词“arabicus”意为“阿拉伯的”。齿稃草原生于
北非、
温带亚洲,也被引入到美国西南部。该植物须根细弱,稀疏,秆纤细,丛生,高可达16厘米,光滑无毛,具节,节部多弯曲。叶鞘基部者长于节间,上部者短,表面有明显的脉纹,边缘膜质,光滑无毛;叶舌有柔毛;叶片扁平,窄线形,无毛。
复总状花序较密,近穗形,灰绿色,
小穗含小花;小穗轴弯曲,颖短于小穗,边缘具宽膜质,外稃边缘和背面均被柔毛,边缘及先端均为膜质,渐尖,无芒,内稃膜质,长圆状匙形,较外稃短,具脉。齿稃草植株
矮小症,青鲜时全株柔软鲜嫩,各类家畜均喜食,尤为小畜所挑食。
一年生
草本。矮小,密丛。齿稃草高5-15厘米。叶条形,短小,宽0.5-2厘米。叶片扁平,窄线形,长约1.5厘米,无毛。须根细弱,稀疏。秆纤细,丛生,高5-15厘米,光滑无毛,具2-3节,节部多弯曲。叶鞘基部者长于节间,上部者短之,表面具突出明显的脉纹,边缘膜质,光滑无毛;叶舌为1圈长约1.5毫米的柔毛;
复总状花序较紧密,卵形,长1-2厘米, 近穗形,灰绿色,长1-2厘米,分枝纤细且较短,被稀疏短毛;
小穗长5-7毫米,含5-7小花;小穗轴弯曲,长约1毫米;颖短于小穗,长5-6毫米,具5-7脉,第一颖稍短,外稃长2.5-3毫米,具9脉,下部约1/2处被柔毛而以边缘为密,顶端膜质,无芒,内稃顶端尖,长达外稃裂片的基部。边缘具宽膜质,第一颖长约5毫米,具5-7脉,第二颖长约5.5毫米,具5脉;外稃边缘和背面均被长0.3-1.2毫米的柔毛,顶端2齿裂,具7-9脉,边缘及先端均为膜质,顶端2裂片长约1毫米,渐尖,无芒,第一外稃长2.5-3毫米;内稃膜质,长圆状匙形,较外稃短,具2脉;
雄蕊3,花药长约0.5毫米。
细胞染色体,2n=12。
齿稃草耐旱、耐高温能力极差。其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是荒漠草场
短命植物层片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齿稃草生育期较短,能充分利用早春融雪水和
降水完成生活周期,种子能度过盛夏与严冬,第二年重新发芽。通常于4月下旬萌发,5月下旬至6月初结实,6月中下旬枯死, 在极端干旱年份,6月就干枯。
齿稃草植株
矮小症,在雨水好的条件下,草高可达10—25cm。青鲜时全株柔软鲜嫩,各类家畜均喜食,尤为小畜所挑食。干枯后茎叶残留良好,秋季小畜喜食。在平原
戈壁多为春秋放牧利用,早春齿稃草生长发育迅速,在春季缺草的情况下可作为小畜的优等放牧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