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茶酱
源于印度尼西亚的一种调味品
沙茶酱(印尼语Satay)是一种调味品,原是印度尼西亚的一种风味食品,后传入中国,在中国盛行于福建、广东等地。沙茶酱大致可分为福建沙茶酱、潮汕沙茶酱和印尼沙茶酱等几类。
原料主要有花生仁、比目鱼干、虾米、芝麻酱、大蒜头等,其色泽淡褐,呈糊酱状,具有大蒜、洋葱、花生米等材料的复合香味,以及虾米和生抽的复合鲜咸味,有轻微的甜辣味。
沙茶酱可以直接蘸食佐餐,还可以调制别具风味的复合味。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和钙等营养成分。
分类
沙茶酱大致可分为福建沙茶酱、潮汕沙茶酱和印尼沙茶酱等几类。
福建沙茶酱
福建沙茶酱的主要原料是比目鱼,把比目鱼油炸至金黄酥脆,斩成碎末,再加入洋葱、虾米、蒜末和各种秘制调料炒制,就制成了沙茶酱。福建沙茶整没有那么辣,海鲜味更重,喜欢吃海鲜的食客更爱福建沙茶酱。
潮汕沙茶酱
潮汕沙茶酱是用油炸花生米碎、洋葱末、花生酱、芝麻酱、辣椒粉和其他香料制作而成的,潮汕沙茶酱的味道比福建沙茶酱更浓郁,属于香辣可口型的调味料。
印尼沙茶酱
印尼沙茶酱是橘黄色的,用辣椒等调味料制成,味道比较辛辣刺激,一般只用作烤肉的蘸料。
历史渊源
沙茶酱的历史得追溯到100多年前。在旧时,不少潮汕先民迫于生计,选择漂洋过海,定居南洋。“潮式沙茶酱”诞生于19世纪,是潮汕人过番时代的产物,及汕头市百年商埠的历史见证。沙茶酱由东南亚的“沙嗲酱”演化而来。“沙嗲”在印尼语中是“烤肉串”的意思,是东南亚的传统特色风味美食。当地人在做烤肉串时必用一种调料,味道辛辣,人们称其为“沙嗲酱”。1860年汕头开埠,“过番”的潮汕地区人将这种特殊酱料带回家乡,并将其原料及制作工艺进行地域性改良,使得风味更加迎合潮汕大众。因在潮汕话中,“茶”与“嗲”谐音,故潮汕人将这一种调料称为“沙茶酱”。
制作方法
原料
花生仁比目鱼干、虾米、芝麻酱、大蒜头、香木草、白砂糖、植物油、食盐、西亚火葱辣椒粉芥末粉、五香粉沙姜粉香菜籽
做法
①将花生仁放进容器中,加沸水(略放盐少许)泡10分钟后剥皮,投入六成热的油锅中炸至熟脆捞出,待冷却后将其碾成碎末。将比目鱼干剔尽骨刺,用七成热的油锅炸酥捞出,斩成细末待用。②开油锅,将植物油烧熟后晾凉,再调入约150g凉油调稀。将大蒜头剥去皮,另将虾米斩成碎末,再用一部分油将葱炸干水分,然后把葱碾碎,仍放入油中,另用一部分油分别将辣椒粉和蒜蓉熬成蒜油和辣油待用。③用净锅放油,先将香菜籽、五香粉下锅略炒,加入芝麻酱、虾米末、花生末、芥末粉、沙姜粉炒匀,再加入蒜油、葱油、辣油、精盐、白砂糖炒匀,随后将香木草碾成粉末也放入同炒。用文火炒30分钟左右,见锅内不泛泡时即可离火,待其自然冷却后装入坛内即成。贮藏1年~2年不变质,随用随取。
口味特点
沙茶酱色泽淡褐,呈糊酱状,具有大蒜、洋葱、花生米等材料的复合香味,以及虾米和生抽的复合鲜咸味,有轻微的甜辣味。
食用方法
沙茶酱可以直接蘸食佐餐,还可以调制别具风味的复合味,用以烹制沙茶牛柳、沙茶鸭脯等佳肴。此外,还可以配制港式新潮“沙咖汁”美味,以烹制沙咖牛腩煲、沙咖煸明虾等港派名菜,适宜于烧、焖、煨、涮、灼等烹调方法。
营养分析
沙茶酱普遍Ca含量高,而钙是生物体的必需元素,在整个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各种重要作用,是构成细胞壁和动物骨骼的重要成分。缺Ca会引起发育不良,身材矮小症等;此外沙茶酱的Zn、Fe含量也比较高。沙茶酱中平均水分含量22.63%、脂肪含量28.51%、总糖含量24.10%、蛋白质含量6.09%及氯化钠6.25%;沙茶酱含有大量的脂肪,因此高脂血症症患者不宜多食用。
参考资料
..2023-12-01
..2023-12-01
..2023-12-01
目录
概述
分类
福建沙茶酱
潮汕沙茶酱
印尼沙茶酱
历史渊源
制作方法
原料
做法
口味特点
食用方法
营养分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