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时代诗人、文艺评论家。在东京专门学校(今早
早稻田大学)读书期间参加
自由民权运动。1893年与
岛崎藤村等人创办《文学界》杂志,提倡
浪漫主义。创作深受
乔治·拜伦、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等人影响。1889年发表的《囚徒之歌》,为日本早期的自由体长诗。其他作品有长诗《蓬莱曲》、抒情诗《萤》和文艺评论等。
人物生平
北村透谷(1868年12月29日-1894年5月15日)出生于
神奈川县小田原,日本浪漫主义诗人,评论家。本名门太郎,出生于小田原,他出生时正好
日本才开始
明治维新,使他早年深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关注民权和自由。 1882年就读于
早稻田大学,后来学习
英语脱离政治界,开始自己的创作生涯。他曾加入
基督教。 1893年12月28日,他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用短刀刺破
喉咙自杀未遂。 1894年5月15日夜晚,他在自己家院子里上吊而死。
人物简介
北村透谷原名门太郎。1868年生于
神奈川县。少年时代深受自由与
民权运动的影响。1880年进入汉学塾绥堂就读。为了学习英语,当过旅馆的工作人员。后入东京专门学校(今早稻田大学)政治系学习,并积极参加自由与民权运动。后脱离政治运动,决心通过文学途径实现自由与民权的理想。1887年皈依
基督教。1889年自费出版为
日本最早的自由体长诗《楚囚之歌》。1891年发表诗剧《蓬莱曲》,描写一个青年既否定现实,又反抗仙境的统治,表达了作者关于人生、世界、艺术等观点。诗剧的形式和浓厚的幻想色彩,在日本近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是日本最早的
浪漫主义作品。他的抒情短诗在日本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他是基督教反战运动的组织者,曾参与创办并主编日本最早反战运动的刊物《和平》。后期致力于文学评论活动。1893年和
岛崎藤村等创办《
文学界》杂志。从1892年起陆续发表《厌世诗人和女性》、《何谓干预人生》、《内部生命论》、《德川时代的平民理想》等文章,主张人性自由解放,提倡纯洁而高尚的爱情,向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挑战,并彻底批判了旧文学,为日本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作了理论上的阐述。他在人的观念、文学观念和创作方法上所作的贡献,对确立
日本近代
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影响较大。1894年因寻求个性解放的理想失败而自杀。
文学作品
北村透谷1868年(明治元年)出生,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批评家。在 《何谓关涉人生的文学》(1893)等文学评论中,他反复强调文学是一种“空幻的事业”,不应以俗界追求为目的。他说文学的天职在于面对无形的自然力,以灵魂的剑刃指向绝对。这种文学主张显然反对文学的现实功用说,因而在当时实用主义盛行的
社会主义氛围中别具一格。后来,北村透谷进一步将自己的这种文学理论衍化为文艺学专著《内在生命论》 (1893)。他针对当时忽略人类生命的思想倾向,鼓吹要重视人的内在生命力。同时,文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观察人的“内在生命”,而要依据那种瞬间的灵感,形象化地展示内在生命的极致。北村透谷的这种理论固然有失偏颇,但却触及了文学艺术的独自特性。在明治时代那样一个历史文化阶段,的确尖锐地对立于具有封建性特征的文学理念与文学意识。他将文学置于某种架空的观念世界中。
北村透谷的主要作品是长诗《楚囚之诗》(1889)和《蓬莱曲》(1891)等。作品表现了透谷浪漫性、内在性的自我体验。其中《楚囚之诗》是最早的自由律长诗集。长诗以亲身经历的“大阪国事犯”事件为素材,表现中受到
乔治·拜伦自由体诗的影响。《蓬莱曲》也受到拜伦、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影响,作品具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通过这种尚不成熟的诗歌形式,透谷对现实表现了强烈的否定,并在痛苦的体验中显现出近代人的觉醒。 《蓬莱曲》的一大特征还在于,作品犹如自由体诗歌形式写成的评论文章。不妨说,北村透谷更加重要的
历史学价值体现于文化性评论方面。他最为著名的一篇评论文章是1892年刊于《女学杂志》上的诗论《厌世诗人与女性》。其中一句名言颇具代表性,他说“恋爱乃人生之秘诀,先有恋爱尔后有人生……”。这句名言集中体现了
日本近代打破封建梏,实现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
明治天皇20年代(1887)前后,新政府确立起绝对化的政治权力体制。就是说,此时政治权力统治着国民的内在精神,亦即宗教、思想、艺术等各个领域。明治23年10月(1890),以国家权力最高体现者——天皇的名义,颁布了所谓“教育敕语”,其核心便是“国家至上主义”。作为当时普遍化的观念意识,是认为政治权力同时代表着思想或伦理性权威。于是,对国家政治无关紧要的、非社会性的文化艺术或个体意识,一开始便被当作伦理之“恶”。不妨说,近代社会一开始就处于这样一种政治权力绝对化的过程中。因而,明治初期福泽谕吉的
启蒙运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明治10年(1878)前后的
自由民权运动,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功绩,因为运动是对当时的藩阀政府直接的政治性反抗。“自由民权”运动对
日本日后的思想文化发展影响很大。
文学风格
北村透谷的诗歌具有强烈的
浪漫主义情操,表现在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作品中带着哲学家的深耐人玩味琢磨。其作品大胆讴歌爱情,弃世俗功利,主张个性解放,彰显着强烈的时代精神烙印。
评价
日本文学评论家胜本清一郎:“几度暴风雨过去,今后还要过去。在暴风雨的间隙,苍穹深处有一点熟悉的星星总是在发光,那,就是透谷。”
与文学界
《文学界》被称作近代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大本营。这一文学刊物的创刊人是北村透谷、
岛崎藤村、平田秃木、户川秋骨、星野天知等。《文学界》创刊于明治26年(1893),最初的发起人是
浪漫主义诗人北村透谷。
北村在
自由民权运动失败后,开始写诗写随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楚囚之诗》(1889)、《蓬莱曲》(1891)、《厌世诗人与女性》(1892)和《我的牢狱》(1892)等。在他的诗情之中,饱含着希求精神自由的否定性的浪漫主义思想。毋宁说,《文学界》作家的精神基础,正是一种源自
基督教精神的平民意识,或是来自于欧美文学的浪漫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他们力图靠自己的直觉来把握人的内在精神,进而达到有限的精神解放。
总之,北村透谷一方面苦于神性与人性的对立,另一方面则对人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当时
日本的社会条件下,他始终扮演了一个反政治、反社会的角色。同时代表了《文学界》运动最具积极性的方面。也还预言过日后以
自然主义为中心的日本近代文学的方向与特质。北村透谷自杀之后,《文学界》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而以
北村之死为分界,《文学界》运动实际上分为前期与后期。北村透谷是《文学界》前期的代表作家,后期的代表作家则是
上田敏。前者被称为人生派,后者则被称作艺术派。后者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追求学者诗人或诗人学者的复合境界。在这两种风格之间,尚有一位苦于左右摇摆的重要作家尤值一提,亦即
浪漫主义诗人
岛崎藤村。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