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是
中原地区古代的一种地方行政长官,最初起源于
战国时期的郡守。
西汉刘启时期,郡守更名为
太守,成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随着历史的发展,太守的职权有所变化,尤其是在
南北朝时期,由于新设立的州增多,太守的权力逐渐被州刺史所取代。到了
隋朝初期,为了简化行政区划,太守不再作为正式官名使用,而是成为了
刺史或知府的别称。在明清时期,则专门用来称呼知府。太守的职责包括治理百姓、举荐人才、裁决诉讼、防止犯罪等,并且有权任免下属官员。
吴巨是在
刘表统治期间被任命为苍梧太守的。在
赤壁之战期间,
刘备考虑到自己与吴巨的关系,有意前往投靠。这表明当时
交州北部与
荆州市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建安十三年,刘备攻占了四个郡之后,选择通过诸葛亮来管理这三个郡,以便筹集军费。这种做法不仅考虑到了与吴巨的情谊,还确保了对交州的影响力,并增强了对
孙吴的防御能力。然而,交州最终还是落入了
孙权手中。建安十五年,
步骘被派往交州担任
刺史,他在上任途中击败了吴巨,并将其斩首示众。这次行动使步骘的威名远扬,随后
士燮兄弟等人相继归顺于孙权,标志着
南方地区开始向孙权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