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系成立于2001年10月11日,特聘美国工程院院士、
普渡大学工业工程系萨文迪(GavrielSalvendy)教授出任首届系主任和讲席教授。现任系主任为
申作军教授,全系现有教师队伍共40余人。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系馆坐落于清华大学主楼区舜德楼4-6层,教学、科研和人文环境十分优越。
立系宗旨
我系本着高起点、高水平、开放式的办学方针,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同行奠定了领先的地位。
今后,工业工程系将继续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工程系。
系发展史
清华大学
工业工程学科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3年第一批获准设立工业工程工程硕士专业,1997年起设立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后又获准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予工业工程方向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2001年10月11日,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正式成立,特聘美国工程院院士、
普渡大学Salvendy教授出任首届系主任和讲席教授。工业工程系的立系宗旨是:“在教育与研究方面建成世界一流的工业工程系,致力于提高中国和世界的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
建系以来,工业工程系本着高起点、高水平、开放式的办学方针,参照国际一流的标准,建立了既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又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符合的工业工程学科和教育体系。全系师生员工努力贯彻立系宗旨,引进一流的师资,以国际化的视野探索教育改革,追求学术卓越,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形成了开放式国际化办学、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教育的鲜明特色,走出了一条充分汲取国际经验和利用国际资源的开放式办学之路,已培养了一批兼具工程技术与管理技能、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成为清华园里一个富有特色和活力的院系。
工业工程系的发展已得到国内外的高度评价。2011年4月,由6位美国工程院院士和著名学者对工业工程系进行了国际学科评估,认为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的本科教育达到美国前10名的水平,在部分研究领域已有世界一流的表现。
工业工程学科致力于解决与效率、质量、成本和安全相关的系统问题,对于我国下一阶段的经济与社会转型,改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建设和谐富裕的强大国家,无疑能有非凡的贡献。
师资力量
工业工程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任系主任为萨文迪教授,工业工程系的教师队伍共40余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7人,讲师4人,外籍教师4人。教师均为留学归国的博士或在国外进修过的中青年教师,他们已在物流工程、网络化制造、生产运作与管理、质量工程、企业集成与信息化、工效学与人因工程、安全工程等领域开展了高水平的研究。
此外,工业工程系还聘请
德国工程师协会(VDI)主席HubertusChrist博士,前美国德州大学(PA分校)工业工程系系主任、理工学院院长、现Foxconn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
陈振国先生,前国际人类工效学协会(IEA)主席IanNoy博士,美国
田纳西大学工学院院长
郭位教授,美国
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吴建福教授等为工业工程系客座教授。
人才培养
工业工程系旨在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
管理科学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学生要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外语和
计算机能力以及宽广的工程技术、企业管理、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行复杂生产系统和服务系统的能力,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成为具备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学术和管理精英。
工业工程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富有特色,积极开展改革创新,2007年获得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IIE)首次设立的Innovations in Curriculum Award,2014年获得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一等奖。
培养类别
工业工程系招生的本科专业为“工业工程专业”,可授予工学
学士。研究生专业一级学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予工学博士和工学硕士学位,设有多个国际培养项目和辅修项目。工业工程系还培养
工程管理硕士和工程博士(专业学位)。
统计学研究中心培养统计学理学博士。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人才培养类别
培养特色
宽广坚实的知识是教育的基础,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是培养的目标,佐之于责任意识和全球视野,让人才如虎添翼。从入学到就业全环节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培养的成效。
开放式办学:工业工程系参照国际一流的标准,建立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工业工程学科和教育体系。开放式的办学模式是工业工程系办学的鲜明特色:
重视实践教育:
工业工程是来自于实践的工程学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十分重要。工业工程系从本科生
专业基础课开始,强调面向真实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
工业工程系团委、学生会和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文体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如“卓越杯”党建活动、学生节、男生节、女生节、新老生座谈、马杯系列赛事、新生赤足运动会、
清华大学“一二·九”歌咏比赛以及“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科技竞赛等,将学习与娱乐、知识与竞技融为一体,既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谐相处和
集体主义精神。
工业工程系的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活力、有开拓精神、有追求、有奋斗精神的群体。2001年建校以来,已经涌现出多个富有特色、在学校有很好声誉与影响力的集体和个人。在校重大文体赛事和各项科技竞赛中,我系学生获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多名学生在国际国内的专业大赛中获得大奖,为
清华大学和工业工程系争得了荣誉。
学科专业
随着我国对
工业工程许多方面的贡献,工业工程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美国七大工程学科之一。它融工程和管理于一体,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工业工程系招生的本科专业为“工业工程专业”,可授予工学
学士。研究生专业一级学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有“工业与系统工程”和“物流工程与管理”两个方向(二级学科),可授予工学博士和工学硕士学位。工业工程系还设有工业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培养在职工程硕士。
就业情况
工业工程系毕业生兼有工程与管理的基础,既具有优秀的系统分析能力,又具备出色的沟通、合作及组织管理能力,深受企业、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的青睐。毕业生就业面广,可在制造业、服务业、IT业、金融证券业等众多行业担任工业工程师、制造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物流工程师、金融分析师和咨询师,在政府、企业、事业等单位成为管理人员或公务员,或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担任教授或研究员。
工业工程学科
工业工程是关于复杂系统有效运作的科学。它将工程技术与
管理科学相结合,从系统的角度对制造业、服务业等企业或组织中的实际工程与管理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优化与设计。
工业工程学科在国外高校人才培养中所占的合理比例,可参考以下比例图,包括本科人才培养、硕士生培养和博士生培养三个方面。
本科专业
工业工程系招生的本科专业为“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管理科学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深厚的数理基础理论,良好的外语和
计算机能力以及宽广的工程、企业管理、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对复杂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的能力。本科学制为4年,实行学分制培养,其中一部分优秀学生可直接攻读研究生学位。
研究生专业
研究生专业一级学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有“工业与系统工程”和“物流工程与管理”两个二级学科,可授予工学博士和工学硕士学位。还设有
工业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培养在职工程硕士。
课程学习
工业工程系的学生特别重视专业数理基础课程。
工业工程系的学生特别重视
数学基础,本科阶段除学习微积分、几何与代数、概率论、计算方法等工科数学外,还要学习运筹学、
应用统计学、
图论与算法等课程。进入研究生阶段还需学习
数值分析、凸分析、
随机过程等课程。
工业工程的专业课程包括物流系列课程、生产系列课程、人因系列课程。
学生情况
工业工程系每年招收约60名本科学生,这些学生的综合成绩位于
清华大学录取学生生源的前三分之一左右。共有在校学生四百多人,其中,本科生两百多名,包括
加拿大、
韩国、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和
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境外留学生17名;硕士研究生123名,其中包括
德国和法国的国际留学生30名;博士生40名。
工业工程系的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活力、有开拓精神、有追求、勤奋斗的专业群体。从2001年建系以来,已经涌现出多个富有特色、在学校有很好声誉与影响力的集体和个人。在校重大文体赛事中,我系学生获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还有多名学生在国际、国内的专业大赛中获得大奖,为
清华大学和工业工程系争得荣誉。遵循我系“追求卓越人生,塑造卓越事业”的培养目标,工业工程系的每一位学生都在为自己的理想时刻不懈地拼搏奋斗。
学生的毕业前景方面,以2006年全体毕业生为例进行统计,在当年毕业的全体62名本科毕业生中,继续在清华或者国内其他大学和
中国科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或者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的人数为33人,占毕业生人数的53.2%;出国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的人数为16人,占毕业生人数的25.8%;灵活就业或者自主创业3人,占4.8%;就业10人,占毕业生人数的16.1%。
工业工程系围绕现代工业工程基础、物流工程、制造系统工程、人因工程等领域开展了系列科学研究,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地方政府项目和国内外企业合作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每年在美、欧等重要国际杂志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数十篇。
系实验室
工业工程系已建成系列实验室,包括物流系统实验室、先进制造与系统仿真实验室、人因工程实验室,这些实验设施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室的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以物流系统实验室为例,2007年该实验室获得了美国工业工程学会(IIE)的“教学创新奖”。
经过多年建设,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同行奠定了领先的地位。2006年底的国际学科评估的结果表明,工业工程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得到了国外同行的高度认可,被评价为“相当于美国前20名的水平”。
工业工程系的目标是高起点、高水平,参照国际一流的标准,建立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
工业工程学科和教育体系。
科学研究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于2002年确定了学科建设发展框架,并对物流工程、先进制造和人因工程三大学科前沿进行了规划。
现工业工程系下设有三个研究所,涵盖了工业工程的核心领域,分别是:
运筹与
统计学研究所:主要研究
最优化、随机模型、决策理论、算法与优化理论、
数理统计学、实验设计,以及
采购管理、运作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顾客需求管理、网络与
交通管理、协调机制等
工程系统研究所:主要研究
生产系统设计与仿真、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与可靠性、制造过程与系统优化、企业集成与信息化、智能监控与可视化生产管理、企业诊断与效率改善、生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人因与工效研究所:主要研究人类与机器、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生产工效、心理工效和组织工效、可用性理论、生产与交通安全工程、
人机交互、职业安全与健康等
工业工程系围绕现代工业工程基础、物流工程、制造系统工程、人因工程等领域开展了系列科学研究,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地方政府项目和国内外企业合作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每年在美、欧重要国际杂志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数十篇。
研究所
该系3个研究所基本信息如下:
运筹学与数据科学研究所:运筹学与数据科学研究所擅长运用数据科学的方法从海量数据中获得洞察(insights),再运用运筹学的方法基于这些洞察帮助政府和企业实现最优决策。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研究所已发展成运筹学和
数据科学领域的高水平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化学术交流基地。运筹学起源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应用,其后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制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交通运输、医疗服务与运作、能源等领域。它运用数学建模、优化算法、统计分析等手段帮助人们做出科学决策。数据科学是最近十年兴起的交叉学科,它的目的是从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也即洞察。它涉及数据的获取、存储、清洗、分析及呈现,采用的方法来自多个学科,譬如数学、
计算机科学、
统计学等。运筹学与数据科学相辅相成,有机融合,共同为实现最优决策服务。
系统运作与数字化管理研究所:系统运作与数字化管理研究所致力于各类系统的高效运作,基于现代管理理念、
信息技术以及最新的数据分析、建模与学习方法,挖掘数字化管理的效益。主要研究与应用领域包括数字化制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生产系统设计与分析、计划与调度、质量管理与控制、宏观质量政策、可靠性工程与管理、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分析、复杂系统工程、医疗卫生服务系统运作管理、企业集成与信息化等。
人因工程与智能交互研究所:人因工程与智能交互研究所致力于研究人与技术产品及系统的交互,旨在提升系统的综合效能,改善用户体验,保障人员健康与系统安全,最终提升社会福祉和公平。研究所从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属性出发,关注人与软硬件系统以及环境之间的交互,为各领域中的产品、作业、环境和系统(包括智能系统)的设计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原则和工具方法。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的建模与认知工程、
人机交互、工效学
产品设计、安全与健康等。
清华大学统计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统计学研究中心是学术独立的校级研究中心,统筹规划清华大学统计学科发展建设,行政上挂靠工业工程系。自2015年成立以来,中心逐步建成了一支以优秀青年人才为主的朝气蓬勃的研究团队,并在清华园建立起完整的统计学人才培养体系,涵盖从本科到博士、博士后的各个层次,每年培养各类统计学人才超百人。在学术研究方面,中心以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为基础,着重推动
生物医学统计、工业统计、
人工智能和
大数据处理等交叉研究前沿方向,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
研究中心
工业工程系研究中心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通过学术研究、技术转化、管理咨询和教育培训,服务于社会。
清华大学质量与可靠性研究院(与原国家质检总局共建):致力于先进质量技术和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协助企业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发展全生命周期的系统保障的理论与技术,提升系统的可信性和可保障性。主要研究方向:国家质量政策与宏观治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与改进、企业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可靠性与维修工程、系统维护与备件管理等。
清华大学工业文化研究院(与工信部共建):发挥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决策协调作用和清华大学的综合研究优势,集研究、咨询、培训、交流及国际合作于一体。重点打造工业文化学术高地和交流平台,通过建立工业文化学科体系,为工业文化提供理论保障和智力支持,并成为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
中原地区特色工业文化发展的专家智库;建立工业文化资料与公共数据平台,为研究者、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支撑,促进国内外工业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清华大学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系统研究中心(与
山东省胶州市共建):运用清华大学的智力优势,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引进高科技创新项目,搭建物流科技转移的桥梁,成为物流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国内外技术成果转化的加速器,产业驱动的创新研究平台,供应链和物流经济的智库和公共服务平台。以市场产业需求为驱动,以物联网先进技术为先导,以创投基金为支持,促进科技技术成果与知识产权转化与落地孵化。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物流体系、区域物流战略、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物联网技术、航空交通调度、集装箱多式联运、交通枢纽运行优化等。
生产系统与运营管理研究中心:面向制造业,提供新一代生产系统技术和先进生产管理方法,帮助企业达成世界级制造。主要研究方向:生产运营管理,先进生产计划与调度,精益生产,生产系统分析与优化,生产物流,制造自动化,生产中的环境、安全与健康等。
复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围绕航空、航天、船舶、兵器、
中核集团、交通运输与电子通信等我国重大复杂装备系统,以需求为导向,研究面向复杂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复杂系统工程基础理论、建模方法和分析技术,为需求方提供确保复杂系统成功实现的
跨学科方法和手段。中心旨在发展复杂系统工程学科,面向国家和国防的重大工程,提升我国系统工程领域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及影响力;推进系统工程在工业界的应用和实践,推动我国重大装备研制创新以及体系工程能力的快速发展。主要研究方向:复杂组织体架构(EA);复杂系统工程(CSE)、体系工程(SoSE)和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的方法论、技术、工具及相关应用研究。
数据化管理研究中心: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数据为中心和出发点,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模型。探索生产和服务系统里的创新,据此发现提升效益的新手段和改善管理的新知识,并利用实际数据量化其对运营的影响。主要研究方向:零售业、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医疗服务、互联网电商平台。
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研究中心:以工业工程理论和方法体系,带动高端装备
制造企业的科学管理转型升级、智能技术手段应用,使我国高端装备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都可以与国际先进企业同台竞争。主要研究方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规划、智能制造关键方法与技术研究、智能制造、卓越运营等领域的交流与培训、转型升级战略智库。
高端装备与关键设施健康管理研究中心:致力于产学研结合提高我国高端装备与关键基础设施的健康管理水平。研制、开发健康管理系统以及工具,在重点行业推广使用,并最终制定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主要研究方向:PHM、预测性维护、维修优化、设备管理、保障性工程。
卫生与医疗服务研究中心:该中心的中远期定位是在复杂系统优化的层面,成为国家卫生医疗事业的战略发展智库,提供卫生医疗服务和政策的科学支持。中心将致力于成为国际高影响力科研成果的产出平台、新时代卫生医疗行业决策和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实现卫生医疗管理理论实践的升级。主要研究方向:卫生医疗运营管理、医疗服务人因工程、医疗质量和可靠性系统工程、健康老龄化和医养体系设计。
复杂系统人因工程研究中心:致力于提高复杂工业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将人的因素纳入到工程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中,面向航空、航天、
核电站、高铁、船舶、复杂装备等安全关键的领域,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咨询和教育培训等服务。主要研究方向:人机团队、人与智能系统的交互、人机集成系统优化设计、
人机交互创新设计、人因学评估与验证、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人员绩效测量与建模、人的失误及其控制、人员选拔与培训、行为数据分析、安全管理等。
企业信息化研究中心: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问题,并为之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主要研究方向:企业信息系统规划、流程设计与优化、企业信息化(ERP/MES/PLM)等。
工业工程应用研究中心: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提供先进的工业工程方法与技术,并为同类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已有研究成果:精益生产体系(标准作业和工时系统、精益生产线、快速换线、精益物流、目视管理、生产线平衡);精益制造执行系统(标准工艺/作业/工时、生产调度与进度控制、生产数据收集与绩效考核)。
能源生产仿真与优化研究中心:应对能源供应风险,打造安全高效的能源生产与供应体系。已有研究成果:原油采购与调度优化,基于风险的设备维修管理,人事与培训管理决策支持。
学术论文
工业工程系在积极开展国际科研合作的同时,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致力于提高产业生产力和竞争力,广泛开展了科学研究。我系的科学研究自建系以来飞速发展,成立以来围绕现代工业工程基础、物流工程、制造系统工程、人因工程等领域开展了系列科学研究。工业工程系的教师在国内外杂志上已经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一百多篇,有多名教师成为国际杂志的编委或者特约审稿人。
科研项目
工业工程系在运筹与物流工程、生产工程和制造系统、生产管理、企业信息化(
CIMS)、工效学与人因工程等方面有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建系以来已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863高科技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省部级合作项目。
合作单位
工业工程系与工业界有着广泛的合作,与
卡特彼勒公司、LibertyMutual、铁道部、奥组委等国际国内著名企业和组织有着良好的合作。
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是工业工程系科研的重点,除与国外多家研究机构和院校保持紧密的合作外,还与多家大型国际型企业开展工业工程应用研究,包括美国利保互助保险集团、美国
摩托罗拉、
英国的Rolls-Royce航空发动机公司、美国GM公司、
诺基亚、
宝洁等。这些研究的开展使得工业工程系的研究方向能够迅速与国际学科发展前沿接轨。
终身教育
为帮助企业提升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保障安全,工业工程系通过
工程管理硕士培养和终身教育项目,推广工业工程理念,传授工业工程知识与方法。
国际合作
与
麻省理工学院、
普林斯顿大学、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亚琛工业大学等国际著名院校密切合作,与国际著名企业和组织联合开展工业工程应用研究,如:美国利宝互助集团、
摩托罗拉、通用汽车公司、
诺基亚、
英特尔、卡特彼勒公司、
三菱重工、荷兰CORDYS公司、P\u0026G公司等。
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参与本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包括德国工程师学会主席Hubertus Christ博士,美国德州大学PAN分校工业工程系前系主任、理工学院院长、现富士康集团科技总经理
陈振国博士,前国际人类工效学联合会主席Ian Noy博士,美国工程院院士、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
郭位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
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吴建福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Crawley教授等。
美国人因与工效学学会中国分部的秘书处设在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
参考资料
师资情况.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201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