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桂苓(1951年3月生),男,
河北师范大学毕业,现任
河北省地震局预测研究中心研究员。在地震领域,刁桂苓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及优秀成果奖4项,以及厅局级科技进步及优秀成果奖多项。
个人信息
姓 名: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51.3
工作单位:河北省地震局预测研究中心
最高学位:本科
职 称:研究员
毕业院校:河北师大
主要研究成果及突出贡献
一、承担的相关任务和从事的研究
1、先后在1989年大同6级地震、1991年5月唐山5级地震、1998年张北6级地震、2006年文安5级地震和2008年汶川8级地震震后到地震现场从事应急处置工作,负责过震后趋势分析、宏观烈度考察、震害损失评估以及社会影响调查。具有丰富的地震现场应急处置经验。
2、2008年《30个省级城市地震风险出炉,石家庄最高上海最低》一文7月22日网站发表,石家庄造成混乱,立即提出批驳性意见。并拟订答记者问在长城在线网站发表,被国内
搜狐、
新浪、网易、
新华网等数百家网站转载。撰写文章,全面评述风波的来龙去脉,以科学的分析方法,尊重和罗列事实,给出严谨的评价意见。也在网上发表。迅速稳定局势,受到省委书记和宣传部的好评。
3、主持、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任务40多项,主要有:
河北省重点项目“河北省城市地震活动
断层探测和危险性分析”(2005-2010),任总工程师;
主持和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以地震学和地震地质结合的方法研究
张北县的震源构造” (2000-2004)、“板内和板缘
地震序列的特征差异” (1996-1998)、“基于唐山台阵的三维结构分析”(2007-2008);
负责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地震预测方法研究的子专题(1987-2009);
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大陆强震机理和预测” (1996-2001);
二、在《
科学通报》、《
地球物理学报》、《
地震学报》、《
地震地质》、《
中国地震》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要有:
《张北震区附近形变的成因》,科学通报, 2000年,第一作者;
《伽师强震系列震源区应力场转向过程》,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第一作者;
《1989年大同地震群体破裂特征》,地球物理学报, 1993年,第一作者;
《华北地区强地震短期前兆特征与预测方法研究》,
地震出版社,2005年,共同作者;
《一九六六年邢台地震》,地震出版社,1986年,共同作者
三、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对于发生在
河北省的1976年唐山、1966年
邢台市、1998年
张北县、2005年
文安县、1830年
磁县等地震都有深入研究,获得一批成果。研究拓展到全国,如新疆、
四川省、
云南省、
辽宁省、
山西省等省份,并且涉及
日本和
美国。分析证实我国大陆地震的体破裂特征,以及体破裂程度的差异。发现强震前后应力场存在显著的阶段变化,据此提出新的前兆图象。研究给出板内强震震源区是一个主控性和派生性复杂过程并存的综合体。引入非参数统计方法,给出一套成组强震预报的概率指标及应用的方法。在地震预报“攻关”中负责提出提出优化的预报方案,在全国得到普遍的推广。提出从三维空间研究震源
断层的新途径:用震源区内大量地震的震源分布、震源机制资料,分析得到震源断层的产状、规模、埋深,震源断层的受力状况、错动性质,结合等震线、地表破裂带以及
地壳分层结构给以验证。多次参加地震现场预报、震害调查及评估等工作。主持和负责地震宏观烈度修订、震害评估工作,并且应用于抗震救灾、重建工作。
发表的学术论文从2001年-2008年被引用近600次。
四、获奖情况:
主要包括:
主持完成的“板内和板源
地震序列的特征差异”获中国地震局优秀成果
三等奖和
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负责完成的《中国大陆强地震及其异常的成组性和某些地震序列的重要特点》 ,获得中国地震局局1995年度科技进步
二等奖,
负责完成的“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及其
应力场基础”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负责完成的“主动利用网络应急处置
石家庄市地震危险度排名风波”获
河北省地震局优秀成果
一等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