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印度社会
宗教与印度社会
《宗教与印度社会》从宗教角度审视、分析了印度社会文化,让读者了解印度社会的另一个侧面。在绘画艺术方面,阿旃陀石窟壁画当首屈一指。该石窟群建成的时间早晚不一,其壁画各具特色。大量壁画以宣扬佛教为主要内容,虽然是为宗教服务的,但其内容都以当时现实生活为基础,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表现技巧上,构图和谐紧凑,线条舒展,笔调洗炼,色泽鲜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至今为各国艺术家们所推崇,不愧为印度艺术的宝库,世界人类文化的奇迹。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宗教与印度社会》是中印文化交流丛书中的一册。
作者简介
王树英,1938年生,河北省安国市里河村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师从季献林,后留校任教。1978年调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后扩大为亚太所),专门从事印度历史与文化研究,1983-1985年在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进修与研究。主要著作有:《印度各邦历史文化》、《印度文化与民俗》、《印度》、《印中文化关系》(印地语版)、《南亚印度教文化》、《世界民族与文化》(印度卷)、《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印度卷)、《印度名胜古迹》等。主编《中印文化交流丛书》、《世界民族。亚洲卷》等。其著作多次获优秀成果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历史悠久而复杂的印度社会
一、印度地理概况
二、多样的人种与众多的民族
三.复杂的印度语言
四、印度文化的特点
第二章 宗教在印度社会中的地位
一、印度人的宗教观念
二、宗教与社会
三、宗教与历史文化
第三章 印度的主要宗教与民间信仰
一、印度教
三、基督教
四、锡克教
五、佛教
六、耆那教
七、各地的民间信仰
第四章 宗教与礼仪
一、礼仪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不同宗教的礼仪
第五章 宗教与生活习俗
一、各种美丽的服饰
二、印度穆斯林的服饰与打扮
三、印度别有风味的饮食
第六章 宗教与家庭和婚丧
一、印度教的婚姻、家庭与丧葬
二、伊斯兰教的婚姻、家庭与丧葬
第七章 宗教与艺术
一、影响深远的印度文学
二、魅力无穷的印度音乐
三、多姿多彩的印度舞蹈
四、形形色色的印度戏剧
五、别具特色的印度建筑
第八章 宗教与名胜古迹
一、名胜古迹综述
二、主要名胜及其特点
(一) 相得益彰——新、旧德里
(二) 著名宗教圣地——俱卢之野
(三) 艺术宝库——阿旃陀石窟
(四) 艺术圣地——埃劳拉
(五) 宗教古城——乌贾因
(六) “天门”之地——扎格纳特布利
(七)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姬陵
(八) 宗教圣地——巴特那与佛陀加雅
(九) “圣城中的圣城”——瓦拉纳西
(十) 庙群之地——柯纠拉豪
(十一) “佛塔之城”——桑奇
(十二) 佛教中心——那烂陀寺
(十三) 太阳神庙
(十四) 初转法轮——鹿野苑
第九章 宗教与节日
一、节日的由来与种类
二、主要节日及其庆祝方式
(一) 元宵节
(二) 霍利节
(三) 德喜合拉节(胜利节)
(四) 杜尔迦节
(五) 保护节
(六) 罗其密节
(七) 拜蛇节
(八) 湿婆之节
(九) 罗摩诞辰节
(十) 太阳节
(十一) 克里希纳诞辰节
后记
文摘
插图:
二、多样的人种与众多的民族
(一)多样的人种
印度人种复杂,有“人种博物馆”之称(Museum0fRaces)。这里既有身材矮小症的尼格利陀人,也有身材高大的北欧人,既有黄色或褐色的蒙古人种,又有白色的雅利安人等等。他们的宗教文化奇异多彩,处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人们,以各种方式劳动着、生活着,为印度的发展和繁荣作着各自的贡献。
据考古发现,印度最早的居民是旧石器时代的人。以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不断有许多民族先后从西北部、东北部等地进入南亚次大陆。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许多的不同人种和混合人种。印度到底有哪些人种,各指哪些人,至今说法不一。近百年来,许多人种学家从肤色、身材、眼色、头、鼻、发型和血型等角度进行了各种分类研究,但仍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据地质学家研究,从前,印度、澳大利亚太平洋的诸岛和非洲曾是一个大岛,当时可能已有了人类居住,而且是同一种人。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地震的发生,或其他原因,则分成了若干地块,中间出现了海洋。这样一来,这里的居民也被分离了,并开始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和宗教。在南印度发现的人类最古的遗迹,在非洲、澳大利亚、爪哇、苏门答腊岛等太平洋的岛屿上也有同样发现。由此证明了上述看法。
数千年以后,在某些地方由于气候变得干燥、土地变得贫瘠,人口逐渐增多,或某些人出于对其他人财富的贪求,或为了获得更好的谋生手段而到处迁徙,于是出现了人种的分离和融合现象。在印度也有同样的情况。
据研究,在印度这个辽阔的国土上发现了大约50万年以前的人类遗迹。数千年来,又有不同人种不断进入印度,而且不断彼此融合。
后记
1991年,我曾到印度考察了十几个城市和乡村。所到之处,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在此期间,吕振羽印度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学术交流。一些学术文章在印度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我深感中印两国人民很想彼此加深了解。因此,我在1993年策划出版了一套“中印文化交流丛书”,当时印度驻华大使馆的文先杰先生曾给予过大力支持。前几本出版后,社会反响很好,该丛书曾荣获“韩素音一陆文星中印友谊奖”。因种种原因,丛书的出版工作未能进行下去。此次由人民出版社重新编辑出版这套丛书,对原版已出几种重新进行了修改整理,我们还计划按照读者的需求,再策划一批新的选题,以此加强中印文化的交流。
十分感谢人民出版社的编辑侯俊智先生,他出于对文化问题的关注,大胆地推动这套丛书的出版,还有王成龙先生,为本书出版作出了努力,在此一并向他们再一次致以衷心谢意!
序言
人们一提到印度,往往想起佛教。的确,佛教是发源于印度的一种宗教,它在历史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的社会文化影响很大,但佛教并非是印度的唯一宗教,更不是当今印度的主要宗教。现在印度,除了佛教以外,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耆那教锡克教琐罗亚斯德教印度教等,而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还是后者,即印度教,信仰印度教的人数占印度全国人口的82%以上,而且它在欧美、亚非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流传。
宗教是人类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久远,分布普遍,影响深广。宗教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联。人类文明的各个部门,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从哲学思想到文学艺术,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教育,从伦理道德到风俗习惯,从科学理论到音乐、美术、建筑以及舞蹈等,无论是社会的价值取向,还是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同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干世界非常复杂,要理解这个世界,首先要理解人,要理解人,就必须考察其一切活动,而在一切活动中,宗教起着直接影响,有时甚至是核心作用,尤其像印度这样的国家更是如此。当我们了解印度社会和各民族或各地区的文明或文化的时候,不能不注意它们与宗教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印度人对本国的宗教众说纷纭。的确,要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很困难的。印度学者认为它(dbarm)不等于英文词Religion,认为两者是有区别的。此说不无道理。宗教是历史的产物,至于它在历史上起过什么样的作用,暂且不谈,但它带来的一些文化,不少是有用的。
编辑推荐
《宗教与印度社会》是中印文化交流丛书中的一册。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历史悠久而复杂的印度社会
一、印度地理概况
二、多样的人种与众多的民族
三.复杂的印地语
四、印度文化的特点
第二章 宗教在印度社会中的地位
一、印度人的宗教观念
二、宗教与社会
三、宗教与历史文化
第三章 印度的主要宗教与民间信仰
一、印度教
三、基督教
四、锡克教
五、佛教
六、耆那教
七、各地的民间信仰
第四章 宗教与礼仪
一、礼仪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不同宗教的礼仪
第五章 宗教与生活习俗
一、各种美丽的服饰
二、印度穆斯林的服饰与打扮
三、印度别有风味的饮食
第六章 宗教与家庭和婚丧
一、印度教的婚姻、家庭与丧葬
二、伊斯兰教的婚姻、家庭与丧葬
第七章 宗教与艺术
一、影响深远的印度文学
二、魅力无穷的印度音乐
三、多姿多彩的印度舞蹈
四、形形色色的印度戏剧
五、别具特色的印度建筑
第八章 宗教与名胜古迹
一、名胜古迹综述
二、主要名胜及其特点
(一) 相得益彰——新、旧德里
(二) 著名宗教圣地——俱卢之野
(三) 艺术宝库——阿旃陀石窟
(四) 艺术圣地——埃劳拉
(五) 宗教古城——乌贾因
(六) “天门”之地——扎格纳特布利
(七)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姬陵
(八) 宗教圣地——巴特那与佛陀加雅
(九) “圣城中的圣城”——瓦拉纳西
(十) 庙群之地——柯纠拉豪
(十一) “佛塔之城”——桑奇
(十二) 佛教中心——那烂陀寺
(十三) 太阳神庙
(十四) 初转法轮——鹿野苑
第九章 宗教与节日
一、节日的由来与种类
二、主要节日及其庆祝方式
(一) 元宵节
(二) 霍利节
(三) 德喜合拉节(胜利节)
(四) 杜尔迦节
(五) 保护节
(六) 罗其密节
(七) 拜蛇节
(八) 湿婆之节
(九) 罗摩诞辰节
(十) 太阳节
(十一) 克里希纳诞辰节
后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文摘
后记
序言
编辑推荐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