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苗勇 博士,教授。曾任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院长。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中国冶金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
沈阳市“五四”奖章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
辽宁省新世纪千百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部门(单位)直属高等学校2013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名单,并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中国金属学会连铸分会理事,连铸工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冶金反应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Journal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编委,美国TMS专家会员。主要研究方向:高品质钢精炼、连铸理论及工艺;冶金装备技术集成与控制;冶金反应工程学。
2021年11月,获得2020年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个人履历
朱苗勇,1965年6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副院长,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分别于1988年7月、1991年3月和1994年3月获东北大学钢铁冶金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于1993年3月赴日本
新日本制铁公司先端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学位课题研究。1994年3月获博士学位后在
东北大学冶金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分别于1995年和1997年赴日本新日铁从事博士后研究和高级访问学者研究共9个月。1995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3月完成博士后研究后留校任教。1998年赴瑞典皇家工学院从事客座研究6个月。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现兼任
中国金属学会连铸分会副主任委员,连铸工艺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冶金反应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Journal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编委,美国TMS专家会员。主要研究方向:高品质钢精炼与连铸理论与工艺,先进冶金装备技术集成与控制,冶金反应工程学。合著《
钢的精炼过程数学物理模拟》、《冶金过程数值模拟分析技术的应用》、《金属材料制备工艺的计算机模拟》著作3部,参编《
连铸结晶器》、《
现代连续铸钢实用手册》著作2部,独立完成《
洁净钢生产的中间包技术》译著1部,主编专业主干课《现代冶金工艺学(钢铁冶金卷)》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SCI收录62篇、EI收录87篇,论著他引1200余篇次,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
一等奖2项、
二等奖4项、
三等奖4项),授权和公开的国家发明专利44项。国家级精品课《冶金学》和《冶金工程概学》主讲教师,指导的2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提名奖。2008年荣获中国冶金青年科技奖,2012年荣获
魏寿昆青年冶金奖。
科学成就和贡献
(1)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是继实验和理论解析之后又一种研究流动、传热和燃烧等过程的方法。它已成为研究冶金过程和现象的重要手段。长期从事冶金过程
floefd应用基础研究,在计算软件开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同时为钢铁冶金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功开发的三维适体计算软件,不仅能定量计算包括复杂的几何形体精炼和连铸过程的流动、传热、反应、混合、夹杂物行为等现象,而且在指导实际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些年,用CFD技术进行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吹湍流钢液中夹杂物行为及控制研究”、国家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连铸板坯动态轻压下工艺控制技术研究”、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技术创新项目“高效圆坯连铸机研制”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CFD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也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关注和重视,曾应邀赴日本
新日本制铁公司和瑞典皇家工学院从事客座研究,应邀参加国际会议作特邀发言,多次在学校和企业作专题报告。在学校开设了“冶金传输过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生课程,已培养雷洪(
东北大学副教授)、樊俊飞(宝钢首席研究员)、杜成武(
辽宁科技学院副教授)、
刘坤(
辽宁科技大学教授)、宋景欣(
宝钢09CrCuSb质保书真伪验证梅山公司首席工程师)等从事此方面研究的博士和硕士24名。与
李依依院士、
李殿中研究员合著“材料制备工艺的
计算机模拟”学术专著,2006年5月由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与
萧泽强教授共同编著了“冶金过程数值模拟分析技术的应用”,2006年9月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见附件材料)。
(2)对在钢水的二次精炼过程单元现象的研究方面有重要突破。钢液的二次精炼在现代钢铁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钢水精炼过程发生着气泡形成与运动、流动、传热、混合等现象,比较系统地从事钢水精炼过程的数学物理模拟研究,在国际上对单孔和多喷咀底吹氩精炼钢包内钢液的三维流动和混合搅拌过程做出了数值仿真,并提出了包含考虑喷嘴数量的底吹钢包内均匀混合时间的计算式。部分结果在国际刊物
日本的《ISIJ International》和国内的《
金属学报》上发表,单篇论文被SCI他引17次,国际上有不少学者和研究人员对所的工作和研究结果给与了积极评价(见附件)。与
萧泽强教授合作撰写“
钢的精炼过程数学物理模拟”专著,自出版以来,受到普遍好评,被国内他引超过100次,此专著作为科技成果申报,获2002年冶金科学技术
二等奖(见附件)。
对高级汽车板生产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多功能RH真空精炼装置内的流动、脱碳、夹杂物和脱气行为过程实现了仿真,尤其是把真空槽和钢包内钢液的湍流流动、提升管内的喷吹气体方式与整个脱碳过程、夹杂物行为有机结合,使计算结果更反映实际,从而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此研究的部分结果发表在金属学报和
铁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刊物上[6, 7],并被SCI收录(见附件)。
对浸入水平喷吹精炼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描述水平喷吹气体射流在熔池两相区中气泡分布的模型,并对此条件下熔池内的三维湍流流动和混合过程做出了数值仿真和优化,对我国当前转炉(AOD)
不锈钢冶炼技术开发具有指导意义。研究结果在ISIJ International和金属学报上发表,多次被SCI他引。
(3)对钢液中夹杂物的行为研究有重大突破和进展。钢液中的夹杂物是影响钢的纯净度的主要因素,制约着高端产品的生产。探索出用物理模拟体系研究夹杂物行为的方法,并揭示了在吹气条件下夹杂物去除的机理和规律;对精炼和连铸过程中夹杂物的行为(碰撞、运动、去除、尺寸分布、数密度变化等)作出了理论描述,为细小夹杂物的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部分研究结果在
德国的《Steel Research》和《
金属学报》上发表。2006年被亚洲钢铁大会组委会(2006年5月在日本召开)推选为YSL(Young Scientist Lecturer)作特邀发言(见附件)。
(4) 冶金过程的渣发泡行为研究有重要进展。提出了用一个无因次泡沫准数( ,us为气体的表观速度,Cd为气泡在熔渣中的阻力系数,与熔渣的粘度有关,db为气泡直径,g为重力加速度)来直接预测泡沫渣高度的新概念,而且在实验过程发现了两种泡沫渣类型,此外,用物理模型模拟了化学反应的起泡现象,对
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
德国的《Steel Research》和
瑞典的《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tallurgy》国际刊物上,并被SCI和EI收录。
(5)对结晶器热/力学行为、结晶器内钢渣界面行为、非
正弦振动因子等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结晶器内的热/力学行为耦合数学模型,定量揭示了结晶器结构、操作等等因素对结晶器内热/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分段函数法构造出具有最佳振动模式特点的非正弦振动
波形,并结合高拉速连铸机的特点,建立了拉速与振动
技术创新或推广
(1)连铸中间包在高端钢产品的连铸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了一套研究、优化中间包(包括多流)内腔结构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成果发表在
英国的《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和《
金属学报》等重要刊物上,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针对宝钢从国外引进的等离子加热中间包进行模拟仿真研究,提出了控流装置改进方案,解决了两侧开浇率低的问题,使六流的温差由原来的5℃降为2℃。此外为
武钢集团、梅钢、天管等企业中间包内腔结构优化提供方案和指导,为企业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2)承担了“高效圆坯连铸机研制”国家重大
技术装备国产化创新项目,研制的多功能预熔型精炼渣,有效地缩短精炼时间、降低电耗、提高炉龄、减少钢中夹杂物含量;扩容中间包和安装控流装置,并选用优化的控流元件参数,延长钢液在中间包内的平均停留时间,提高夹杂物去除率;运用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结晶器的表面卷渣行为与拉坯速度﹑浸入深度﹑铸坯尺寸﹑渣的粘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观察其中钢液的流动规律,为高效连铸生产提供依据和指导;配置新型二次冷却配水系统。研制与开发出满足高拉速下生产连铸圆坯的生产工艺技术,稳定的提高连铸机的浇注速度30%。2003年3月该项目通过验收和鉴定,
天津钢管集团从此项目的实施中每年获得上亿元的效益,此项目2004年获
天津市科技进步
一等奖(见附件)。
(3)钢包底喷粉钢水精炼新工艺理论与装备研究开发。从冶金容器底部向熔池中喷吹
粉剂因能获得良好的热力学和动力条件,是提高钢水纯净度最为有效而经济的手段之一,但钢包底吹喷粉工艺因存在诸如钢水渗漏、粉剂堵塞和寿命匹配等技术问题,一直未能实施工业化应用。申请者与其研究组一起近几年对涉及此项新工艺的关键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研究:开发了既可用于钢包底喷粉又可进行底吹气体的喷粉元件,进行的冷态和热态喷吹钝化
生石灰的实验获得成功;揭示了钢液渗漏和粉剂堵塞的机理,有效地解决了底喷粉钢包存在钢水渗漏及粉剂堵塞等难点;对粉气流在底喷粉狭缝内的运动机理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从理论上对粉气流在狭缝内的运动规律作出了描述,获得了颗粒速度与气流密度、颗粒直径和气体黏度的定量关系;设计出了底喷粉工艺关键装置之一的喷粉罐及其控制系统。此项成果“狭缝式钢包底吹喷粉工艺及装置”已于2007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4)连铸坯动态轻压下工艺控制技术应用开发获得突破性进展。消除或减少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对通过在连铸坯液芯末端附近施加压力产生一定的压下量来补偿铸坯的凝固收缩量即所谓的轻压下技术。该技术已成为现代连铸水平的一个显著标志。动态轻压下关键技术由压下模型、凝固模型(热跟踪模型)、二冷控制系统、自动铸坯锥度控制系统和能够远程快速调整缝的扇形段这几个部分组成。国外掌握并成功地应用该技术的只有奥钢联、
达涅利等少数几家公司。从2003年年底开始,申请者领导的课题组以
宝钢股份梅山钢铁公司2#板坯连铸机为依托,对动态轻压下关键理论与核心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态轻压下工艺控制核心技术,并在现场实施成功应用。新开发的动态轻压下控制系统于2006年7月初完全替代原引进系统并投入现场应用,不仅控制精度高,运行稳定,而且生产的铸坯内部质量经检验其指标优于原系统。目前已正常生产累计近150万吨。2006年10月28日该项目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专家组认为自主开发动态轻压下核心工艺控制模型、
过程控制系统及生产应用,自主开发的板坯连铸动态轻压下技术,可推广应用于国内外新建板坯连铸机及现有板坯连铸机生产线的升级和改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此成果获2007年冶金科学技术
二等奖(见附件材料)。自主研究开发的大方坯连铸机动态轻压下核心工艺控制模型和过程控制系统已于2007年11月在
攀钢集团的自主设计制造的大方坯连铸机上获得试验成功,2008年3月正式投用,为攀钢生产高端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代表性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出版专著3部:
朱苗勇,
萧泽强:钢的精炼过程数学物理模拟,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
李依依,
李殿中,朱苗勇:金属材料制备工艺的
计算机模拟, 科学出版社, 2006
萧泽强,朱苗勇:冶金过程数值模拟分析技术的应用,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6
主编教材1部:
朱苗勇主编:现代冶金学(钢铁冶金卷),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发表论文
截至2007年12月主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1篇(其中国际刊物18篇,《
金属学报》24篇),92篇次被SCI或EI收录。中英文论著被他人引用393次,其中SCI他人引用39次。已发表论文:
潘时松 朱苗勇。精炼钢包透气砖中喷粉颗粒的运动特性[J].金属学报,2007,43(5):553~
孟祥宁 朱苗勇
刘旭东 程乃良 江中块。高拉速连铸结晶器非
正弦振动因子研究[J].金属学报,2007,43(2):205~
陈永 杨素波 朱苗勇。结晶器电磁搅拌改善
重轨钢连铸坯内部质量的试验研究[J].钢铁,2007,42(2):24~
祭程 赵琦 朱苗勇 田建良 程乃良。板坯连铸机动态轻压下
过程控制系统的高可用性实现[J].冶金自动化,2007,31(2):45~
郭薇 赵琦 祭程 朱苗勇 宋景欣 冷祥贵。板坯连铸温度场实时仿真系统的研究和实现[J].冶金自动化,2007,31(2):49~
祭程 朱苗勇 程乃良。板坯连铸机动态轻压下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冶金自动化,2007,31(1):51~
孟祥宁 朱苗勇
刘旭东 程乃良 江中块。高拉速连铸结晶器非
正弦振动频率的研究[J].铸造技术,2007,28(4):523~
周建安 朱苗勇 潘时松。气体搅拌用透气砖阻力系数的测试[J].特殊钢,2007,28(3):56~
孟祥宁 朱苗勇 刘旭东。连铸结晶器非正弦振动振幅的确定[J].特殊钢,2007,28(2):13~
周建安 朱苗勇 潘时松。狭缝式透气砖内气流
速度分布规律及阻力研究[J].炼钢,2007,23(1):18~
孟祥宁 朱苗勇 程乃良
江中药业块。高拉速连铸结晶器的非
正弦振动振幅[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17(3):446~
付贵勤 朱苗勇 徐红江。提高转炉渣体积安定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冶金,2007,(3):30~
刘旭东 朱苗勇 程乃良。板坯连铸结晶器的热弹塑性力学分析[J].金属学报,2006,42(11):1137~
郑淑国 朱苗勇。钢包内喷嘴与透气砖吹氩去夹杂水模型研究[J].金属学报,2006,42(11):1143~
刘旭东 朱苗勇 程乃良。板坯连铸结晶器热行为研究[J].金属学报,2006,42(10):1081~
张胜军 朱苗勇 张永亮 郑淑国 程乃良 宋景欣。高拉速吹氩板坯连铸结晶器内的卷渣机理研究[J].金属学报,2006,42(10):1087~
朱苗勇 周海斌 陈兆平
黄宗泽。
耐酸钢冶炼用AOD炉内的射流行为和
流体流动[J].金属学报,2006,42(6):653~
郑淑国 朱苗勇 潘时松.RH真空精炼装置内夹杂物行为的实验研究[J].金属学报,2006,42(6):657~
陈永 杨素波 朱苗勇。高速轨用钢连铸坯内部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J].钢铁,2006,41(12):36~
邢广厂 朱苗勇
林启勇 刘旭东。连铸板坯矫直过程
应力应变的有限元模拟[J].特殊钢,2006,27(6):10~
简历
1994.03-1996.03
东北大学冶金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1995.06-1995.09 日本
新日本制铁公司先端技术研究所 博士后
1996.03-1999.05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副教授
1997.07-1997.12 日本新日铁先端技术研究所 高级访问学者
1998.02-1998.08 瑞典皇家工学院冶金系 客座研究员
1999.06-至现在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教授
2001.12-至现在 东北大学钢铁冶金学科 博士生导师
2002.05-2015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副院长
所获荣誉
2021年11月,获得2020年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23年,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参考资料
刘承军.东北大学教师个人主页.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