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驷骥,男,笔名三马,1938年出生于辽宁盖县。擅长电影美术、
工艺美术。1961年毕业于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兼编导,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根艺美术大师,
中国根艺美术学会执行主席。作品有中国画《连年如意》、根雕《雄鹰》等,论文《根的艺术》。出版有《中国根艺》《中国根艺美术家辞典》《中国根艺美术》《马驷骥根艺美术画册》等。
马驷骥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根艺家、画家、电影艺术家。他毕业于中央美专,曾师从
常书鸿、王森然、
常任侠、
刘开渠等美术大家。他具有中国根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美术师、高级
工艺美术师、高级电影摄影师等多个高级学术职称。原为中央新影厂摄影师兼编导,曾任新影厂驻
西北记者站站长。现为
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主席,兼任中国根艺学术评定委员会主任、三马创作学术委员会主任和“
刘开渠根艺奖”高级评委会主任,是当代中国根艺美术事业创始人和中国根艺美术理论奠基者。
马驷骥从小深受家庭民间文化艺术的影响和熏陶,1954年开始跟随父亲创作根艺。1958年考入中央美专,毕业后从事新闻电影工作。曾在新影驻
辽宁省、西北等记者站驻站工作20多年,并历时10多年为国家文化部外联局拍摄了《中国美术》系列片10多部,主编出版了新闻电影图书等,取得突出成绩。在几十年艰苦繁重的记者工作之余,他从未间断对根石艺术和绘画的创作与探索,他的根石作品和绘画深受专家好评,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他55年的艺术生涯中,尤其突出的是为国家创立了中国根艺美术事业,使中国根艺成为我国文化艺术领域中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他发起成立了
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带领全国根艺工作者继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发动了全国,影响了世界。
中国根艺美术学会执行主席马驷骥曾介绍说,根雕艺术在中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在明清两代,艺人们“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巧妙利用树根、竹藤等材质的天然造型、纹理和色彩,创造出各种颇具观赏性的家具、摆件,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马驷骥说:“根艺在近二十年里,无论是参与人数,还是理论研究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中国
工艺美术领域中最具群众性的艺术门类。”
马驷骥编导的“中国美术”三部曲,既有普及中国美术知识的作用,又有美术评论的价值。《中国画》(1987)对新中国以来的国画大师进行了扼要的点评:
齐白石被誉为人民的画家,
李苦禅继承了齐白石的遗风,
徐悲鸿、
林风眠为中国画的发展开辟了新路,
潘天寿、
朱屺瞻笔墨酣畅色彩明快,岭南画家
关山月把传神写意推向新阶段,张大千的人物画形神兼备雅俗共赏,
范曾把诗书画熔为一炉,
刘海粟的山水画气势磅礴,李可染的画风博大凝重,
吴冠中的作品充满了大气而富于激情。影片作者总结说,
中国画在继承发展和变革的道路上健康地向前发展。《中国美术》(1987)探讨了中国美术的悠久历史:陶瓷彩绘出现在五千年到一万多年之前,唐宋时代中国古典绘画已经十分繁盛,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画家。现代中国画的风格样式越来越丰富,
徐悲鸿、
齐白石、张大千、
林风眠、刘海粟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吴作人、
李可染是当代著名画家。农民画和年画乡土气息浓郁,现代
工艺美术和民间工艺品得到了新的发展。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有无数珍品,现代雕塑也有广阔发展前景。影片作者相信,中国美术将在人类的历史上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中国工艺美术》(1988)概括介绍了中国工艺美术从原始人佩戴的串饰、古代工艺珍品到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艺美术发展的主要品类和艺术特色,重点介绍了牙雕、玉雕、
景泰蓝、花丝镶嵌、漆器、磁器、内画壶、根雕、刺绣等,中国工艺美术蕴藏着中国人民的智能、融汇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文化素养。
2008年,“马驷骥根艺”被列入
大连市“非遗”名录;2009年,被列入
辽宁省“非遗”名录。马驷骥本人也荣获中国根艺界唯一“终身贡献”荣誉证书。
马驷骥于1983年完成了1.2万字的《浅谈“根的艺术”创作》论文,并于1985年在《
光明日报》上摘录发表。1990年,马驷骥所著《
中国根艺》一书出版,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中国根艺的历史、特点、现状以及开创中国根艺事业的历程等,对根艺创作进行了理论探讨和经验总结,填补了中国根艺理论的空白。《
人民日报》《美术家通讯》等权威媒体均作了报道。
1991年,马驷骥将自己多年创作的根艺精品,捐赠给
大连市人民。大连市政府在
虎滩乐园建立了《马驷骥根艺美术陈列馆》,建馆18年来,他依然坚持创作,不断丰富馆藏作品,使“陈列馆”成为闻名全国的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窗口。目前,
辽宁省正在为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