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
郑州市,是
南宋中期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与同居于
上饶市的
韩淲(号涧泉)是亲密的朋友,被誉为“上饶二泉”,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人物。赵蕃的祖父是北宋朝散大夫赵旸的曾孙。他曾在信州玉山居住,师从
刘清之,并以
曾祖父的恩荫补任州文学。后来,他调任
浮梁县县尉、
连江县主簿和
太和县主簿,但都没有赴任。之后,他调任辰州司理参军,因与
知州争狱而罢官。赵蕃在家中隐居了33年,50岁时向
朱熹请教学问。他擅长诗歌,受到
黄庭坚的影响,与韩淲一起被称为“二泉先生”。在
赵昀绍定二年,他以直
秘阁致仕,不久后去世,享年87岁。
景定三年,朝廷追谥他为“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 (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
郑州市,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
江西省)。生于
赵构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
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
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
辰州司理参军,因与
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
衡州府,求为监
安仁县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
朱熹。
赵昀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
黄庭坚,与
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
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当时著名学者、
弋阳县人
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
江西省)。师从
刘清之,曾为太和
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
朱熹,能诗,宗
黄庭坚,与
韩淲合称二泉先生。
赵昀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其先
郑州市人。宋高宗
建炎初年,
曾祖父赵旸,以
秘书少监的身份离京提点坑冶,后提举
江州(今九江)太平观,寓居信州(今属江西)
玉山县。祖父赵泽曾任海州朐山县主簿,父亲赵涣曾任奉议郎、通判
沅州。
曾祖赵旸以直龙图阁致仕后,赵蕃得到庇荫,补任州文学。升任
浮梁县县尉、
连江县主簿,在连江期间受知于
杨万里。后调
辰州司理参军,为辨冤狱与郡守力争,罢官。
赵昚时期,理学家
刘清之知
衡州府。因为早年曾跟随刘清之求学,赵蕃到衡州
安仁县任酒库监,恰逢刘清之被罢官,他立即辞职陪刘清之返回故里。
宋理宗即位(1224年),召为太社令,不拜;特改奉议郎,直
秘阁,皆辞。朝廷下诏予祠,依直秘阁致仕。
信州守吴乞录其后,诏其子赵遂补上州文学,赵遂亦力辞。又诏,以
承务郎致仕,让给儿子。景定三年,秘阁修撰郑协等请谥,朝廷追谥“文节”。
赵公,字彦思。
熙宁六年
进士,当
元祐初英俊聚朝,以奉议郎
礼部编修贡籍。首与孙逢吉彦同作职官,分纪序。后数年,
秦观少游方继之,才名亦可知矣。寻自
秘阁校理迁
太常博士,知登、随、商三州,召为郎,出提点京东刑狱,摄帅青社,年五十九奉祠就养,闲居二十五年,其子讳旸,字乂若,
绍圣元年甲科。
大观三年,为郎。
宣和四年,知
同州。
靖康中,除少府监左右正言、
秘书少监。
建炎间,直龙图阁,提点江淮路铸钱。子泽,终朐山簿,簿生涣,终奉议郎。通判
沅州。二子,蕃学问过人,恬于进取,连任岳祠,居以诗名。弟,亦嗜学好修,有子曰适,
庆元县己未第。距
熙宁已百年,而家学不绝。
和当时居住在
上饶市的
韩淲(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时称“二泉先生"。与
黄庭坚的族孙黄子耕也有诗词来往,现存7首。
追随理学家
刘清之,到衡州安仁任酒库监,恰逢刘清之被罢官,他立即辞职陪刘清之返回故里。五十岁时还向
朱熹问学。后绝意仕途,归隐玉山,以八十七岁高龄辞世。
赵逸,在父亲诗中多次出现。如《送逸归上饶赴试》诗云:“谓汝可勿去,汝去意已坚。念欲终不遣,汝请倍谆然。汝归见吾友,见叔仍见舅。为道糠核肥,无奈相思瘦。另有《寄在伯三首后一首并示逸》《夜忆逸》。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交朋友
修水县人黄子耕(
黄庭坚的族孙),现存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