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望山本名北山,又名王蒙山,位于
巴中市巴州区治北。
南宋地理学家
王象之称“巴州第一山”〔见《舆地纪胜卷第一百八十七·利东路·巴州·景物(下)》〕。
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巴中县有过一次“王望山”“望王山”山名之争,缘由当时新修《
巴中县志》。有人主张“王望山”说,有人主张“望王山”说,双方据理力争,最终以“望王山”说占上风,故1980年代
编修、1994年6月由
巴蜀书社出版的《巴中县志卷十九·文化·名胜》如此记载该山:“城北望王山,与县城一水之隔,三面峭壁如削,为城周至(制)高点。因李贤贬
巴州,怀念先王,北望
长安而得名。”此乃新修地方志首次将“王望山”更名“望王山”,至此“望王山”之名逐渐流传。
巴中市建地设市后,“望王山”名还用来做街道、路牌、公园名,成为规范使用名称。然而在民间,“王望山”名仍然有顽强的生命力,依旧在人们口头传播。表面上看,“王望山”“望王山”是山名之争,其实是一个“文化事件”——从中可以管窥当地人如何进行传统乡土历史文化重构。本文从“名”与“实”考察“王望山”名称由来与嬗变,探讨更名“望王山”动因及依据,旨在正本清源,厘清是非。
历史沿革
山势介绍
关于望王山山名的由来有两种争论,第一种因纪念唐
李贤李贤被贬
巴州时,时常登此山瞭望
长安而得名;又有名为王望山——其意为
武则天第六子李贤为希其母能赦免他回朝而得其名。第二种王望山之名的由来与中国本土的
道教和传说是紧密相联系的。
清·常明、
杨芳灿修的
爱新觉罗·颙琰《
四川通志》载:“王望山在州北一里,江之北岸。自州城绝江而登,山高二里,岩径幽险,占一州之胜。”即望王山在巴中江北北山上,地势险峻,风景优美,四季美如画。
相关历史
与太子有关的记载
《
新唐书》卷八十一列传第六中记载“
李治八子:……武后生弘、贤、
李显皇帝、
李旦皇帝。”贤,就是
李贤,谥号章怀,史称“章怀太子”。以及其处事明审、贬徙
巴州、被逼自杀、遣柩
乾陵等。具体解释:先被封为雍王,后立为太子,因和母后政见不和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将自己的几个儿子流放。后来李贤逐渐长大就期盼自己的母亲派人来把自己接
长安(今陕西西安)去。李贤的家住在
南龛坡,因望王山距长安最近最高的地方。所以,他天天就到望王山去看,希望能看到自己的母亲派人来接自己。然后到了晚上就南坡睡觉!第2天再去!!就这样日复一日,但母亲都没有派人来接他,后来他就死在了
巴中市。所以巴中就有了王望山和太子坟(在南龛坡)。
与道家有关的记载
“玉皇殿,在州北王望顶,古名要羊观。旧有驾鹤亭、白云亭遗迹。”“驾鹤亭,《
通志》云:在王望山上,为
李贤遗迹。按:当是
王蒙得道遗迹,非为章怀也。”(《巴州志卷三·建置志下·古迹》清·朱锡谷纂修)《巴州志》刊印于清
爱新觉罗·旻宁十三年,也就是1833年,它勘校了清嘉庆版的《
四川通志》之误,说明驾鹤亭非章怀遗迹,亦与章怀无关。
清嘉庆(1796—1820)中谢一鸣等撰写的《巴州志稿》中,列郡县治所之十景、八景,“摹为图绘,作为诗歌,用以铺张景物,往往大同小异数见不鲜。巴州亦有十景,曰:……王望仙踪……”当代方志宗师
傅振伦先生,在论述历代修志“十弊”时,就批评了“杂添八景、十景”之害,但《巴州志稿》乃至《巴州志》中还是杂列了古巴州十景,这十景中王望山是以“仙踪”入其围的,可见王望山之名是与
李贤无关的。
“《旧志》又云:唐章怀太子尝登此山,以望京阙,故名。”(
爱新觉罗·旻宁《巴州志》清·朱锡谷纂修)所为《旧志》,何其多也,不知是哪一朝哪一郡哪一部。但据《巴州志校注》(政协
巴州区委员会编校)称:《旧志》应是宋代刘甲编纂的《清化前志》,因巴州在
隋炀帝大业三年至十四年(607—618),
李隆基天宝至
至德三年(742—758)称清化郡。而《清化前志》和元代李钧编纂的《清化续志》早已佚失。清道光《巴州志·序一》中说“询知向无旧志,乃于吏事之暇,广为搜罗,辑成州志若干卷。”
爱新觉罗·旻宁《巴州志·序三》中也说:“巴州有志,自宋
刘甲《清化前志》始,厥后,李钧复撰《续志》。其书久佚,不可得而见已。”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旧志所云不足为证。即望王山是为
道教有关。
历史留存
宋·杨虞仲,字逸少,
眉山市人,他曾经写过一首《游王望山》,该诗根据
王蒙得道于王望山,曾于此亲手植树的传说,批判了世人欲修炼成仙的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以及“个中自昭昭”的豁然。其诗曰:
白云环其巅,流水绕其趾。
古木与云齐,偃蹇龙蛇似。飞仙渺何许?风驭叹莫企。
手种空流传,岁月尚谁记。
化鹤空归来,其树还可指?
仙人隔咫尺,世人谬千里。
丹灶空伏火,河车争挽水。
学仙仙益远,槁死空山里。
我欲问其诀,岂惮航一苇?
便当捐冠簪,超然谢尘滓。
仙人拍手笑,物外倘来尔。
个中自昭昭,一点□□是。
随缘了世缘,他年竟语子。
(《巴州志卷八·艺文志上》清·朱锡谷纂修)
元·帖里绒实《北山访王真人仙迹题白云亭》诗,记叙了游王望山的经过,和一种“寻隐者不遇”的惋惜。其诗曰:
栖庵羽客知何处,疑是寻芝访子蒙。
(《巴州志卷八·艺文志上》清·朱锡谷纂修)
元·李越实的《北山访王真人仙迹题白云亭》,与帖里绒实之诗,是一题同作,当是同游王望山之吟。该诗重点写登临
王望山顶时所见景物。其诗曰:
乘暇寻真蹑北峰,白云亭上挹仙风。
字江如练复如带,万点巴山一望中。
(《巴州志卷八·艺文志上》清·朱锡谷纂修)
明·吴朝宗,字会海,江西建昌人,
赵顼万历九年(1581)任
巴州别驾,在任期间曾登王望山,作《暮春上巳日,携传达室儿,登王望山效拔除之意,索笔和壁间韵二首》。该诗首言春好节佳,而寺观冷落,其二写游览之景,借景抒心系万民之情。其诗曰:
其一:
玉皇大帝何年镇此峰?芝函光落网珠封。
桃花满路春常在,不见仙人王子蒙。
其二:
山耸苍屏列远峰,我来单夹趁春风。
凭高指点官衙树,万井殷忧系此中。
(《巴州志卷八·艺文志上》清·朱锡谷纂修)
清·的朱正蕃在《登王望山》诗中,抒写了登临王望山时的所见所想,发出“天际真人远”、“幽岩丹灶冷”的慨叹。其诗曰:
高山频仰止,览胜访仙踪。
天际真人远,峰尖紫翠浓。
幽岩丹灶冷,古洞白云封。
(《巴州志卷八·艺文志上》清·朱锡谷纂修)
以上罗列宋、元、明、清不同时代文人雅士咏吟王望山的诗作,并非累赘繁芜,而是为了佐证。
据《
新唐书》卷八十一列传第六记载:“
开耀元年(681),徙贤
巴州。”“文明元年(684),
武则天临朝,令左金吾将军
丘神勣往巴州检校贤宅,以备外虞。神遂闭于别室,逼令自杀……”(《旧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高宗中宗诸子·章怀太子贤》)
李贤被贬巴州,虽然是朝廷政治斗争的结果,但从“徙贤巴州”到“逼令自杀”的近三年时间里,他却给偏僻的巴州留下了众多遗迹,供后人凭吊和吟咏。如:章怀太子故宫、太子读书台、太子望京山、章怀寺、
太子墓等。难道历代巴州或仕宦或旅居巴州的文人雅士们都不知道章怀太子吗?
爱新觉罗·旻宁《巴州志》卷十杂纪志中记载:“人第知章怀太子徙巴州,而不知尚有纪王、悼王,亦徙巴州。盖章怀太子有德于巴,而以冤死,故民思念之不忘……”
清代顺治十四年丁酉
举人通江
李蕃的《与周希尧牧伯书》文、清代朱正蕃的《书台山》诗就是写
章怀太子墓与太子读书台的。这说明,王望山之名的由来与
李贤是没有关系的。
当前状况简介
2010年1月17日,
巴中市首台
森林火灾气象因子监测仪在望王山安装结束。改监测仪调试完成后,将对南江光雾山、通江空山坝以及望王山等全市重点林区进行森林火灾监测。
文化活动
规划设计理念
在巴中市望王山规划设计中,设计方充分考虑植被和高差,延续自然生态和运动健身的绿色文化,因地制宜。通过对现有良好景观的保留,(如:植物、“
大雄宝殿”和“园通殿”等);新建望王阁;翻新厢房;加入眺望平台、树池、九品香架、香炉、纸钱灶等元素,为人们提供舒适怡人的拜佛空间。
巴中整体包装
望王山登山大梯步全新更换成
花岗石或条石,一条水泥公路从山底直达山顶。到时,到望王山的通道将达4条。11.2米高的仿古“山门”建在望王山登山梯步中段,建3道大门迎客。山门顶部建有边楼、夹楼,两根混凝土钢钢柱子上挂有两副大对联。“望王楼”建在登山梯步中段,这栋仿古建筑占地7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游客可登楼观赏巴城美景。半山腰中建有
羽毛球场、网球场、门球场、小型广场以及精致的小亭阁,游客可边登山边赏美景,还可进行体育锻炼。望王山顶被重新平整,建饮水池、厕所、广场等,整座望王山古现代气息相融。作为巴城首个运动主体公园,望王山运动公园占地约1500亩,计划总投资约1.8亿元。到2012年12月20日,重新“包装”后的望王山大部分景点竣工,并免费对市民开放。
望王楼
作为望王山的标志性工程,仿唐代建筑的望王楼将是该山最大的景点,预计投资额超过1000万元。该楼位于登山梯步半山腰,距离山底处约500米。该楼已建起60根圆形混凝土柱子,约1.6米左右高。这座建筑面积达700平方米的两层楼,全是空心楼。该楼长36米,宽21米,总共高13.923米,一楼的的四周均为走廊,游客从望王楼左右两边的5步梯步上楼后,可临空到3.6米宽的一处走廊欣赏巴城美景。在望王楼三面,3个小广场环抱其中,其中一面建有300多米高剪力墙,“望王楼”三个大字就设置在面朝巴城城市的望王楼正中间,整座楼原设计为青瓦屋面,目前效果图尚未出炉。网球场、
羽毛球场、门球场:已初见雏形,预计月底竣工在离望王楼约50米处的登山梯步旁,新建的一个网球场已立起了钢架结构。该网球场的钢架结构高约14米,另一个网球场已平整出了地面。“这个网球场分为上下两个,另外还建有1羽毛球场、1个门球场,体现运动元素。”施工人员称,几个球场都已平整出了地面,预计2012年底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