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宗济(1909年4月—2010年7月30日),字
平湖市稚川实验中学,笔名齐鲁,籍贯浙江吴兴,生于
济宁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自
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历任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音研究室主任、国际语音协会常设理事会理事兼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及该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1936年春季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进行了一次湖北方言调查。参加这次调查工作的有
赵元任、
丁声树、
杨时逢、吴宗济、董同和等五人。调查后将所得材料经过整理,写成《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一书,于1948年由
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1979年任中国社会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音研究室主任,同年曾参加在
丹麦举行的第九届国际语音协会,并当选为该会的常设理事会理事。
吴宗济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汉语方言的调查与研究和语音学及实验语音学的研究两个方面。他的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主要从事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曾对
湖北省、
湖南省的方言进行调查,著有《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合作,
商务印书馆,1948年)、《
湖南方言调查报告》(合作,
台湾省,1974年)。此外,还对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的
壮语进行调查,撰写了《调查西南民族语言管见》(《
西南边疆》1938年第1期)、《武鸣壮语中汉语借字的音韵系统》(《语言研究》1958年第3期)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在我国方言
历史学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中对湖北方言的调查材料系统而完整,审音精细,描述详尽,配有比较清晰的音档,绘制了全省方言地图,既注意到方言词类的差别,也突出了语音的特点,为后来的方言的调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堪称后来方言调查报告的一个楷模。《武鸣
壮语中汉语借字的音韵系统》一文则对研究西南方言和
粤语以及壮语、双语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他的后期研究阶段,主要从事实验语音学的研究,发表了不少论著。他以
声学实验研究为基础,从
语言学角度对语音进行分析,以揭示语音的生理和物理特性等,为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科学技术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同时也为完善和发展实验语音学的理论做出了贡献。
《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一书,材料系统完整,并全部配有较清晰的音档,可为方言调查报告的一个模型。其突出特点是材料丰富,审音精细,对音韵特点的描写与说明极为详尽,并注意与古今音的对比,使人对湖北方言的全貌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湖北各地的不同特点也有较深的印象。特别是湖北方言地图的绘制,不仅突出语音特点的描绘,也注意到方言词类的差别。这部报告不仅为我们研究湖北方言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我们今天方言的调查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在方言学研究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六十年代以来,吴宗济主要从事实验语音学的研究工作。在这方面,他发表了不少论著。1961年他曾以齐鲁的笔名发表了《谈谈现代语音实验方法》(上、下)。 《普通话语图参考册》一书,是吴宗济编写、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的部分研究人员协助而成的。
吴宗济在实验语音学方面的论著都是在
声学实验的基础上,着重从
语言学角度来分析语音,揭示语音的――特别是普通话语音的生理、物理特性,为语言学研究及言语工程(如通讯工程等),提供必要的数据。同时他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为逐渐探索出我国自己的实验语音学理论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