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本科教育改革,贯彻
中国海洋大学“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教学理念,实现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文理兼备、关怀社会的复合型人才,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2015年5月13日正式成立中国海洋大学行远书院。
所属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
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学校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
私立青岛大学、
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
中国海洋大学,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学校有
崂山区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3个校区,占地2400余亩。设有18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教育为体,专业教育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书院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行远书院正式成立于2015年5月13日,是中国海洋大学通识教育的实验区和本科教学改革的“特区”,设置行远书院,组织开展核心通识课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拓宽人生视野,在人格培养和能力训练上打下基础,培育能够适应未来30—50年社会需求的“博雅”人才,让“博雅”推动终身学习,以应对瞬息万变的未来。书院的学生将通过课程学习、反思讨论、生活训练、书院活动,调动求知欲望,拓宽认知视野,强化问题意识,增强以宏观的思维分析问题、以微观的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厚基础”的自学根基,提升“宽口径”的从业能力,养成“深识见”的思维自省,以期发掘自我,进而造福国家和社会。
截止2017年9月,行远书院已招收“零、一、二、三”四期共约150名学生,学生覆盖崂山校区15个学院,有效保证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交流。
管理办法
行远书院于每年春季学期面向大一学生开始校内招生,通过遴选的学生从大二上学期开始修习书院课程,学程两年。入选行远书院的学生实行跨专业集中住宿,学籍隶属于原学院管理,两年内要完成书院开设的7门通识课程的学习,参加书院活动,合格后获得书院颁发的结业证书。学生在书院修习的通识课,可以替代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层面的其他课程。学生专业课和其他课程学习正常进行。
行远课程
1.课程体系
行远书院依托
中国海洋大学的优质师资和海内外名师,目前共开设八门文理兼备的大口径通识课:大学之道、
宇宙大历史、世界文明史、日常物理、数学天文与物理、全球化与人类社会、大海洋、行远专题。除课程学习外,书院还设有参访实习、行远系列讲座等教学科目,并辅以生活训练和其他活动。
2.讨论课
行远书院设立课前讨论制度,重视学生逻辑思考、完整表述及反思能力。课程采用“3+1+2+3”的课程模式,要求学生课下进行约3小时材料阅读,课前进行1小时分组讨论,参与2小时课程学习,课下完成约3小时的反思作业,确保学生深入参与课程学习,真正学到知识,锻炼、提升逻辑表达能力。
3. “小助教”制度
行远书院从每期学生中遴选课程“小助教”,经过培训之后, “小助教”可以做到有针对性地自学及带领同期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入探讨与学习。课程老师每周与小助教开会讨论1-2次,指导“小助教”做好课前讨论、作业批改、追踪汇总学生学习情况等工作。
4. 行远系列讲座
书院规划建设初期,将行远系列讲座纳入书院课程体系建设,列为书院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计划每月邀请一名海内外不同学科领域名家来校讲座,与海大师生进行思维的碰撞与交流,启迪智慧,拓宽视野。书院目前已有“行远讲座”“博雅讲坛”两个系列,邀请到
朱云汉、
资中筠、
黄锷、
许宏等一批海内外名家大师来校讲座。
行远交流
行远书院通过举办交流活动,不断拓宽同学们的视野。目前,书院已与
台湾政治大学博雅书院顺利完成一轮交流互访活动,并于2017年初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启德书院、台湾政治大学博雅书院开启“三校交流互访”项目。
行远生活
书院每月举行2次“团膳”活动,邀请师生共进简餐,交流学术问题,拉近彼此距离。书院强调荣誉精神,对考试试行“荣誉不监考”制度,培养学生荣誉感和
自我管理意识。
行远书院暑期开展“发现
青岛市”活动,学生自主讨论策划,分工合作,以主人公身份邀请老师参加为期1天的市内活动。行远书院学生自发成立自治会组织,自行组织活动,自主管理;定期举行“躲避球”等集体体育活动。
书院院长
钱致榕教授,美籍物理学家。1939年出生于
四川省,1946年随家人迁至
台湾省定居,毕业于台湾大学物理系。
1961年前往
耶鲁大学深造,主攻高能物理,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9年起执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钱致榕教授主要致力于物理教学及高能物理实验研究工作。曾教授本科生及研究生30余门课,数次获得最佳教学奖。在科研方面,钱教授在美国、
欧洲各地国际加速器试验所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
宇宙基本粒子的作用及结构,在世界著名物理杂志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在科研教学工作之外,钱教授非常重视教育理念及科技发展工作,长期在海峡两岸及
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区、
美国等地推动教育改革,并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持高能物理的项目计划,担任各种科技政策顾问委员会工作。1981年参与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创建工作。1988年,赴港协助创立
香港科技大学,任理学院院长及创校学术副校长,主持全校各院系教学、研究的规划及设计,教职员聘任、实验室设计及设备规划。2009年以来,受聘于
台湾政治大学,担任政大讲座教授及
博雅书院总导师,推动文理兼通的博雅教育。2015年5月受聘为
中国海洋大学顾问、特聘讲席教授、行远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