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科大、港科大),位于中国香港,是经
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世界研究型大学,为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
亚洲大学联盟、
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重要成员,并获AACSB和EQUIS双重认证。
1989年,为适应改革开放发展需要,立足香港区位特征,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计划成立一所研究型大学。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被签署,确认
英国将于1997年将香港主权移交予中华人民共和国。1986年,香港政府选址后开始建设香港科技大学的计划。同年3月,香港政府首次公布香港将兴建第三所大学。1991年10月,港科大举行开幕典礼。2018年4月,由香港科技大学及
北京大学牵头,多所香港与北京大学共同发起的
京港大学联盟正式成立2022年6月,教育部依法批准正式设立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截至2023年,学校共有香港和
广州市2个校区,香港校区占地约910亩,广州校区占地1695亩,设有理学院、工学院、
中国工商管理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4个分院、2个研究院及1个跨学科学院,拥有约48个本科主修专业以及23个本科
辅修专业、85个硕博专业。截至2022年9月,学校共有本科生10478人,研究生7103人,常任教员727人,访问教员18人。另有学院教授和教职员690余人,52个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7位。
历史沿革
香港科技大学是因为1980年代经济结构转变而起。由于
香港特别行政区已经进入经济转型期,香港政府预计香港经济会转型为以高科技与商业为主,而工商业要求有更多大学生配合,所以当时香港政府就决定兴建第三所大学,以配合此需要。
香港科技大学筹备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被签署,确认
英国将于1997年将香港主权移交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当时的英国军队便分批撤走,部份军营也因此而空置。1986年,香港政府选址新界清水湾半岛北部大埔仔的前高希马军营(Kohima Camp)兴建香港科技大学。
1986年3月,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次公布香港将兴建第三所大学;9月,香港科技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
1987年6月,
香港赛马会捐出
港元十五亿元,作为建设科大校园的资金。
1988年9月,
吴家玮教授获委任为科大创校校长;11月,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
钟士元博士主持校园奠基仪式。
1990年10月,科大创业中心开幕。
香港科技大学成立
1991年1月,科大教务委员会正式成立;10月,科大举行开幕典礼。
香港科技大学首两期分别于1992年1月和1994年落成。其后,英皇御准香港赛马会及香港政府的拨款并未能够完成第三期,所以吴校长不断筹款以兴建其余未落成的部份。由于1991年10月开学时首期校舍未完全落成,第一批学生须于九龙尖沙咀的临时校舍上课。
1993年1月,与香港政府签署了一亿一千八百七十万元的合约,发展赤鱲角新
香港国际机场的风切变预警系统;10月,香港科技大学举行第一次毕业典礼。
1994年2月,科大研发的激光沉积生产钻石薄膜聚合物技术,在美国获取第一个专利。
1995年1月,
比尔·盖茨莅临科大以“数码化革命的未来”发表演说。次年1月,科大校长
吴家玮教授,发起组织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1997年12月,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正式展开。1999年4月,工商管理学院获AACSB国际协会所认可;9月,研究项目“
信息技术”被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选作卓越学科领域,是科大首个获此资助的项目。
2000年11月,科大成功研发世界最细单壁纳米碳管,直径为0.4nm(纳米)。2003年9月,大学的纳米材料技术研究所正式成立。2006年5月,大学图书馆命名为李兆基图书馆,以表彰他对大学的贡献;6月,
斯蒂芬·霍金教授,为高等研究院主持首场讲座。为了推动科技突破,科大仿效
普林斯顿大学之“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2006年成立了“高等研究院”(简称高研院),并邀得著名物理学家
杨振宁作为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
2007年1月,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及其研究中心在南沙举行开幕仪式;3月,李兆基基金会捐款
港元四亿元予科大。次年12月,香港科大深圳产学研大楼举行奠基仪式。
2010年6月,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大楼在南沙动土兴建;同月,科大成立首个分子
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月,
周大福郑裕彤基金捐赠九千万元支持科大建设新的研究和学术大楼;9月,香港科技大学举办首个俄铝校长论坛。
2011年4月,科大庆祝二十周年校庆,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韩启德教授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先生亲临主持庆典。为了表扬科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特别将一颗编号202784的小行星命名为“港科大星” 。
2012年4月,郑裕彤大楼举行奠基仪式。2014年10月,
何廷锡伉俪全新访客资讯中心举行开幕典礼;12月,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新大楼举行开幕典礼。
2015年1月,教资会“2014研究评审工作”评价显示科大研究达“世界领先水平”成绩称冠;3月,
廖长城议员获委任为第五任校董会主席;7月,科大“本科生研究计划”踏入十周年;9月,水上活动中心一期工程举行动土仪式;11月,科大毕业生于全球大学就业能力调查及排行14位,蝉联大中华院校之首。2016年2月,郑裕彤楼举行开幕典礼,科大3月举行第三届冠名教授席就职典礼,科大5月主办
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个亚洲物理奥林匹克,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演讲厅命名典礼。
2018年4月,由香港科技大学及
北京大学牵头,多所香港与北京大学共同发起的
京港大学联盟正式成立。12月,广州市政府、广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签署举办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合作协议。
2019年2月,曾肇添体育中心开幕,4月逸夫演艺中心举行动土仪式,6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轻大学排名发布,香港科技大学蝉联榜首。8月16日,香港科技大学宣布获
李嘉诚基金会捐资5亿
港元,用于创立香港首个聚焦合成生物科技的研究平台,命名为李嘉诚合成生物学研究院;9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国家教育部批准筹建并正式动工。
2021年4月,香港科技大学与
中国建设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于新学年开始合办大湾区首个
金融科技硕士课程(MSc Fintech)、并将筹划针对中小微企业的mini-MBA项目;5月与腾讯金融学院(香港)签署合作备忘录,11月科大逸夫演艺中心开幕。
2022年1月,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三;5月,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一致通过任命
朱叶玉如教授为科大下任校长,由2022年10月19日起生效,接替卸任的
史维教授。叶玉如教授为科大自1991年创校以来首任女校长;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设立
2022年6月,教育部依法批准正式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6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位于
香港科学园的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中心主任兼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候任校长叶玉如向习近平主席介绍中心的科研项目及成果。7月28日,香港科技大学宣布,将建立全球首个实体—数字双子校园。这个名为MetaHKUST的项目,涵盖科大清水湾校区及9月开幕的科大广州校园。9月1日,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首批开设15个硕博士专业,招收硕博士生。
2023年2月,香港科技大学与招商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月27日学校与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合作建立大湾区生物医药国际创新中心、大湾区生物医药发展政策研究中心。3月7日香港科技大学与香港体育学院共同创立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体育学院体育科技联合中心,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联通智慧社会联合实验室3月9日成立,7月跨学科课程事务处升格为跨学科学院。2024年1月,香港科技大学成立
数据科学基础、再生生物学以及对流与
降水三个科创实验室。2024年,香港科技大学与
上海市徐汇区签署合作意向书,共同设立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产教融合中心。
办学条件
机构设置
截至2023年,学校共有4个分院,包括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跨学科学业。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和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共2个研究院,以及1个跨学科学院。拥有约48个本科主修专业、23个本科
辅修专业、85个硕博专业,其中辅修专业的创业专业由理学院、工学院、商学院联合开设;心理与行为科学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联合培养。
师资力量
截止至2022年6月统计,香港科技大学共有教师745人,其中常任教员727人,访问教员有18人。百分之百教授拥有博士学位,多数教授(助理教授或以上)来自
波士顿大学、
布朗大学、
剑桥大学、
卡耐基·梅隆大学、
芝加哥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
哈佛大学等著名大学。
教师成就
截止至2023年,香港科技大学共有42名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院士,还拥有
诺贝尔奖获得者、“OLED之父”等知名学者,其中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乔治·斯穆特教授是实验天体物理学家,任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讲座教授,并获颁高等研究院赵氏廷箴怀芳教授席。被誉为“OLED之父”的
东亚银行教授
邓青云,在2011年成为历来首位华裔
沃尔夫化学奖得主。 新明工程学讲席教授
杨强,2013年当选为国际
人工智能协会(AAAI)院士,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2017年当选为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理事会主席,是IJCAI创办以来的第一位华人理事会主席,2021年当选为
加拿大工程院和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两院院士。物理学系讲座教授
陆锦标是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共同领导人,曾获2014年度W.K.H. Panofsky Prize、2016年度Breakthrough Prize in Fundamental Physics以及2019年度
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
截止至2023年10月,香港科技大学共有
学士52个,硕士学位55个,博士学位28个。科大提供的工程学士课程获
香港工程师学会认可。通过《
华盛顿协议》,科大的工程学学位与
澳大利亚、
加拿大、
日本、
韩国、
马来西亚、新加坡、
南非、
土耳其、
英国、美国等国家大学颁发的工程学学位相互认可。与电脑及资讯及通讯科技相关的课程获《首尔协议》认可,签署国包括澳洲、加拿大、韩国、英国及美国等。
学科设置
2022年4月,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香港科技大学有14个科目进入全球50强,并入选
亚洲十佳大学。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截止至2023年,科大在全球拥有超过3000个合作伙伴,与全球37个地区的接近250间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提供超过1200个海外交流项目。参与的组织包括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亚洲大学联盟(AUA)和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AEARU)。科大特别与
南加州大学和
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合办,推出全球第一个让学生了解三地文化、同获三所大学颁授学位、横跨三大洲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科大还与维珍利亚大学和北京大学缔结三方协定,此外通过科大的国际本科生研究计划,令学生有机会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权威粒子物理研究;科大已成为首间采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大学,并与Coursera和edX等在全球推动MOOC的组织结成伙伴,回应全球人士的
学习需要。
内地联系
截止至2023年统计,香港科技大学是
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
京港大学联盟、
沪港大学联盟、
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高校智慧校园联盟、大湾区显微科学与技术联盟重要成员。
科大平均每年接待超过100多个来自内地大学、企业及政府部门的代表团,合共1300人次。国家科技部先后批准科大设立「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批准成立「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及「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大学档案馆和特别收藏
大学档案馆包括科大数码影像、科大网上剪报、香港科技大学刊物及通讯,特别收藏包括稀有特殊e区、中国古董地图、
科学史馆藏、保罗·TK·林论文。
收藏品有中国古董地图,古代东亚地图,中国晚清地图-1949年,科学史
善本,1949年之前有关中国的西方书籍,詹姆斯·李收藏,林保罗与宋庆龄通信,沙飞摄影集,1949年以前的中文书籍(线装本),1949年以前的中文书籍,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艺术品,科大海报,沃尔特·R·肯特收藏和科大电子论文等。
图书馆
截止至2023年,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馆楼高5层,建筑面积为12350平方米,可提供3100个读者座位,收藏有70万册图书,有35000种电子、印刷杂志、数据库和其他数字信息资源。截止至2022年8月,图书馆访问量共3883207人次,电子期刊文字及电子书章节下载5358691人次,展览共举办6次,展览参观及图书讲座参与者共1537人。收藏期刊共139135册,电子书1096736册,媒体及流媒体共210481个。新添购印刷书籍4198册,电子书30891册。
科研平台
截止至2023年,香港科技大学拥有136个学术平台、研究中心以及实验室,主要分类包括商业、工程、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院、科学、其他,拥有9个中央研究设施,11个研究所,44个研究中心,21个联合研究单位。
科研成果
2011年,学校获得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吴宏伟教授的项目“
深圳大学长基坑安全精细控制与节约型基坑支护新技术及应用”获得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0年吴宏伟主导的团队项目“状态相关非饱和土本构关系及应用”,荣获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香港科技大学的经费(包括由香港科大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及内地平台所管理之研究及开发项目)从2007~2008年度研究经费的369.6
港元百万增长到2021~2022年度的1082.8港币百万。2023年7月,香港科技大学三个科研项目获得
香港研究资助局(研资局)1.67亿港币资助。
校园文化
校徽
大学的徽章中打开的知识之书上放置了金色头颅象征着智慧,捧着书的双臂之间可以看作是代表科学的烧瓶,它是代表工程和技术或通信和管理的输电塔。金色代表中国传统的颜色,而海洋则闪烁着代表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深蓝色。这些标志来源于的是三个希腊字母upsilon、psi 和 tau,音译为UST。
标志
香港科技大学以
日晷作为大学标志。这件名为“时间之轮”的雕塑迄立于科大广场中央,由
香港赛马会委托一对居于澳洲西部珀斯的爱尔兰藉艺术家夫妇Charles和Joan Walsh-Smith创作而成。
日晷以钢铸造,安装在水池中央的宽阶平台上,象征著时间的流逝。平台上还有浮雕壁画,描绘了中国在科学和技术领域所取得的39项成就,红色日于1991年10月8日安装完成后随即成为科大的标志。
校歌
《香港科技大学校歌》由大学社群及公众人士携手创作,于2023年3月31日正式推出。
科大及港科大(广州)的学生、教职员、校友及公众人士,一共向科大校歌工作小组提交了45份歌词、旋律及歌曲作品,最终由香港小交响乐团桂冠音乐总监叶咏诗等专业音乐人及大学成员所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选出由科大经济学系兼港科大(广州)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助理教授袁卓尔创作的乐谱作为校歌的旋律。
校歌的普通话歌词由入读科大研究生课程的贾宪章先生撰写,
粤语版本由填词人
岑伟宗先生撰写,而英文版本则由科大人文学部教授艾乐册博士、校歌工作小组召集人施熙德女士和自由作家杨光宗先生组成的歌词团队撰写。校歌由科大校友兼专业音乐人徐协伦监制,并邀得音乐人
伍卓贤编曲。
校园生活
学生会与社团
截止至2023年10月,香港科技大学有100多个学生社团,其中学校部门或办公室成立及注册了约20个学生团体。
大学刊物
截止至2023年10月,香港科技大学共有24个期刊。香港科技大学
学术期刊囊括了校园内多元的可持续发展及智慧项目、科学杂志、科大研究、校园职业和环境健康和安全事宜等围绕学校内各个领域的内容。
校园环境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生院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生院(FYTGS)是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生院,是全校范围内的办公室,负责监督香港科技大学和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研究生(PG)教育的整个行政范围。
逸夫演艺中心
邵氏基金(香港)捐助港6152亿元建设的香港科技大学逸夫演艺中心位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校区内,逸夫演艺中心楼高四层,可举办包括音乐表演、展览、宴会、舞台剧表演以及大学典礼等十多款需要不同配置的活动。位于大学清水湾校园南面山坡上的演艺中心,周边都是方形的建筑物,演艺中心呈椭圆形,看似由三个同轴心的白色圆环层叠而成,环与环之间设有玻璃幕墙。
校区情况
香港校区
香港校区位于香港九龙清水湾,截至2023年香港校区占地约910亩,设有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4个分院、2个研究院及1个跨学科学院。该校区拥有何善衡体育馆、
香港赛马会大堂、罗桂祥楼、香港赛马创新科技中心、郑裕彤楼、李嘉诚创科大楼、逸夫演艺中心等特色建筑。霍英东体育中心、室内游泳池等运动设施位于牛尾海岸。
广州校区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HKUST (GZ))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笃学路1号,是一所实行学历教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大学。2018年12月,香港科技大学与
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州大学签署协议,合作筹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19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教育部批准筹备设立,26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举行奠基仪式。2022年6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9月1日港科大(广州)正式开学。学校设有正门、大学活动中心及行政大楼,学术及研究枢纽、图书馆,高街,北宿舍区,运动与休闲设施。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学术界与文化界人物
商界人物
荣誉和排行
学校荣誉
2023年,香港科技大学荣获无障碍网页嘉许计划金奖,最佳就业服务满意度奖、最佳就业能力评级奖、最佳大学品牌认知奖前三名等奖项。
2021年,香港科技大学台历获得教育协进会颁发的2021、2021年卓越圈奖-银奖(设计-多页出版物)。
学校排行
2025年
泰晤士河世界大学排名香港科技大学排名第66位。
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47位。
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60位。
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年度年轻大学排名》世界600强+年轻大学第2位。
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亚洲顶尖500+所大学排名(香港排名第三)第7位。
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工程学,连续12年全港第一。
2022年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大中华区第三及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调查由人力资源顾问公司Emerging,于《泰晤士高等教育》发)第30位。
参考资料
rankings.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香港科技大学 .2023-10-26
图书馆简介. 香港科技大学 .2023-10-25
关于我们.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23-10-26
现任领导.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