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隘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的旅游胜地
五里隘位于赣州市吉安市边陲,自古是庐陵进入赣南的交通要道,咽喉之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隘口有千年古寺和保存完好的古茶亭、古驿道、古戏台、古树群、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状元家山南宋古墓。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宗教朝圣、避暑休闲的旅游胜地。
地理位置
五里隘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与吉安市边陲的均村乡西域,其山脉源于莽莽武夷山市向西南绵延的雩山支脉十八排,十八排主峰海拔1176米,系赣中赣南的分水岭。往东距京九铁路高雄—成都公路仅20公里,向西距赣江105国道50公里。由于地理独特,地处险要,是不可多得的隘口。
海拔520米,站在隘口极目远眺,令旗峰、笔架山、文峰塔、宝印山”与河相隔,尽收眼底。山势嵯峨,旌旗猎猎,万杆来朝;正朝山,案山重重,叠叠拱护,壮阔恢弘。状如官印之山,惟妙惟肖;形似笔架之山,造化天然。俯视对面山根,红、墨两水交汇其中。红水者,浑水也,墨水者,清水也,源远流长,鱼翔浅底,秀色可餐。侧瞄左朝山,山色秀丽,远侍如队。苍山如海,峰峦叠嶂,古柏参天,紫藤盘绕,水绕重山曲曲有情。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古韵悠悠
千年古寺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交秦二元(公元959年),僧人恒真,见此地山清水秀,灵气缭绕,便坐于方解石之上,须臾入定,悟见观音大士踏云而来,遂于此处兴建“观音堂”一座,并留一揭“青莲托宝钵,文星驱牛群,铁马绕山过,五云佛法兴”。迄今已有1043年,虽经漫长的朝代更易,盛衰交替,新修建的观音寺、大雄宝殿、天王殿、咖兰殿高大雄伟,金碧辉煌;配套的斋堂、厨房、僧尼宿舍等设施齐全;殿内的三宝大佛、四大天王、千手观音龙女、善财等佛像均已重塑金身,流光溢彩,光可鉴人。整个殿宇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系经政府批准的开放寺院,如今,香火旺盛,每逢农历正月、六月,兴国县万安县泰和县赣县区等四方善信相约而来,络绎不绝。
古戏台
古戏台倚山而建,歇山式屋顶建筑风格,飞檐翘角,青瓦滴水。登上戏台,思绪无暇,你似乎也会感叹到人生如戏,镜花水月。古老沧桑的戏台,任凭风霜雨雪,让人们不知它的年月。
庙会时这里将开锣唱戏。戏,唱的是提线木偶戏。在没有电视电脑的年代看木偶戏曾经是人们十分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生活的丰富以及审美情趣的变化,欣赏木偶戏的人越来越少,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已渐渐淡出观众的视野。
古驿道
五里隘古驿道,始于秦汉,盛于明清,是客家人南迁的主要线路之一。可连通赣江水路北上中原,南下可入闽粤湘。五胡乱华时期客家先民为了躲避战争和饥荒,荜路蓝缕一路南下,渡长江溯赣江而上,至良口登岸。古道悠悠西风飒飒,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条承载过沧桑岁月的古驿道已淹没在繁芜的杂草丛中、凄凉、萧条、冷清。
此处远离村庄墟市,为了方便来往的客旅商贾歇息,有好善之人施建茶亭,提供茶汤。青砖造就,半圆拱门,东西两门直径穿过。门楣上镶有石匾,上书“渴怀同慰”“甘棠遗荫”,文字简短却意味深长。
状元家山
如果你要认识什么是风水大地,请你去兴国均村;如果你要解读风水玄机,请你到状元家山亲自调研。
墓主简介
墓址位于隘口北侧的半山腰,状元家山”是南宋状元潘仝的父亲潘从源夫妇的墓。始建于赵顼元丰时期(公元1078一1085年),民间传说:潘从源是福建省汀州三洲潘坊人氏,担任江西吉州教谕。他熟读诗书,尤精堪舆之术。他从长汀古城吉州区一定要经过均村,每次经过这里,他被一座不见首尾、起伏如动的大山脉所吸引,他像巨龙出山,雄狮过江。这座山行至均村黄柏地段,山脉急剧攀升,最后一头扎进滔滔不绝的均村河,在狮子潭附近嘎然而止。他到山峰的正上方,前后左右看过够。对面群山逶迤,层层迭迭;后峰如屏,椭圆对称;左前方,山形如狮;右前方,将军扛着战旗骑战马,迎风猎猎,峭如刀削;俯视峡谷众水环绕。他被这“生龙口”陶醉。他决定舍身智取这块宝地。潘从源让其子驱牛食禾,和当地农民发生争执后,舍身自缢。其子潘仝遵照父亲嘱咐,与当地农民交涉,将潘从源葬入了这块风水宝地。潘仝还乡后,参加科举,一举得中状元。钦点为广东省观察御史大学士。潘从源丁财颇盛,育有九子,遍及江南各省,均尊潘从源墓为祖地。潘从源亦追授浩封一品资政大夫,故名“状元家山”。
墓门正中墓碑文曰:“宋始祖封监察御史升秘书阁大学士潘公讳从源字智河妣戴氏老太夫人佳城”,右联“能以凤毛延世泽”;左联“恰似芽露振家声”。墓顶上是“状元家山”四个大字,墓侧还有重修的简介和捐资碑文。
墓前两侧立了4根2米高的红石华表,正面刻有两副对联曰:
从中牟播环宇后裔当思祖德
荥阳市肇根基前贤历建丰功
狮子潭凤击蛟腾一堂瑞霭荣花萼
五里隘龙蟠虎踞万丈文光射斗牛
前联嵌入了墓主“从源”的名讳。并说明了潘氏起源于中牟县,得名于荥阳的典故。后联说明墓地位于五里隘下狮子潭前的地理位置。
风水勘舆
状元家山是一个典型的高山结穴风水,后龙山从辛方来势雄健秀拔辛山独尊,穴处圈椅状,束气起顶,尖圆方正,入首气壮,形如龟盖,墓地坐向是辛山乙向正线,坐胃宿1度,周天度286度。
辛山,三吉六秀山之一,辛山高大秀拔合局主出文采横溢,富甲一方之人,辛山乙向正线是阴金,其龙坐在冠带位上,长生和官旺,皆在龙身,山之龙神取之足也,状元家山穴位又处于高山顶上阴窝中,其本身水向乙方流去,乙方为墓库水。
状元家山又是一个典型的藏风聚气之地,站在墓前,视野极为开阔,后面的靠山如圈椅状,两边的山坡成自然砂手,山下是的一块盆地,两条河汇合,呈半圆形流过墓前,但见两股河水涌来,不见河水流走,两水交汇处过去形成了一座潭,叫狮子潭,现在建成一座小水电站,将会形成一个约200亩的湖,成为一个“金盆聚水”的局面。墓地的右边一座逶迤险峻的山峰插过来,象一面面展开的旗帜,叫令旗峰。墓前的案山重重拔起,数峰交错呈笔架形。其明堂为风水中的上品,罗城周密,藏风聚气,又视野开阔,极为难得。
相关人物
潘仝字会道,汉族,祖籍河南荥阳。宋朝广州市观察推官(三品)升秘书阁学士(一品)。生于赵扩(赵括)嘉定六年(公元1213年岁癸酉)三月初八午时,陨于宋恭帝(赵显)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岁丙子)八月初二丑时。
潘仝于赵昀(赵)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岁甲辰)春中状元及第。官任广州观察推官(三品)升秘书阁学士(一品)。
潘仝之父为潘从源,是福建省汀州三洲潘坊人氏,担任江西吉州教谕。他熟读诗书,尤精堪舆之术,留下“有缘得地,以死求发”的风水传说。
潘仝生有九子,其中第一子潘念为南宋光禄大夫,第八子潘毅为南宋皇室护卫都统
潘仝之孙潘任(潘毅之子)随文天祥率义兵勤王抗元,封扶驾征讨大将军,南宋最后一任兵部尚书,后获朱元璋颁谥“忠节”。
文天祥赞曰:锦心绣口,其李太乎!袍染柳汁,其李固言乎!弹劾无私!其汉张纲乎!满而不溢,其赵中令乎!公具四美,宜其西山称道弗置也云。
后裔祭祖
每年清明时节,江西兴国县潘氏族人均会推选代表前去扫墓。外地的潘氏族人,以二年或五年为期,派代表前来祭扫。
公元2010年4月1日,由江西兴国潘仝次子二朗公裔孙牵头,组织了一次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清明节祭扫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前来参加此次活动的有仝公之子一郎、二郎、四郎、六郎、七郎、八郎、九郎公之裔孙共计400余人。最长的81岁,最小的还不到1岁,他(她)们来自广东省梅州市)、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赣县区遂川县石城县宁都县泰和县万安县兴国县等地。按照事先江西兴国潘氏宗亲理事会会议研究的部署和安排,4月1日7时30分,二朗公裔孙5人乘车先行抵达墓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9时左右,多数宗亲陆续到达约定地点-------兴国火车站集中。9时20分,十几辆大小不等载满清明节祭扫队伍的车辆,浩浩荡荡的出发了。最前面这辆车上悬挂有:潘氏“状元家山”清明祭横幅,并装有各式各样的祭品和一支7人组成的吹、鼓乐队,一路吹吹打打,好不热闹。祭扫队伍于10时50平安顺利的抵达了目的地。10时50分,从万安县泰和县、兴国均村等地的各路宗亲也都不约而同地来到了“状元地”。11时左右,清明祭祀正式开始:首先,由兴国县潘氏宗亲理事会理事长代表潘氏从源公裔孙宣读祭文;然后,仝公名下各分支代表分别进行拜祭;最后,所有参加人员叩首三下,以表对我祖的虔诚之心。至此,2010年潘氏“状元家山”清明节祭扫活动圆满结束。
人文价值
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赣州市,赣州风水在三僚村,状元家山南宋古墓,兴国县继’中华风水文化第一村---三僚“后的又一风大地,来此地参观堪舆的风水研究者和学术专家络绎不绝。
潘氏状元家山是客家中原南迁的重要实物见证。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古韵悠悠
千年古寺
古戏台
古驿道
状元家山
墓主简介
风水勘舆
相关人物
后裔祭祖
人文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