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的前身,是1948年10月17日,由中将军长曾泽生率领在长春战场起义的原国民党滇系第60军。
简介
1949年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命令,将这支以云南子弟为主要成分的起义部队成建制地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0军,辖步兵第148师、149师、150师(同年9月,原第150师撤销,刚编入第50军建制的由营口起义部队改编的步兵第167师,改称步兵第150师),任命曾泽生为军长,徐文烈为军政治委员。
随后,中国共产党向起义部队派来400多名党员干部,领导3万余起义官兵开展了以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军队为核心内容的政治整训。经历了那场涕泗滂沱的泪血大控诉后,起义部队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彻底改造,迅速成长为新型的人民军队,并在解放大西南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人民立下了功勋。特别是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中,第50军在艰苦卓绝的汉江50昼夜阻击战中,打出了国威、军威,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的交口赞誉。
战斗序列
148师 149师 150师
第442团 第443团 第444团;第445团 第446团 第447团;第448团 第449团 第450团.
1950年10月25日,作为第一批入朝部队参战,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
1951年3月15日,第50军回国休整。
同年7月,第二次开赴朝鲜。
1955年4月,第50军从朝鲜撤军回国。
奉命入朝
1950年6月25日,
朝鲜战争爆发,美军打着“
联合国军”的旗号随即纠集仆从国介入这场内战。9月15日,“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扭转败局后,越过“三八线”向北进犯。
1950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决定派出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日夜,首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部队跨过
鸭绿江。
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刚经过精简整编,由5.8万余人锐减至3.3万余人不久的第50军,于9月下旬,紧急收拢分散在湖北等地执行水利、生产、剿匪等任务的部队,乘火车仓促北上,拨归新成立的“东北边防军”建制。
第50军抵达东北后,按照东北军区的指示,部队当年不参战,准备成建制地改为炮兵。岂知,先期到达的部队刚把现有装备交上去,10月24日晚10点,军政委徐文烈接到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政委高岗的电话,命令第50军马上恢复原装备,即刻乘已经派来的火车向中朝边境紧急开进。第一列火车刚到辑安,部队在没有地图,没有翻译没有作战动员,一切供给都没有的准备情况下,又接到上级的命令:立刻过江,参加第一次战役。
1950年10月25至26日,第50军全部渡过
鸭绿江。
初试锋芒
1950年10月29日,担任战役
预备队的第50军进入指定战区,敌之大部已被友军歼灭。1950年11月3日,敌全线败退。
1950年11月24日,“联合国军”发动了企图在
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最后攻势”。1950年11月25日黄昏,鉴于西线敌军已被诱至我预设战场,志愿军发起战役反击。按照志愿军首长的决心,第50军命令第148师(欠第443团)切断泰(川)博(川)公路,阻敌西援;第149师加强第450团向窜踞定州、纳清亭之美24师的一个团进攻。由于遭敌阻击、行动迟缓和兵力不集中等原因,部队连续三夜扑空。
1950年11月29日,第50军又奉命向博川东南穿插,直取安州,配合主力歼灭
清川江围歼战北岸之敌。1950年11月30日,第148师和第149师进至大宁江西岸,由于桥梁被敌破坏,未能过江,又错过了歼敌的机会。
整顿思想
由于部队仓促出国参战,思想工作“不摸底”,思想动员没跟上,政治工作和党的工作一度“陷于停顿”,以至于指战员中“右倾保命、短工帮工思想”有所抬头,“走糊涂路,吃糊涂饭,打糊涂仗,糊里糊涂在朝鲜”之类的怨言,一度流行。
针对存在的问题,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结束后,军党委决定:利用作战间隙,全军上下普遍开展为期一周的思想整顿,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判右倾思想”,检查“战斗意志和战斗积极性”,总结作战的经验教训。同时,调整了个别“思想右倾”的团以下带兵主官。
经过整顿,部队求战热潮空前高涨,全军指战员憋足了劲,一定要打个翻身仗!
低估战斗力
客观原因:
志愿军第50军战斗力曾被低估,不仅仅是因为“受起义部队背景的影响”,廖锋先生所说的“作战准备仓促”问题,确实存在。
第50军北上中朝边境前,部队分散在湖北、
河南省等地执行水利、生产、剿匪、营房建设等任务,其中多数部队在湖北江汉平原洪泛区从事筑堤防洪及开荒生产,完全没有参加朝鲜战争的战前准备:
兵员锐减——全军刚刚经过精简整编,由5.8万余人减至3.3万余人。
干部缺编——部队1948年10月起义不久,多数军官和一部分士兵共2490人被送往
东北军事政治大学学习,编为东北军大第11期第5团。1949年9月下旬,起义学员毕业后,分配方案临时改变,只有575名学员分回第50军工作,其余毕业学员分配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其他10个军。虽然,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为这支起义部队分批调来几百名老部队的干部,但多数是政治工作干部,军事指挥员缺额很大,机关特别是各级司令部缺额更多。部队入朝时,军部缺副军长和副政委,3个步兵师缺2个师长、2个副政委、3个司令部副参谋长、2个政治部副主任、2个供给部长,团以下就更不用说了。还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军事指挥员是从起义士兵中刚刚提拔起来的,缺少指挥经验。
火炮装备不足——曾泽生率部起义时,曾经从兵团司令官郑洞国手里骗来一个榴弹炮营,但在1949年南下参加
解放战争后,因进入鄂川山区作战,作轻装处理了。进入
四川省作战期间,第四野战军首长曾经有过明确指示,要将缴获的装备物资尽量让给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和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的老大哥部队。为这事,在
成都战役期间,军政委徐文烈还批评过比自己资历老得多的另一位军领导。虽然,成都战役后部队有所缴获,但得到的
无后坐力炮等火炮,在回师湖北后,又支援华东部队用于解放舟山群岛去了。
正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1950年9月下旬,第50军接到中央军委的紧急命令后,迅即收拢部队,移交农业生产基地和丰收在望的金秋果实,全军分别从汉口、花园及
驻马店市登上火车,连夜仓促北上。
第50军到达东北后,“是当时
东北地区5个军中唯一没有编入
中国人民志愿军建制序列的部队。而是直接接受东北军区指挥,……甚至到1950年10月21日志愿军13兵团首长要求调一个军至安东地区维护后方交通线安全并作为志愿军预备队时,中央军委从千里之外的
天津市把正在从事生产的66军匆忙调来没,也没有动用鸭绿江边的50军”。
第50军于1950年10月上旬抵达吉林西丰、
辽源市、海龙、
磐石市地区集结后,按照东北军区最初的指示,部队当年不参战,准备成建制地改为炮兵。岂知,部队刚把现有装备交上去,1950年10月24日晚10点,军政委徐文烈突然接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的电话,命令第50军迅速恢复原装备,即刻乘已经派来的火车向中朝边境紧急开进。
第一列火车刚到安东,部队在没有地图,没有翻译,没有作战动员,一切供给全无准备的情况下,又接到上级的命令:立刻过江,参加第一次战役。
1950年10月25晚,第50军148师和149师分别由辑安、安东跨过鸭绿江,随后,军部及第150师也从安东跨过鸭绿江,仓促参加
抗美援朝战争。
汉江阻击战
在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中,我军按照彭德怀“西顶东放”的部署,西线第一线只展开第50军和第38军之第112师,以4个师的少量兵力阻击敌主要进攻集团,争取时间,掩护我军主力休整、补充、集结,并在东线,先诱敌深入,再实施战役反击。
被部署在西线敌军进攻的主要方向上”的第50军,“对手是敌一线5个作战集团中实力最强的美1军,可谓是‘重点中的重点’”。
迎击超强的对手,第50军面临的困难的巨大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弹药携行量不足。
经过第二、三次战役消耗后,第50军的弹药携行量早已不够一个基数,军、师后勤携行的弹药不够半个基数,没有预备基数。
炮弹,更少得出奇。修理山,是志愿军第50军在汉江南岸一线阵地中的三个主要防御要点之一。在这个
美国军队战史称之为“血岭”地段,第50军148师444团最初的任务是守7天。面对美1军25师一个整师号称“修理山决战”的“闪电攻势”,第444团实际坚守了10天,至2月4日2时将修理山阵地移交给前来接防的
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第8师第1联队后,才奉命撤出。据当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四八师炮兵战斗总结》,这期间,第444团配属了师
炮兵营的美式
山炮第2连后,总共才只有山炮炮弹116枚、八二
迫击炮124枚、七○炮弹32枚,平均每门炮只有15枚炮弹,且全在1月27日至30日期间打光了。这4天,平均每门炮每天打4枚炮弹,在一线作战的步兵营每天只能得到30来枚炮弹的火力支援。
弹药补给更少。在汉江南岸半个来月的阻击战中,上级给全师补给弹药,只有3次:
第一次,在战役打响第7天即1950年1月31日晚上,军后勤送来
手榴弹、
反坦克手雷、
地雷和六○炮弹4000余枚。师里见补给的弹药太少,只好命令机关和二线部队只留三分之一的手榴弹、子弹,其余的一律收上来,送往一线部队。
第二次,在1950年2月1日,师里终于得到上级补充子弹2.9万余发(若平摊到全师指战员头上,人均只有三四发)。师里随即将其中2.3万发子弹补充到一线的第444团和第443团,将3000发子弹补充给二线的第442团,师里只留3000发子弹作机动。
第三次,在1950年2月2日,军后勤又给全师补充六○炮弹350枚、地雷67枚、手榴弹610枚。
有些情况现说起来,恐怕不少人都不信。“
大寒”节气,数九严冬,风雪交加,参战指战员露宿阵地,甚至棉鞋都穿不上。有的同志硬是冻得站不起来了,抬下战场就被锯掉了双脚。
粮食也奇缺。为保证一线作战分队的口粮,政治机关主动提出每天只吃两顿饭,早晨一顿吃
稀饭,晚上要去运送伤员,抬担架往返五六十里路,所以吃干饭。
虽然,第50军阵地防御艰危困苦到如此程度,即使美军装甲分队几次打到师、团一级指挥系统所在地,整个防御体系始终稳如泰山。
感动统帅
志愿军第50军在汉江南北两岸50昼夜阻击战以劣势的战备、悲壮的战况、辉煌的战绩,感动了志愿军统帅及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群。
第四次战役结束后,第50军曾泽生军长曾动情地对彭德怀司令员说:“我们能在兄弟部队面前抬头了!”
高度评价第50军战绩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告诉曾泽生军长:“有我彭德怀在,50军不但不会编散,而且优先换新装备!”
曾任志愿军第149师和148师供给部副部长的尹俊山记得,第四次战役结束后,军参谋长舒行回国参加志愿军后勤工作会议,其间,周恩来总理在会议上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表扬第50军,把舒行参谋长表扬得都不好意思了:在座的,还有那么多的老部队,不能老表扬我们啊!
后来,毛泽东主席在两次召见曾泽生军长时,也对第50军的战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你们50军在朝鲜战场打得还是蛮不错嘛!”。
直到1964年,当叶剑英元帅准备前往第50军视察“大比武”时,朱德元帅依然惦记着这支来自敌对营垒的新部队,他特意叮嘱:“50军是起义部队的一面旗帜,一定要把这支部队建设好!”
领导名录
第50军
军长:曾泽生
副军长:
蔡正国(三次战役前调来,1953年4月12日在朝鲜牺牲)
政委:徐文烈
副政委:缺
政治部主任:何运洪
后勤部部长:刘耀东
后勤部政委:刘峰
第148师
副师长:赵鹤亭(代理师长)
政委:陈一震
司令部参谋长:戴天祥
政治部主任:李挺
第149师
师长:陇耀(未到任)
副师长:李平野
政委:金振钟(兼代理师长)
司令部参谋长:宁坚
政治部主任:苏民
第150师
师长:王家善
副师长:贺焰藩
政委:李冠元
司令部参谋长:杨滨
政治部主任:田克东(第四次战役前期在水原受伤离任)
供给部部长:缺
副部长:魏新铭
供给部政委:彭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