埝桥镇,隶属于中国
大荔县,位于大荔县西部,东连
城关镇,南临
北洛河与
羌白镇隔河相望,西、西北与
冯村镇为邻,东北与
许庄镇接壤。全镇共有18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0.08平方千米,境内土地平坦,土地肥沃,光热资源充足,南临洛河,灌溉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大蒲(大荔至蒲城)路贯通东西。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传统的粮棉产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埝桥镇常住人口为23261人。
历史沿革
埝桥镇的名称来历因镇政府原驻东埝桥村而得名。清光绪时属北乡,民国时属洛滨乡。1950年,属韩壕乡。1953年,属埝桥区。1958年,成立火箭公社。1959年,并入许庄公社。1960年,分设埝桥公社。1984年,改为埝桥乡。2011年,埝桥镇撤乡建埝桥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埝桥镇辖韩壕、南黄、黄营、游斜、阿河、北黄、新力、新兴、南高迁、北高迁、白虎屯、小营、蒙家、东埝、西埝、北荣华、同堤、高墙寨18个村民委员会;下设9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埝桥镇下辖13个行政村 。人民政府驻雷甫村(韩壕)。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埝桥镇地处
大荔县西部,东连
城关镇,南临洛河与
羌白镇隔河相望,西、西北与
冯村镇为邻,东北与
许庄镇接壤。辖区东西最大距离7.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千米,总面积50.0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气候
埝桥镇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光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3.5℃,1月平均气温1.3℃,极端最低气温-16℃;7月平均气温26.8℃,极端最高气温39.8℃。无霜期年平均28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920小时,年总辐射125.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8月,以7月最多。
水系水文
埝桥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
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
北洛河,年径流量7.43亿立方米,枯水期常常出现断流。
自然灾害
埝桥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连阴雨、冰雹等。其中干旱发生概率40%,最严重的一次干旱是发生在1989年春、夏、秋连旱,气温升高,土壤失,农作物大面积减产。2011年,埝桥镇秋淋阴雨绵长,全镇倒塌房屋210间,倒墙800堵,秋粮作物绝收300亩,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埝桥镇常住人口为23261人。截至2011年末,埝桥镇辖区总人口2959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530人,城镇化率11.9%。总人口中,男性14897人,占50.3%;女性14697人,占49.7%;14岁以下3600人,占12.2%;15—64岁22890人,占77.3%;65岁以上3104人,占10.5%。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91.8人。截至2018年,埝桥镇户籍人口2982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埝桥镇财政总收入400万元,企业所得税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60元。
2018年,埝桥镇有工业企业4个;其中,规上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46个。
第一产业
2011年,埝桥镇耕地面积3.28万亩,人均1.1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
豆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以日光暖棚、大中供棚为龙头,设施面积4500亩;早熟水果1275亩;杂果975亩;果树总面积5775亩,产品30余种之多,可向社会提供商品果80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
肉牛、
肉羊、家禽为主。2011年,埝桥镇生猪饲养量11050头,年末存栏3300头;肉牛、羊饲养量1100头(只),年末存栏1100头(只);家禽饲养量20500羽,上市家禽15000羽。2011年,埝桥镇生产肉类1185吨;禽蛋800吨;
牛奶600吨。2011年,埝桥镇大型农业机械86台(辆)。
第二产业
2011年,埝桥镇境内工厂生产的馒头机、和面机获
杨陵区博览会银奖,年产值1000万元。果品产业带动的各行配套产业19家,年产值600万元。安排富余就业260人,年产值5400万。
第三产业
2011年,埝桥镇商业网点819个。形成以农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大型冷藏库8座,可储藏果品1200万吨。截至2011年末,埝桥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000万元。
一村一品
近年来,埝桥镇党委、政府按照“实施先工战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商贸流通,提升城镇品位;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和谐埝桥”的总体工作思路,以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和“创先争优”活动为统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狠抓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
截止目前,全镇设施农业总面积达18000余亩,其中日光温室大棚3800多棚,大中弓棚8000余亩,年产设施果品、蔬菜4.5万吨,年产值在1.5亿元以上,有
油桃、
樱桃番茄、礼品黄瓜、
葡萄、杏、
甜瓜、西瓜等20多个品种,形成了北黄村的油桃、黄营村的礼品黄瓜、南黄村的
冬枣、游斜村的大弓棚辣椒、阿河村的大棚蔬菜、同堤村的弓棚甜瓜、西埝村的大棚葡萄、新兴村的大棚育苗、小营村的大棚杏和
哈密瓜的“一村一品”产业格局。
西埝村从1996年以来,逐步发展以种植葡萄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目前,葡萄总面积已达9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仅温室大棚葡萄就91棚,拱棚(冷棚)萄萄70亩,此项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40%,大棚葡萄已成为西埝村的一项主导产业。
交通运输
埝桥镇境内已形成以公路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大蒲公路贯通东西,为镇内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埝桥镇农家书屋18个,建筑面积360平方米,藏书28000多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0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剪纸、手工花馍等。1998年9月开通有线电视,到镇150杆千米,镇到村2000杆千米,村以下1000杆千米。截至2011年末,埝桥镇有线电视用户30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每天播出时间24小时。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埝桥镇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1200人,专任教师40人;小学13所,在校生1100人,专任教师12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1所,在校生1000人,专任教师9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升初升学率98%。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2011年,埝桥镇教育经费达50万元。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埝桥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卫生院1个,医药门店2家;公立卫生机构床位3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张,固定资产总值99.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6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
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6人、执业(助理)医师0.4人、注册护士0.4人。2011年,埝桥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8020人次,住院手术866台次,出院病人920人次。2011年,埝桥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4/10万,安全饮用水普及率7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8002人,参合率98%。
荣誉称号
2003年,埝桥镇被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无公害
油桃生产基地。
2004年,埝桥镇温室油桃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产品。
2006年,埝桥镇党委被市委表彰为全市党建“
三级联创”活动“五个好”党委。
2007年,埝桥镇被
陕西省评为“一村一品”示范乡镇。
2001年至2011年,埝桥镇党委连续被县委表彰为先进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