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1937年创于北京的高校图书馆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是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始建于1937年,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内,总建筑面积5.6万㎡,藏书量41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近2000种,中外文数据库800多个。
1937年,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前身陕北公学图书馆成立。1950年,以华北大学为基础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正式设立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2011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新馆投入使用。
截止2015年5月,人大图书馆有两座馆舍,总建筑面积5.6万多平方米,藏书总量350万册,各种数据库300多种,馆员150余人。
历史沿革
1937年,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前身陕北公学图书馆成立。1939年7月,陕北公学、鲁迅美术学院、延安工人学校、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等四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1948年,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1950年,以华北大学为基础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正式设立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1992年10月图书馆西馆建成,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加上原有馆舍共有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2006年经济与管理学分馆组建,2008年国际关系与政治学分馆组建,目前图书馆的总面积达2.8万余平方米。
2011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新馆开始试运行,11月正式投入使用。截止2015年5月,人大图书馆新馆拥有建筑面积约4.5万平米,藏书量为200万册。人图馆藏以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为主,文理兼顾,纸本和数字资源协调并重,其中,线装古籍(1911年以前)40余万册,民国时期(1911年至1949年)出版物10余万册,港台书、刊3万余册。
藏书特色
图书馆藏书以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为主、文理兼顾,纸本和数字资源协调并重,藏书总量300余万册。其中,线装古籍(1911年以前)40余万册,民国时期(1911年一1949年)出版物10万余册,还设有人大文库,收藏人大学者学术著作和研究生学位论文约8万册。近年来,在资源建设和服务水平方面有较大改善,特别是数字资源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有中外文数据库300多个,包括电子全文期刊约4.3万种,电子图书140多万种,覆盖该校全部学科。同时还结合特色学科和特色馆藏,自建数据库11个。种类丰富、学术品质优良的数字资源为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服务设施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截至2011年,设有1个总服务台、1个总咨询台、6个借阅处,17个阅览室,1个音像室、1个公共查询室和4个自习室,阅览座位2000余个,为读者提供书刊借阅、资源查询、信息与课题咨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用户培训、教学参考资料、多媒体点播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是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科研中最重要的公共服务体系之一。
馆藏资源
红色文献
1937年,中国人民大学前身——陕北公学成立于延安市。在85年办学历史中,汇集、产生的大量红色文献,都保存在人大图书馆,总量达11754册。
人大文库
中国人民大学文库是国内高校建立最早和规模最大的文库,旨在彰前贤励后学,系统收藏、全面展示我校师生及校友的学术成果,是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发展史的重要体现,是本馆的重要特色馆藏之一,涵盖纸本资源和数字资源两类载体的内容。其中“人大文库”特色数据库中数据总量近12万条,包含如下子库:教师成果、本校学位论文、人大名师、学者专架、库藏著作、藏品展示、网上展厅。
古籍特藏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总共藏有清代至民国期间出版的普通线装古籍约2.5万种,40余万册。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现有数据24105条,读者可通过题名、主要责任者、出版信息、版本类别、四库类名、主题、典藏号等途径进行检索。
剪报资料库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从1949年10月起开始的报刊剪辑工作,剪辑资料的来源为全国性的、以及省、自治区、主要城市的报纸、国内主要综合性期刊和中央及各省理论性刊物,剪报资料一般情况下是按学科归类集中,重大政治事件临时设立专题,兼顾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选材,是中国人民大学特有的文献资源,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革”时期以外)国内外问题的资料宝库。剪报资料库现有数据1151064篇。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音乐特色数据库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依托畅想之星多媒体管理系统,建立了以人大艺术学院音乐系2000多张光盘为基础的“音乐特色数据库”。该数据库可按钢琴、芭蕾、大提琴、歌剧、管弦乐、吉他、交响乐、流行音乐、器乐比赛、声乐、声乐教学、现代舞、小提琴、音乐剧专业、爵士、其他舞蹈、音乐电影、室内乐、民乐、音乐会、中国民族民间舞、其他音乐等类别进行分类浏览,也可按照光盘名称进行检索,光盘可在校园IP范围内在线播放。
文化活动
2018年4月16日,为了配合“阅时光忆芳华”读书月的主题,人大图书馆与厦门外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图书展,集中展览台湾原版学术书。4月23日下午,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当天,中原地区影视编剧、作家梁晓声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在2018“中国读友读品节”启动仪式上,与众多校内外的读友分享“论读书的方法”。
价值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枢纽和以人文社会科学资源为特色的重点图书馆。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管理中心和原文传递管理中心、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北京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经济学学科中心和法学学科中心均设于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相关事件
2021年3月8日,在第111个国际妇女节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起了一项投票,为“增加图书馆内女性名人肖像”,征集读者意见。入围女性共16人,她们为人类作出贡献的领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公益等,有李清照王贞仪林巧稚,也有阿达·洛芙莱斯阿加莎·克里斯蒂蕾切尔·卡逊
2024年2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正式结束寒假,开启新学期。当天,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发布了2023年的大数据报告,人图全年开馆355天,两名学生全年入馆学习天数达342天。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藏书特色
服务设施
馆藏资源
红色文献
人大文库
古籍特藏
剪报资料库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音乐特色数据库
文化活动
价值意义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