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星
南阳星
为纪念中原地区古代伟大科学家张衡及其诞生地南阳市而命名的小行星。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小行星项目组于1995年11月4日发现的永久编号为9092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阳星”。
名称由来
南阳是张衡的故乡。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浑天仪”(用于观测天象),他在天文、地理、数学、机械制造、文学艺术诸方面,为全人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衡介绍
张衡(78年—139年)祖籍南阳,他是著名的科学家、天文学家,他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 1700多年;他发明创造的浑天仪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由于他无与伦比的贡献,他被世界科学界公认为“科圣”。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早在1977年,紫金山天文台报请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将该台 1964年10月9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国际有关组织还将月球上一座环型山命名为“张衡山”。
还是因为张衡的巨大影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感念于南阳市这块孕育了这位伟人的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土地,将1995年11月4日于兴隆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国际永久编号为“9092”号的小行星,报请国际有关组织赠与命名为“南阳星”,这样,作为一座地级城市,在浩瀚的宇宙银河系,已经拥有了“两星一山”命名的至高殊荣。
相关信息
2003年6月14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将新命名的“南阳星”向世界发布,为世界各国公认。
“南阳星”的有关数据为:吻切历元时刻为2003年6月10日零时(历书时);轨道半径为3.0232125天文单位;轨道偏心率为0.0507232;近日点角距为147.47969度;升交点黄经为116.94147度;轨道倾角为0.1874999度;平近点角为16.81694度;绕日运行周期为5.25668年;绝对星等为11.9等。
据悉,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国际性和永久性,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截至2001年10月,小行星3789共发现获得国际暂定编号的小行星2697颗,其中397颗已获得永久编号和命名权。至今,以我国省市地名命名的小行星已达56颗,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一应俱全;用我国古代科学家姓名和当代人姓名、企业名命名的有100多颗。1977年,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国际小行星中心曾将我国天文学家于1965年12月20日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河南”,将我国天文学家于一九九七年十月十八日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开封星”。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张衡介绍
相关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