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酒
陕北地区农家自酿酒
稠酒,又称黄桂稠酒,是一种以糯米为原料的中国酿造酒。这种酒呈米糊状,浑浊黄稠,如黄河万里浊水。在陕西陕北,稠酒是农家自酿酒,也是春节期间的饮品之一。人们选用糜子制作稠酒,在春节前后食用,一般是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稠酒、一边闲谈家常。辨别稠酒优劣的方法就是口感,一般微甜且甜中带酸的,就是品质优良的稠酒,如果酸味较重,就意味着稠酒没有做好。此外,稠酒不易保存,放置时间长会出现发酵和沉淀等现象,因此有“稠酒好喝,可惜带不出潼关县”的感叹。
历史来源
稠酒,见诸史册,始于商周中原地区最早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里,曾多次提到“醪醴”,这“醪醴”就是稠酒的前身。原汁不加浆者叫“撇醅”。
《诗经·周颂》里也有“为酒为醴”的诗句。《汉书·楚元王传》也有元王为穆生设醴的记载,北魏高阳郡太守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称为“白醪”。
盛唐时期,古长安(今西安市)长乐坊出美酒,在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有所反映。而且酿造技艺有了进一步提高,朝野上下,莫不嗜饮。宋陆游曾说:“唐人爱饮米酒”。《清异录》所载“李白好饮玉浮梁”,指的就是古代的稠酒。唐代诗人也多有吟咏,如韩愈的“一尊春酒甘如饴”,杜甫的“不放春醪如蜜甜”和他的《饮中八仙歌》里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酒和“贵妃醉酒”的酒,就是没有加浆的“撇醅”稠酒。
简要介绍
陕北地区稠酒,酿酒原料,各有差异。大致有大黄米、酒谷米(用于酿酒的软谷米)、香谷米、玉蜀黍属等,用麦芽谷芽、玉米芽等制出的酒曲来帮助发酵及改善甜度。原料及酒曲的不同比例,加上工艺细节(发酵温度及时间等)的差异,使各家稠酒风味不同。酿酒全程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
稠酒的乙醇度数经过发酵可达10%至15%。稠酒口感甘美,不同于使用蒸馏技术生产的酒类。但是,稠酒不易保存,放置时间长会出现发酵和沉淀等现象,因此有“稠酒好喝,可惜带不出潼关县”的感叹。将糯米拣净,用清水浸泡,蒸熟晾温,拌上含有白芷香薷和桂花的小曲,放到火炕用棉被焐着发酵,并不时转动坛子,使之受热均匀。根据坛心渗汁与气味,判断发酵程度。一两天后就可饮用,过三五天,酒劲可达十几度。近来陕北稠酒声名鹊起,以香甜可口绿色保健而走出黄土地,风行于都市之街衢里巷。稠酒之好,首在普及。在陕北地区,稠酒是家常饭,更是年茶饭。做稠酒是陕北婆姨们展示厨艺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没有“斗酒”之类的评比活动,在一个村子里,自有公认做稠酒最好的婆姨。到腊月做年茶饭的时候,婆姨们常常互相讨教,而淳朴的陕北人总会倾囊相授,更有热心肠婆姨上门指导,甚至越俎代庖。而过年气氛更为热烈。年年如此,使陕北稠酒的工艺更为成熟稳定,浓郁的酒香早已溢出了黄土地,飘向神州四方。
功效
陕北稠酒之保健功能是由原料决定的。《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三卷》记载,黍米、草谷子、蘖米、穬麦蘖等原料具有消食化积、补中益气、养肾扶肝、活血润肤、散湿畅意之功效,是养生保健佳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自古为苦焦之地。陕北人把上山劳作叫做“受苦”,自称“受苦人”,终年劳作,所获无几。只有过年时,才有余暇、有余粮去做陕北稠酒。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稠酒端上来,有直接饮用的,有泡上菩米的,也有滴进荷包蛋的,食法略有不同。但人们指望稠酒祛病延年、驱寒解忧的心愿是一致的。稠酒可帮助消化过年时节的油腻厚味食物。黄土地孕育的浑黄的稠酒使陕北的汉子魁梧坚韧、婆姨健美爽朗,所谓“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陕北稠酒功不可没。如今,生活好了,陕北地区稠酒也可以常年生产,通过市场,摆上无数热爱生活的家庭的餐桌,全国人民都能够品尝到这来自于陕北黄土地的绿色保健佳品。
参考资料
稠酒——陕西人的记忆.网易酒香.2024-09-07
宜壶稠酒详细介绍.特色谷.2022-12-30
目录
概述
历史来源
简要介绍
功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