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港原为湘江金盆岭以北东岸的一条支流,延绵数里与长沙城东
浏阳市门外的
护城河相通,还逶迤与老龙潭水相接。今港不存,只留下“南湖港”的地名。南湖港亦即古之“船官”。
郦道元《
水经注》载,船官“北对
长沙郡”,“湘州商舟之所以次也”。明崇祯《
长沙府志》长沙府图上标有一湖,名南湖,有小港通
湘江。湖旁有旗山,传为汉初
樊哙片讨西奥驻扎地。唐代南湖又名东湖,为长沙一风景绝佳之处。
戴叔伦《暮春游长沙东湖》为唐诗中的佳作。诗云:湘流分曲浦,缭绕古城东。岸转千家合,林开一镜空。人生无事少,心赏几回同。且复忘羁束,悠悠落照中。
宋以后,南湖港逐渐淤塞。明
嘉靖,长沙府
推官翟台曾疏浚过一次,但不久又《泥覆堆积》。
万历年间,
善化县知县唐源撰《开河通商议》一文,称开浚南湖港有“四利”:1、港
开成可容百船,“柴米蔬菜称是”;2、货物易售,不但利民,且利商;3、安排众多“馀力”,为“贫民衣食之蒌”;4、“以四方之财,供一方之利”,“转脊为饶”。唐源动议启用
长沙市、善化两县“解银每年三十馀两,又每年登报赎银计五十两”,招募民工,疏浚南湖港。经过唐源等几任知县和
知府的筹措,南湖港于天启六年(1626)动工开挖,惜工程未及全竣。清
乾隆十一年(1746)和乾隆二十一年(1756),湘抚
杨锡绂和
陈宏谋又两次疏浚南湖港,“筑分水坝刷泥沙,开月渠以畅水势”,南湖港再度成为船舶屯集的港区。至清
爱新觉罗·颙琰时,南湖港水尚抵白沙井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