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王
南朝大将军
原姓罗名应,广西象州县大樟乡人(原大樟乡属象州县管辖,后划到金秀瑶族自治县),后来为姓甘,受封大将军时姓名称甘佃。他带领一帮难兄难弟参加了南梁军队,并屡立战功,大获全胜。南朝皇帝宋武帝念其军功,欲封他为“护国大将军”。甘罗应不受封爵,只请求:请刘裕免去他家乡百姓的皇粮。刘裕乃下旨免去大樟、中平、象州一带百姓皇粮。罗应去世后,南朝朝庭念其功绩,拨出重款派出能工巧匠,在甘罗应的故乡古车河边依山而建修了一座前后三进的大庙,庙因人而取名。建成后,各地进香朝拜者络绎不绝,甘罗应逐由人而被神化。
历史记载
甘王是五代十国南汉国人,比刘裕晚了五六百年。
甘王(甘将军)庙历代志书上有记载
宋代王象之所著的国家地理志《舆地纪胜》,其记为:“甘将军正庙,在阳寿县北七十里。公家富饶,务赈济。一夕梦一神人告之曰:‘汝处心公平,幽冥已录姓名。’公自是不治产业,公兄弟之,分其已分之田,责其自耕,公乃缚数茅人立于田旁,次日视之,插美已毕,众皆神之。一日聚诸邻里曰:‘吾已厌于世矣!’自瞑目而去。”
明代万历广西通志》记载:“甘佃,象州县人,家富而乐施,凡窘戚有求者,未尝少吝。性灵异,决祸福如响。一日聚邻里告曰:‘吾已厌世矣!’言讫遂瞑目而逝。乡人立庙祀之。”
明代《一统志》载:“甘大将,五代十国时象州人,名佃,家富,有窘乏告者,皆满其欲而去。性特灵异,乡人决以祸福者,无不奇验。一日聚邻里告曰:‘吾已厌世矣!’因教众以修身事亲大节,言讫即瞑目而逝。乡人因建庙设像祀之,屡着应验。”
“甘佃、象州人,家素富,四方告匮者,遂探囊中金,乞之满所欲而去。性特灵异,人有决祸福者,无不奇中。一日聚邻里告曰:‘吾已厌世矣!’因教众以修身事亲大节,言讫瞑目而逝。乡人肖形祠之,号曰甘大将。”
词语解释
象州甘王祖庙 位于象州县中平镇仁义河东岸。省道20134线转接三级柏油公路可达。距柳州市约105千米。是当地百姓祭祀民族英雄、南梁护国大将军陆甘王的重要场所。甘王原是广西象州车田人,家境穷苦,从小给有钱人放牛。甘王的母亲是桂平市弩滩村人,嫁到象州车田。后来,因父亲病故,甘王便跟随母亲回到弩滩村生活。弩滩多滩险,沉船之事经常发生,强盗也很猖狂,不但使过往武宣县黔江的船队提心吊胆,也使弩滩村村民不得安宁。从小好打抱不平的甘王,拜师学艺,练就了一身武功,保护村民,还常到黔江弩滩岸边,保护过往船家。在一次保护官盐的战斗中,甘王舍生忘死,令盗贼闻风丧胆。为此,朝廷决定嘉奖甘王,但他面对高官厚禄,不为所动,依然在弩滩村做一个普通村民,继续保护乡亲和过往船队。甘王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想为他塑像,老做不好,后来意外在黔江区边发现了一块石头,酷似甘王,村民认为这是河神为了保护他们而送来的,就把它立在弩滩上进行朝拜。因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这块甘王石后来下落不明,于是村民们又建了甘王庙。甘王祖庙由青砖砌成,屋顶为琉璃瓦,分正殿、照壁。是典型的岭南民居建筑。
甘王庙会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举行,香客分别沿着红水河香道、南河香道、北河香道、珠江香道踏河而来,翻山越岭风尘而来,一路虔诚,一路洗礼。从当天零晨开始到晚上8点,几乎鞭炮不断,朝拜不断。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记载
词语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