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光福寺,又称泸山光福寺,位于泸山腰间,是泸山的第一古刹原名“大佛寺”,也是主庙,是泸山宗教建筑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气势最恢宏、香火最兴旺的佛教建筑群。
光福寺始建于
唐朝天佑年间,总建筑面积约两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落依山势分为七级,由天王殿、望海楼、
观音殿、
大雄宝殿、蒙段祠、三圣殿组成。寺内有十大“巴蜀树王”中排名第四的古汉柏,一吨多重的铸铜古钟,以及古色古香的
碑刻、香炉、铜铸佛像等。
该寺特别之处在于其寺内中国四大碑林之一的地震碑林,记载了
西昌市及周边地区的地震发生情况,为中国所罕见。
地理概况
光福寺始建于唐天佑年间,距今约1100年,总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落依山势分七级建造,由天王殿、望海楼、观音殿、大雄殿、蒙段祠、三圣殿组成。寺内有全国四大碑林之一的地震碑林,十大“巴蜀树王”排名第四的古汉柏,一吨多重的铸铜古钟,还有古色古香的碑刻、香炉、铜铸佛像等。
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该寺
唐朝以前为飞梁寺、泸山寺,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被匪徒洗劫焚毁。唐
贞观十五年(公元642年),
峨眉山僧人慈忍,俗称长眉长老览胜至泸山,留连不舍,于是铲除荆蔓,平整
地基,募化修建
大雄宝殿,塑造大佛神像,创建“
乐山凌云寺”。相传明朝
成化年间,
朱见深皇帝朱见深之妃得奇病久治未愈,后夜梦寺院景色,心情甚佳,贵妃梦境与泸山大佛寺相合,贵妃前来朝拜后痊愈,僧人智深拜奏宪宗皇帝后,皇帝赐名“光福寺”,并亲书扁额一道,沿用至今。该寺现为州、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旅游看点
光福寺坐西向东,呈阶梯状依山而建,重重叠叠,蔚为壮观,总建筑面积约5千平方米。其建筑布局是,在一巨型照壁背面分七级而依次陈布。天王殿、望海楼、三圣殿、
观音殿、
大雄宝殿、飞梁殿、蒙段祠逐序排列,构成一条中轴线,形成主体建筑群。尔后逐步向南向北展开,成为一个错落有致、协调统一的庞大建筑群体。
照壁
寺前台阶下有一巨型照壁,照壁宽14米,高12米,正面篆书“川南胜境”四个大字,背面为明朝
正德年间状元
杨慎在
火把节夜宿泸山时,在此吟出的名句《泸山观火炬咏怀》:“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此诗对当时
西昌市的火把节作了最生动,最形象的描写,令人浮想联翩。
登上这些石阶,青石所铺的石阶两旁栏板上是工艺精湛的古典名著《
西游记》
浮雕画面,两旁栏柱上千姿百态的小石狮,活泼可爱。
天王殿
殿内供奉
弥勒佛、四大天王和韦陀神像。殿外圆柱有楹联两对,其中一联曰“出入在斯务要了明性去,圣凡所到须堂问过心来”,出自于佛经中的《
六祖坛经》,表达了僧众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四大天王因为手中所持的法器不同,也代表了不同的意义。手持宝剑的,因为宝剑的舞动能带动风,所以他代表的是风;手持
琵琶的,因为琵琶需要调音,于是他代表的是调;手拿伞的代表着雨;手拿蛇的,因为蛇很滑顺,所以他代表顺。因此他们连起来分别代表了“风调雨顺”。
拾级攀登,来到第二院落,此院落为阁楼式建筑。泸山各寺庙都建有望海楼。光福寺望海楼又名“吟云阁”,此阁观赏
邛海景致最佳,故而远近闻名,香客云集,游人必至,名人常到。千百年来,文人骚客多会于此,留下许多佳话和诗文。我们刚到泸山上来的时候曾给大家介绍过一个巨大的照壁,就是明朝状元
杨慎在此住宿,正逢
西昌市火把节。入夜,四山火把通明,火把在邛海中形成倒影,星星点点,天上人间浑然一体。于是诗人诗兴大发,吟出了《泸山观火炬咏怀》这一千古绝唱,生动地勾画出了辽阔星空与
彝族同胞欢度火把节的瑰丽景象。因此,这里又名“观炬楼”。1945年10月,
蒋介石、
宋美龄夫妇也曾至此游憩观景。西昌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李先念、贺龙、郭沫若、费孝通、毛致用等都曾来这里游览。
三圣殿
殿中供奉
观世音、
接引佛和大势智菩萨,中间是
西藏自治区十世班禅的遗像。殿前井院中有明代金、
八月桂树两株,
金木犀直径约28cm,银桂直径约52cm。每逢金秋,桂花盛开,香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此殿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为三层十二面阁楼式木结构、斗拱仿古建筑,雕梁画栋,全是本地艺人手工绘制,极为精美,其殿其像在省内首屈一指。殿内供奉
千手观音像,高8.5米,纯铜铸就,为西南地区之最。观世音菩萨因善观善听世音声,寻声救苦而得名,又因其能化现各种形象救渡众生,有千手护持,千眼观照,故名
千手观音菩萨菩萨。据佛经记载,观音菩萨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有感皆通,无愿不从。
现存的大雄宝殿重建于清朝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殿内供奉着4.8米高的释迦牟尼佛像,两侧是
十八罗汉画像。殿中则是和尚们早上学习诵读经文的地方。殿中有
清代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所铸、重约1000余公斤
铜钟一口,邛都八景之一“古寺晚钟”便是指这口古钟,敲击时钟声浑厚映远悠长。
飞梁殿
出大雄殿,再向西拾阶而上,是光福寺主体建筑群中西端最后一殿飞梁殿。相传在唐代建此殿时,工匠几经周折始终未能做成称心如意的大梁,不能如期竣工,于是便焚香敬佛。入夜,满天彩霞,一根称心如意的大梁从西方飘然而至,稳稳当当地安放在大殿上,大殿终于竣工,“飞梁殿”之名由此而来。
蒙段祠
据称蒙段祠是南诏大理时期土官蒙氏段氏所建的宗祠。祠内供段氏女望天母殿而得名。殿前一棵古汉柏,树龄达二千余年,身合围11米有余,是
四川省十大树王之一。关于这棵古柏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的泸山是一片渺无人烟的大森林,没有人家,也没有寺庙。在
唐朝天佑年间,山上来了一位法号叫慈忍的长老和尚。慈忍长老天堂饱满,红颜银须,眉长一尺 , 民间都称他长眉长老。长眉长老云游四海,到过许多地方,还从未见过象泸山这样的山青水绿、千峰拱瑞、万派朝宗、天生之佛境。于是定下心来,在这里招募工匠,拓地开基,创建佛寺。一天,一位身穿粗布衣,光着脚的小女跑上山来,苦苦哀求长眉长老,要在山上找事做,讨口饭吃。小女说,她姓段,叫段阿妹,家住小渔村,年方十四,父母双亡,无依无靠。边说边哭,十分可怜。长眉长老以慈悲为怀,留下了段阿妹,叫她每日下山背米背菜。段阿妹不嫌苦,不怕累,每天从山下背米背菜跑几趟,十分勤快,长眉长老和工匠们都很喜欢她。有一天,段阿妹背米回泸山时,半路上树林里遇到一个骑毛驴的白胡子老汉,白胡子老汉笑眯眯地摸着胡子对段阿妹说:“小妹妹,你小小年纪背这么重的米不累吗?”段阿妹说:“不累。”白胡子老汉又说:“我把毛驴借给你,等以后庙子修好了再归还给我。”说完,人就不见了。那条毛驴却乖乖地走到段阿妹的面前,听候使唤。毛驴力气大,跑得快,驮米驮菜,驮砖驮瓦,要啥驮啥。不久,泸山大佛寺修好了。这年四月初八 , 泸山大佛寺举行竣工开光庆典。工匠门都说:“要感谢毛驴才是。”正当长眉长老领着众工匠去拜谢毛驴时,只见毛驴正顺着
江南第一大佛西旁那棵古柏树往上爬。段阿妹慌了,忙喊“毛驴儿,毛驴儿,你下来呀。”那毛驴依依不舍地回头望望,“昂,昂”地叫着,越爬越高。这时,天上飘来一朵白云,云中现出白胡子老汉。老汉把手一招,毛驴顺着树梢飞上了天。白胡子老汉骑上毛驴,飘然向西方而去。长眉长老慌忙下跪,双手合十,高呼
接引佛,工匠们不解其意,问长老。长老说:“你等不知,此乃我佛第一佛祖,毗卢遮那佛化身也。”毛驴去了,段阿妹却仍在古柏树下举着手,望着天空不动了。直到现在,那棵古柏树上还留着毛驴的蹄印。
清光绪年恩科
举人刘景松一首《蒙段祠古柏歌》,咏赞这株汉柏:“柏乎!柏乎!大厦防倾须栋粱,万牛将尔贡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