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术研究几乎全着嚣学术著作的觉(而质次之,甚或不重质),而教育工作的熏点也集中在知讥的博授,所谓”尊婶性。已经是旬没确实践意义的大言。知行脱节,缺乏亲缆,实在是今日治
人文科学概论者的通病。就研究中国哲学的人而言,这个病痛即反映了他们与中阈哲学的传统精神相违了,道阀学一屑容或做足,尊德性一屑则非要务,去精取粗,沦为知解之徒,则如何能承撸擅兴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使命?
邓立光,男,1959年,广东三水人。
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现职
香港城市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香港新亚研究所兼任哲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道教学院客座教授。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中国哲学)学科专家、北京
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
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暨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以《
周易》、
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道家与
道教为重点,兼及传统文化之复兴等。专著有《陈干初研究》(
台北市:
文津出版社,1992)、《象数易镜原》(
成都市:、
巴蜀书社,1993)、《老子新诠》、(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7)、《周易象数义理发微(附《五行探原》)》(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