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彭春(1892年4月22日~1957年7月19日),(P. C. Chang),字仲述,出生于
天津市,中国教育家、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导演、外交家,张伯苓的胞弟。
1908年毕业于南开学校,1908年毕业并考入
保定高等学堂。1910年去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教育学、哲学。
1916年回到天津,协助其兄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主持南开中学并任
南开大学教授,同时兼任南开新剧团副团长,期间善于创新改进,极大推动中国
话剧的发展。
1919年,倡导“五四运动”。1923年9月,任清华教务处长;同年,与文友创建“新月社”,后移居美国。
1957年7月19日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终年65岁。
人物履历
1892年,张彭春生于天津。1904年入天津敬业中学(即天津南开中学前身),1908年毕业。同年,考入保定高等学堂。
1910年考取北京游美预备学务处(
清华大学前身),作为第二届庚款游美生入读克拉克大学,获文学
学士。
1912年12月,张彭春代表
克拉克大学在
费城举行的世界大同会年会上发表演说,引人瞩目。
1915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教育学硕士学位。
1916年回国。1916年至1918年任南开学校专门部主任兼代理校长。
1919年赴美攻读哲学,192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1922年7月至同年12月间应中华教育改进社之邀赴欧考察各国教育制度。
1923年至1926年任
清华大学教授兼教务长。1926年任南开中学主任、南开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开始后,从事国民外交活动。
1935年张彭春担任
梅兰芳访苏团总指导,并与
曹禺、
林徽因等人举办
话剧《财狂》演出。
1938年代表天津出席第一届国民参政会。1940年起,正式担任
国民政府外交官。1946年
联合国大会期间任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中国代表。1947年7月任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国代表。1948年任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副主席,参与起草《世界人权宣言》。
1952年初退休。1957年7月19日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于美国
新泽西州,终年65岁。
创办南开
南开学校自1909年起即由
张伯苓亲自主持和编导了新剧《用非所学》,这是中国北方最早的话剧活动。张彭春主持南开新剧团后,引入欧美话剧的演出体制,建立正规编导制度,一方面继续上演中国剧目,如1918年由他编导的《
新村正》;另一方面陆续按原本或改编演出多种世界名剧,如《巡按》(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娜拉》、《国民公敌》(
亨利克·易卜生)、《争强》(
约翰·高尔斯华绥)、《财狂》(
莫里哀)等。这些剧目的演出以及排练方法,对中国话剧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张彭春还熟谙
京剧,曾于1930年和1935年两次作为艺术指导参加梅兰芳剧团访美和访苏。
求学生涯
1904年张彭春成为私立中学堂(南开学校前身)第一届学生,与
梅贻琦同班。1910年张彭春考取
清华大学第二届“庚款”留学生,同
胡适、
竺可桢、
赵元任等71人赴美深造,1915年获
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及
教育学硕士学位。他课余的兴趣是研究戏剧,最喜欢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他说,恰是由于易卜生,才使他这个学哲学的年轻人爱戏剧胜于爱哲学。1919年
南开大学创立。为适应未来更高的教学要求,张彭春再次赴美深造,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教育家
约翰·杜威。
张彭春对于中国戏剧的影响,
陈省身先生有语:
天津市值得骄傲的,在戏剧的萌芽时代,产生了彭春先生和
李叔同李叔同。
创办学社
1923年9月,张彭春受清华学堂诚聘,携带妻女迁居北平,任清华教务长。11月,他的次女诞生。张彭春一向崇拜印度诗歌泰斗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热爱他的诗歌。因泰戈尔著有诗集《新月集》,所以张彭春为二女儿取名“新月”,英文名为“露丝”。其时,张彭春正同胡适、
徐志摩、
梁实秋、
陈源(西滢)等文友筹备组织文学社,社名尚未确定。张彭春便把“新月”二字推荐给朋友们,大家欣然接受,于是就产生了“新月社”。
人物评价
张彭春是中国知名的教育家和外交家,他为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评
张彭春凭借深厚的西方戏剧理论功底、严谨的创作作风和一生的执着追求,在中国近代新剧发展史上演绎出浓墨重彩的一笔,被誉为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
天津市档案方志评
“张彭春去世了。在所有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代表中,他与我在精神与思想上最为投缘,我也最喜欢他。他是一位学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位艺术家,在这些过人的天赋外,他还展现了外交才能。相比于那些随波逐流者,张彭春是一位伟人。”——汉弗莱评
“我的导师张彭春先生,他是第一个启发我接近戏剧的人。”——
曹禺评
人物纪念
张彭春先生的雕像坐落于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由南开大学社会学系1992级校友张洪涛捐资设立,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李军设计。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张彭春先生的成就而设立的。2017年6月8日,该雕像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