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族,拼音为xiōng zú,是
中原地区古代的一个汉语词汇,最初指的是与尧舜部族敌对的四个部落。后来,这个词被广泛用来形容敌对的民族或者邪恶的人。
凶族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左传·文公十八年》中,其中提到:“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
共工、檮杌、
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此外,《中论·智行》也提到了凶族,表示如果没有尧的话,那么土地上就会有很多凶族,人民会长期处于痛苦之中。晋代
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写道,在
周代衰败时,出现了七个叛乱的大臣和三个篡位的儿子,继任的国王放弃了权力,而凶族占据了首都。《北齐书·幼主纪论》则描述了
武平皇帝在位期间,国家日益衰落,他很少接触朝廷官员,也不亲自处理政务,将大量的事务委托给了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