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扬州大学二级学院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位于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内,紧靠风景秀丽的扬州瘦西湖风景区
学院源自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专修科,于1952年并入苏北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扬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学院改为“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1992年随扬州师范学院,同其余五所在扬高校成立扬州大学。
截止2016年10月,学院设有哲学、历史学(师范)、档案学社会工作4个本科专业,并承担全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学院有本科生598人,博、硕士研究生157人;该院的中原地区现代史古代史伦理学等研究领域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
院史沿革
1952年5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和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在苏北设立四所大专院校。扬州市成立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并成立历史系。著名历史学家祁龙威卞孝萱等名师先后在该专业任教。
1952年8月全国院系调整,通州师范学校文史专修科与扬州中学数理专 修科、苏南丹阳艺术学校艺术专修科、苏北师资训练学校教育专修科合并建立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学校设立历史专修科,并在高邮分部设有史地班;
1959年4月,中共江苏省委决定扬州师专与苏北师专合并,建立扬州师范学院。这一时期本专科并存,始设有历史系(附专修科);
1963年,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因故解散;
1966年至1976年,扬州师范学院遭受破坏,学校财产受到极大破坏,停止招生六年;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扬州师范学院建立包括历史专修科在内的六系一科;
1978年,停办十五年的历史系重新开始招生,恢复时仅有9名教师,2个教研室;
1982年,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得硕士学位点授予权,成为国内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
1984年,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8年,学院举行回复十周年纪念活动;
1992年,同扬州师范学院并入扬州大学,成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2005年,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点授予权;
2010年,历史学学科获得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
2011年,中国史学科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授予权。
办学条件
科室专业
根据2015年9月学院官网资料显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设有哲学、历史学(师范)、档案学社会工作等4个本科专业以及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哲学、社会工作、档案学6个教研室。
师资力量
截止2016年10月,学院拥有教职员工72人,其中专任教师61人,有教授15人、副教授2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47人,在读5人。
师资概况:
博士生导师:周新国吴善中、王永平、叶美兰
国务院高级专家特殊津贴:周新国
江苏省高校优秀骨干教师:吴善中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王永平
学科建设
根据2015年9月学院官网资料显示,学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 士后流动站、1个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教育)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教育部评估中,该院中国史参与评估,得分67分,位列41位。
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史
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史
二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语文学、专门史、中原地区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中国法律文化与法治发展。
专业硕士点:社会工作、学科教学(历史)
“十二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中国史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史
教学建设
根据2015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拥有1个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课程 群、1门江苏省精品课程;1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个校特色专业;学院还设有江苏省档案人员培训中心和档案与信息管理综合实验室。学院推进学生的国际化工作,有4名全日制本科生到中国外访学。此外,还积极开展特色工作创建活动,社会工作0501班被命名为“周恩来班”,社会工作08班被命名为“张云泉班”。2010年,学院获“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称号。
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课程群:《哲学课程群》
江苏省精品课程:《中国现代史》
江苏省特色专业:历史学
扬州大学特色专业:哲学
扬州大学品牌专业:历史学
• 实验室
该院设社会发展实验中心,下设档案与信息管理综合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和社会工作实验室。该中心的始建于2002年8月。档案与信息管理综合实验室79.56㎡,拥有实验仪器设备共计202台(件),总金额150余万元,主要仪器设备有:档案线缝装订机、无线胶装机、YX-3三针档案装订机、打孔机纸张厚度仪、白度仪、纸张抗张强度仪、耐折度仪、耐破度仪、撕裂度仪、酸度计、纤维测定仪、老化试验箱、鼓风干燥箱等仪器设备,用于《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信息记录与存储技术》等课程的开设。
• 学生成绩
截止2016年10月,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计算机二级考试合格率、本科生科研立项率等一直居于学校前列。本科毕业生每年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0%以上。同时,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每年有近10名全日制本科生到境外交流访学。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近年来,有3名同学成功自主创业。
学术科研
科研成果
截止2016年10月,学院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清史工程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等1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0余部,发表重要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得省部级各类优秀科研成果奖50余项。
• 2014年度出版著作情况
• 2014年度学院科研获奖情况
吴善中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朱海忠: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朱煜:江苏高校第九届哲学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王嘉川扬州市第九次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科研平台
根据2015年9月学院官网资料显示,学院有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 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有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心、中韩文化暨崔致远研究中心、伦理学研究所、扬州大学佛学研究所、扬州大学张研究所、扬州大学反邪教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淮扬文化研究中心
(淮扬文化研究中心共出版学术著作60余部,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174篇;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多项,科研经费总计共450多万,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4项,省厅级12项。)
学术资源
• 图书馆藏
根据2015年9月学院官网资料显示,学院资料室有藏书10多万册,长期订阅专业期刊、大学学报150多种。瘦西湖校区敬文图书馆中设有文史研究室,馆内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等大型历史文献,馆藏中苏北方志较为齐全,敦煌学资料丰富。
该院周新国教授为《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主编,该院负责该期刊的“近代以来中国研究”、“扬州文化研究”两个栏目。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学院文化
• 校训
坚苦自立
“坚苦自立”,取自近代中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为其创办的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即扬州大学的源头)所立校训。
坚苦自立”的内涵十分丰富。“坚,刚也”(《说之解字》)。“坚”的本意是牢 固、结实,含执着、刚正、笃实之意。“坚苦”是指抱定宗旨,矢志不移,勇往直前;含有信念执着、意志坚强,勤勉刻苦、务实笃行之意。“自立”是指不依赖他人,凭自己的劳动而独立生活,靠自身的努力而有所建树,含有自尊自信,自强不息之意。
“坚苦自立”,关键在“坚苦”,根本是“自立”。一方面,非“坚苦”无以“自立”,另一方面,坚毅刻苦的意志品格,又源于“自立”者强烈的自我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中原地区自古就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后世学人更是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视为至高至善的人生追求。
• 学生特色活动
学院每年举办“超越梦想”训练营活动,培训率达40%;学院学生组 织铁血夕阳红——扬州市老兵抗战口述史研究”志愿团,为扬州抗战老兵记录抗战口述史,并建立省首个民间区域抗日活证据库,该组织对老兵的寻访记录仍在进行中。
此外,该院周恩来班历史1301班定期到史可法纪念馆做志愿讲解员,为了将这种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该院与史可法纪念馆将展开长期合作,建立志愿服务基地。
知名校友
华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
夏春涛: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
参考资料
2012年高校学科评估结果.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2015-09-22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简介.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09-22
目录
概述
院史沿革
办学条件
科室专业
师资力量
学科建设
教学建设
学术科研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学术资源
学院文化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