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国力不逮汉、唐,然其文化高度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是空前的。近代史学大师
陈寅恪先生在
抗日战争期间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四川大学教授、著名文史学家
缪钺先生在《宋代文化浅议》一文中也说:“如果要追寻宋代文化兴盛的原因,首先应考虑到宋代宽宏的文化政策以及对士人尊重与宽容的态度。”可见宋代历史是值得特别重视和深入研究的。
傅伯星,一九三九年生,
湖州市人,《浙江日报》社主任编辑。早年就读于
中国美术学院,长期从事美术编辑与美术创作,曾获首届“徐悲鸿奖学金”个人奖。后专事历史人物画与界画创作,以“史艺
同构”称誉画坛。
同时,研究南宋史与杭州地方史凡二十余年,著有《南宋的杭州》-书,发表《血溅凤凰山》等南宋题材中短篇历史小说、《南宋画院始建年代与李唐生平考》等美术史论多篇。在第三届国际宋史暨
岳飞学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
赵构功大于过”的观点,为大会所采纳。历年来为各报刊发表的介绍文史知识的散文,约二十万字。并为各地博物馆设计创作了众多历史画,以真实再现历史风貌而广受好评。故有评日:“纵横(文、史、画)三界,一以贯通,而不受知识分割的掣肘。可谓独步江南,无出右者。”
胡安森,一九三六年生,
慈溪市人,《浙江日报》社主任记者。长期从事对外宣传和外事报道。为
日本《
静冈新闻》撰写特稿十余年,共发表二十万文字,有部分作品曾两次参加国际友好城市交流成果展,多篇作品获奖。与日本《静冈新闻》合作编著《友好的10年》-书,在日本出版,获省对外书刊
一等奖。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对地方报纸开展国际新闻交流和海峡两岸新闻交流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其中《谈谈地方报纸开展国际新闻交流》编入《世界学术文库》,获学术贡献奖金奖。《浅议海峡两岸新闻交流》发表后,作者应邀出席海峡两岸共同举办的学术研讨会,论文编入《中国社科研究文库》、《中国百业论著精粹》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