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上海滩》是一部由
陆建华和
于中效联合执导,陆建华、
方义华、赵晨光担任编剧,
朱豪伟、
张植绿、
杨晓雯等人主演的中国剧情电影。
该片由毛岸英的妻子
刘思齐担任总策划,首次揭露了毛泽东三个儿子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真实展现了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在上海经历的故事。
该片于2003年12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2004年该片被列入中央重大题材领导小组审查的重点片,并被推荐参加2004年
儿童片中国电影童牛奖的评选。2004年9月30日入选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共青团中央向社会推荐“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剧情简介
1931年,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八岁那年,他和母亲杨开慧一起被敌人抓捕入狱,在狱中敌人强迫杨开慧不要承认毛泽东是她的丈夫,杨开慧没有屈服,不久后就被敌人杀害了。毛岸英三兄弟在杨开慧的坟前跟妈妈告别,伤心欲绝。杨开慧同志牺牲后,毛岸英三兄弟在地下党组织的营救下,分别化名杨永福、杨永寿、杨永康被地下党组织转移到了
上海市,交给了上海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大同幼稚园的校长董先生。
董校长将三兄弟安排到大同幼稚园学习和生活,大同幼稚园是共产党自己开办的幼稚园,里面的孩子都是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后代。毛岸英三兄弟还得到了唐老师、卢叔叔的特殊照顾,唐老师是杨开慧在
长沙市女中的同学,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卢叔叔是唐老师的未婚夫。
湖南省的
中国国民党知道毛岸英三兄弟逃亡到上海后,派了一个叫孙一凡的科长来到了上海追捕三兄弟,孙一凡企图和上海警察局勾结起来,并利用上海青帮的力量抓获毛岸英三兄弟。
杨开慧牺牲后,唐老师把毛岸英三兄弟看成自己的孩子,尽心照顾。但尽管如此,最小的毛岸龙还是在到达
上海市不久,被传染性痢疾夺去了幼小的生命,弟弟的死让毛岸英和毛岸青悲伤不已,他们认了唐老师做他们的妈妈。毛岸龙不幸夭折后,孙一凡伙同上海警察局准备夜查幼稚园,但因为赏银的分摊问题,插手进来的青帮让敌人错过了机会,毛岸英和毛岸青提前被转移到了
董校长的家里。董校长为了保密,没有把毛岸英和毛岸青的特殊身份告诉她的夫人,加上家里已经有了四个孩子,没几天的工夫,董校长和夫人因为兄弟俩产生了矛盾,兄弟俩被董校长无奈地送到了唐老师家里。
此时,唐老师和未婚夫卢佳辉正准备结婚。唐老师新婚那天,毛岸英、毛岸青的行踪又一次被敌人发现。就在敌人冲进唐老师的房间时,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俩因外出给唐老师买花而逃过一劫。唐老师用砸破窗玻璃的方式给回来的两兄弟报警后,敌人开始追捕,幸亏卢佳慧赶来迎娶新娘,用车挡住了敌人的去路,赢得了时间,丧心病狂的敌人开枪打死了卢佳辉,唐老师也不幸被捕。在逃跑时,毛岸英、毛岸青遇到了好心的杨老伯,在杨老伯的掩护下,毛岸英、毛岸青才成功脱险。
在街头,毛岸英、毛岸青遇到了
董校长的夫人,她将兄弟俩带回了新家。但毛岸英觉的董校长的家里也很困难,于是他就带着弟弟离开了董校长的家。在街上毛岸英、毛岸青又遇到了杨老伯,他们的可怜遭遇引起了杨老伯的同情,杨老伯将兄弟俩引荐给
油酥烧饼店的老板娘,于是兄弟俩做起烧饼店的小伙计,管吃管住,不管工钱。在烧饼店的日子里,毛岸英、毛岸青干着各种苦活累活, 但他们干活之余还不忘了努力学习,为买一本学生字典,兄弟俩节衣缩食,最后好心的书店老板便宜将字典卖给了毛岸英。但
朱云峰店老板的小少爷诬陷兄弟俩偷了字典,兄弟俩不甘于羞辱,于是离开了烧饼店。
从烧饼店出来后,毛岸英、毛岸英遇到了孙一凡和警察局的人,在敌人的追捕下,他们遇到一帮由小孩子组成的乞丐帮并且成为了好朋友。此时,警察局和青帮加大了追捕毛岸英和毛岸青的力度。就在敌人的又一次抓捕时,毛岸英、毛岸青在小乞丐帮的帮助下,给了敌人一顿迎头痛击。同时地下党组织也在寻找毛岸英、毛岸青,在一番努力下,他们终于找到了两兄弟。在党组织的关怀下,经历一场场生死劫难的毛岸英和毛岸青离开了
上海市,前往
苏联,在莫斯科国际儿童院里开始了新的生活历程。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为了崇高的民族解放事业舍生忘死,而他的家人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巨大牺牲,他的十位子女在颠沛流离的革命生涯中,有的为国捐躯,有的伤痛夭折,有的在战火硝烟中失落,最终仅有四人存活。
1930年11月,杨开慧在被捕20天后英勇就义。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的三个儿子根本无法去
井冈山风景旅游区,与他们的父亲会合。1931年,在毛泽东弟弟毛泽民的安排下,毛岸英和两个弟弟被秘密转移到
上海市,进入了由中共地下党创办的大同幼稚园。在那里,三兄弟分别化名杨永福、
杨永寿和
杨永泰。
影片总策划
刘思齐是毛岸英的妻子。刘松林告诉记者,《风雨上海滩》让她回忆起和毛岸英在一起的日子。她和毛岸英结婚那一年看过两场电影:《
三毛流浪记》和《
一江春水向东流》。看完电影后毛岸英跟刘松林谈了他和弟弟在上海流浪的细节,刘松林感到毛岸英对上海这段流浪生活是刻骨铭心的。
刘松林策划这部影片的初衷就是要把毛岸英和他的弟弟们在上海滩的苦难遭遇搬上银幕,让千千万万的孩子能够更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幕后故事
该片导演
陆建华、
于中效为了拍摄这部影片采访了当年中共
上海市地下党特科的
李云,她已90高龄,当年她曾亲自在上海的各个角落寻觅毛家兄弟。据陆建华导演介绍,影片中首次出现了毛泽东、杨开慧和他们三个儿子的全家形象,这是以往拍摄的有关毛泽东影片中未曾出现过的。
在拍摄过程中,两位导演颇有感触的是,他们曾经去
湖南省采风,在
杨开慧纪念馆里看见了毛岸英、毛岸青留下来的《学生字典》,这本字典有着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上海流浪的日子里,岸英没有忘记妈妈在牢里叮嘱他的话:“要带弟弟好好学习,长大为穷人干革命。”他几乎每一天都背诵妈妈留给他的《革命课本》,还教弟弟们认新字,但很多字他也不认识。有一天,他在书店里看见一本《
学生新华字典》,想起妈妈也有一本,听妈妈说过她经常从里面找不认识的生字。那本书的定价是
银元八角,而他和岸青给人打小工,老板只管吃饭不付工钱。为了买《学生字典》,两兄弟省吃挨饿,工余时间去苏州桥帮人推车赚点小费,用了很长时间,终于达成心愿。
陆建华导演说:“通过这部影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亲母亲或许能捕捉点什么,远离腥风血雨,生活在灿烂阳光下的孩子们或许能领悟点什么。”
电影的拍摄得到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大力支持,较好体现了历史原貌和观赏性的结合。
获得荣誉
2004年该片被列入中央重大题材领导小组审查的重点片,并被推荐参加2004年
儿童片中国电影童牛奖的评选。
2004年9月30日入选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共青团中央向社会推荐的“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