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义华,湖北蕲春人,1979年毕业于
北京电影学院编剧进修班。曾任
安徽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安徽省影协副主席。自7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包括电影文学剧本《
月亮湾的笑声》(合作)、《
月亮湾的风波》《鬼妹》《狐缘》《野妈妈》,以及电视剧剧本《喜从天降》《行路难》《建设者》《命运》等。2021年8月6日,方义华荣获
第30届华鼎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电影编剧奖。
说起电影《
焦裕禄》,可能没有谁不知道。至今,说起这部影片的“出炉”,编剧方义华依然感慨良多。
方义华出生在
天长市。由于作为知青在农村生活了几年,这段经历对方义华第一部电影处女作——《
月亮湾的笑声》的诞生有很大影响。随后几年,方义华又创作了《
月亮湾的风波》《赵百万梦幻曲》《彩月和她的情人》等多部喜剧,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另一部电视剧的成功使方义华从喜剧创作走上了带有纪实性质的主旋律影视创作。
这部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电视剧播出后,在引起观众兴趣的同时,也引起了
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兴趣,他们邀请方义
华为他们写有关焦裕禄题材的电影。方义华接到任务后,为全心投入创作,立即放下当时快要完工的一部电视剧,赶赴焦裕禄曾经的工作地兰考县进行采访。方义华说,越深入采访,我越是为焦裕禄伟大的人格所感动。可能也正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感动,回到家后,方义华用了11天时间就完成了10万字的剧本。“一个好剧本是电影成功的一半甚至更多”,果然《焦裕禄》拍成后,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看《焦裕禄》的热潮。
过去这些年里,方义华写出了《
野妈妈》《沂蒙山人》和《军嫂》等十几部影片,《行路难》、《建设者》和《天下文章》等几十部电视剧,其中不少影片和电视剧还获得了大奖。对此,方义华却认为,最值得自豪的还是他的作品在不同时代放映,观众都能接受。至于原因,方义华说:“这可能是因为在我的作品中,人们看到的是真正能够反映民心、民意的真情,而不是仅能适应某个特殊时代的‘应景文学’。”
方义华能够成为一名编剧是他当初根本没有想到的。他下过放,当过兵,还做过记者,却毫无思想准备地在领导的“命令”之下创作了两部电影文学剧本,一部叫《茶乡春晓》,一部叫《司令员的女儿》。他没有想到,这两部作品竟然成为自己“打入”电影界的“法宝”——他拿着作品去向
王冠亚先生请教,得到了王冠亚先生的肯定后又被当时
安徽电影制片厂一位负责人看到,于是很快,方义华接到了安影厂要调他的通知。就这么着,他成了一名正式的电影人。
除了在安影担任过厂长,方义华还曾在
长春电影制片厂和
珠江电影制片厂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先后参与编剧、执导过的影视剧有《月亮湾的笑声》《野妈妈》《鬼妹》《狐缘》《金鸳鸯》《狐女婴宁》《狐侠红玉》《琴痴宦娘》《焦裕禄》《沂蒙山人》《山野绝唱》《军嫂》《四喜临门》《大禹的传人》《荔枝红了》《千秋家国梦》《不再流泪的女人》《命运》《行路难》等大量作品,其中,不乏荣获
中国电影金鸡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五个一工程奖”、
中国电影华表奖等众多奖项。而在所有这些作品中,方义华自己最钟爱,也是社会反响最强烈的,一部是喜剧影片《月亮湾的笑声》,一部是传记影片《焦裕禄》。
方义华说自己的影片基本上是纪实风格的主旋律作品,旨在为民鼓与呼,叙述真实的人物,讲述真实的故事,再现真实的历史氛围,用自己的笔去反映火热的生活,歌颂伟大的时代和人民,他常常被自己作品中的人物所感动。如他笔下的焦裕禄不仅是一个好干部,还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父亲和丈夫。方义华说:“你创作一部影视作品,首先要把自己融入到作品当中去,首先要被自己笔下的人物感动。如果连自己都没有感动,就别指望去感动别人。”方义华近期正在准备写一部反映安徽“洋灰陈”故事的影片,这位出身于
李鸿章“
淮军”中的人物是中国水泥业的创始人,作家想借他的创业经历表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因为有过在农村生活的经验,方义华写起农村题材的作品来得心应手。《
月亮湾的笑声》是他从我省金海涛的一篇题为《登报》的小说中得到启发,构思出一部具有浓烈喜剧色彩的电影作品。剧本写成后,
峨眉电影制片厂和
上海电影制片厂两家还为争夺剧本打了一场官司。
回来后,以一天8000字的速度,一气呵成。他自己的感受是,在采访中得到的印象和剧本传递给别人的印象都是:焦裕禄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焦裕禄》的拷贝数也打破了中国解放以来拷贝发行的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