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电影制片厂
中国综合性电影企业
珠江电影制片厂(珠影),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354号,是以摄制故事片为主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1956年初开始筹建,1985年改建成珠江电影制片公司。2009年,其与广东省电影公司共同组建为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1957年,珠影经国家批准列入省建项目。1958年5月,其更名为珠江电影制片厂。1963年,珠影完成拍摄了粤语黑白时装讽刺喜剧《七十二家房客》,该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杰出作品。1979年,珠影摄制了7部艺术片,其中5部故事片,2部舞台艺术片。1985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改建成珠江电影制片公司。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国产电影开始步入低潮期,珠影与中国国内其他老牌电影制片厂一样,面临着新的转型。1995年,珠影开始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主旋律精品影片的创作拍摄中。2003年,珠影从影片《邓小平》的发行中,开始尝试市场化运作。2006年4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珠江电影制片公司更名为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2009年9月,其与广东省电影公司共同组建为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12月,珠江电影集团公布了《振兴珠影三年行动纲要(2019-2021)》的工作规划。2023年,珠江电影集团与峨眉电影集团、西影集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珠江电影制片厂早期拍摄的《南海潮》《大浪淘沙》《七十二家房客》《跟踪追击》,改革开放初期的《海外赤子》《孙中山》《廖仲恺》和20世纪90年代后拍摄的《冼星海》《邓小平》等都是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精品佳作,珠影拍摄的另有100多部影片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等260多个奖项。
发展历程
发展背景
1956年4月至10月,中国派出代表团出访法国、英国等西欧6国考察电影事业,为扶持国产电影产业吹响了集结号。在这一期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在文学艺术和学术研究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电影几乎是从无到有瞬间地拔地而起。珠江电影制片厂(下简称:珠影)就是在当时这样一种特殊环境当中孕育而生。
创办阶段
1956年2月,中央同意在广州建立电影制片厂。同年3月,广东省委办公厅批准成立广州电影制片厂筹备委员会,选址广州市赤岗,开始筹建工作。1957年,珠影经国家批准列入省建项目。1958年5月1日,其更名为珠江电影制片厂后正式投产,珠影从筹划到开始运营仅仅耗时2年零2个月。1963年,珠影完成拍摄了粤语黑白时装讽刺喜剧《七十二家房客》,该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杰出作品。珠影从筹建到1978年,其故事片年产量平均不到5部。1979年,珠影摄制了7部艺术片,其中5部故事片,2部舞台艺术片,第一次超过建厂时的设计标准(5部)。
风靡电影市场
1979年以后,随着中国电影第二个高潮的到来,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珠影,开创了南粤电影事业的高峰。1981年9月,珠影创办了以电影文学为主的综合性刊物《银幕剧作》。1983年,其开始增设电视制作部,拍摄电视剧。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珠影本着"以电影为主、多种经营"的宗旨,与香港、内地有关方面联合兴办了白天鹅音响艺术有限公司、时代艺术中心、时代美术电影制片厂、韩江影视公司以及正在为电影电视生产服务的10多家企业。
1985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改建成珠江电影制片公司。上世纪90年代以前,珠影以岭南风格电影风靡电影市场,其是华南地区历史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电影企业。其从筹建及投产后,截至9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珠影逐渐拥有了一支较强的艺术和技术队伍,拥有大、中、小、特技等摄影棚及录制对白、音乐、混录等录音棚和多条光盘生产线,也拥有可承担古今中外大型布景制作任务的制景车间及进行影视、广告声画非线形制作的录剪基地。
珠影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成功,主要经验在于它创造并坚持自己的“岭南风格”,多数影片都扎根于本土文化,表现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故事,富有生活气息和地域色彩,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同时,改革开放初期,珠影的创作经营理念也走在中国前列,是中国最早改建公司的电影制片厂,较早地向市场靠近,并造就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步入低潮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国产电影开始步入低潮期,整个电影市场开始萎缩,珠影与中国国内其他老牌电影制片厂一样,面临着新的转型。1995年,国家实施“9550”工程,鼓励主旋律精品电影创作。面对不景气的市场,珠影开始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主旋律精品影片的创作拍摄中,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绩,拍摄的电影有1996年的《军嫂》、1997年的《安居》、1998年的《龙飞凤舞》、1999年的《赛龙夺锦》、2000年的《走出硝烟的女神》和2002年的《荔枝红了》6部影片,先后6次获得中国电影最高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但是珠影在强调电影意识形态功能、追求电影业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对其经济属性、市场效益有所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电影创作与市场脱节、与观众脱节,影响了影片的市场竞争力。而另一方面,曾作为电影改革先锋的珠影,在中国电影面临转型的时候却趋于保守,体制创新力度不够,市场化步伐踌躇不前,严重制约了其影视创作能力和生产经营的发展,一些本来具有的优势,也被大大弱化,造成其再次步入低潮。
开始改革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珠影前后经历了多次改革,寻找出路,这其中,政府仍然占主导地位。1997年1月,经广东省委常委会讨论,同意(批准)珠江电影制片公司划属省广播电视厅,并由企业单位改为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步入2000年之后,面对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形势,珠影也开始酝酿一系列的变化来摆脱困境、再造佳绩。2003年1月,珠影的影视器材租赁部已从珠影公司分离出来,和香港较大的影视器材企业先力公司合资开办广东珠影先力影视器材公司,共谋发展,经营形势已经开始走好。此外,珠影还在着手吸引民营资本加入,重组大天鹅音像公司。在引进资本的同时,珠影也向相关产业扩张,如参与投资珠江电影院线,控制了该院线20%的股份,还投资中国华影电影发行公司,打破地域、行业限制,拓展业务范围。
市场之路
2003年,从影片《邓小平》的发行中,珠影开始尝试市场化运作。该片上映之前,影片的灯箱广告遍及广州大街小巷,让很多电影业内人士都颇感意外。在影片发行中,珠影首次聘请法律顾问,参与整个发行签约过程,力求完全依法办事。为了保证影片的发行效率,珠影公司还给每个拷贝定下了票房指标,如果放映单位不能实现指标,要向出品方补偿费用。所有的做法,都是珠影对电影发行新的探索。
2004年,中央将广东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后,随后,广东省领导决定,珠江电影制片公司转制为企业,改制与重组有机结合,整合省属优质影视资源,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珠江电影集团,珠影改革全面启动。2006年4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公司制企业,更名为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拟与广东省电影公司共同组建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进而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完成改革
2009年9月,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的宣告成立,也标志着广东电影集团化改革第二步顺利完成,这其中包括新成员广东省电影公司加入珠影大家庭。2010年,珠影启动“珠影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以影视和音乐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园重振雄风。2013年,珠影星光城花样年华街区开业,由集装箱组成的珠影史展览长廊,以及美食街积聚了人气。但因资金缺乏及定位不明,改造搁浅。2018年,珠江电影集团在广东艺术中心友谊剧院公布了《振兴珠影三年行动纲要(2019-2021)》,聚焦电影主业主责一条主线,决战电影出品和产业园区建设两大主战场,重启“珠影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将其升级为“珠影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港”,集聚现代电影人才、资本、技术、创新资源,继续拓展珠影星光城项目,打造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影视文化旅游高地。同年12月,珠影宣布筹拍三部重磅力作:4K电影纪录片《我爱你,中国》、首部粤剧4K电影《白蛇传·情》、粤港澳题材商业大片《头号追缉》。
2023年,珠江电影集团与峨眉电影集团、西影集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共建电影精品协作联盟,推进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人才共享,价值共享。2024年1月,因为珠影的长寿粤语情景剧《七十二家房客》,广州客村吸引各方来客。位于广州客村珠影星光城附近的《七十二家房客》拍摄基地自2023年8月起开放,满足粉丝观众前来打卡的愿望。
机构治理
管理人员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1月)
股东信息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1月)
对外投资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1月)
经营情况
经营范围
珠影经营范围主要为:摄制电影片,复制本单位影片,按规定发行国产影片及其复制品;电视剧制作;电影、电视剧和影视节目投资,影视企业投资,电影频道投资和经营;设计、制作、发布、代理国内外各类广告。
经营状况
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珠影本着"以电影为主、多种经营"的宗旨,与香港、内地有关方面联合兴办了白天鹅音响艺术有限公司、时代艺术中心、时代美术电影制片厂、韩江影视公司以及正在为电影电视生产服务的10多家企业。自建厂到1985年底,共生产艺术片92部(故事片69部、戏曲片23部)、科教片101部(221本)、新闻纪录片283部(549本)、新闻期刊片5 6部,粤语翻译片47部(408本)、代制片28部(56本),加工洗印各种拷贝(以单条计)1.96多万米。2019年以来,珠影主导拍摄了中国首部4K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反映新时代海外赤子投身祖国建设的4K电影纪录片《我爱你,中国》,大型文献纪录电影《共和国的黎明》等影片。
制作范围
珠影发展成为一个既能成批摄制普通银幕、遮幅式、宽银幕故事片、立体影片、科教片、纪录片,也能大批加工美术动画片等各类片种彩色拷贝的综合性电影企业。1983年开始增设电视制作部,拍摄电视剧。
创办刊物
1981年9月,珠影创办了以电影文学为主的综合性刊物《银幕剧作》(双月刊)。
代表作品
珠影早期拍摄的《南海潮》《大浪淘沙、《七十二家房客》《跟踪追击》,改革开放初期的《海外赤子》《孙中山》《廖仲恺》和近些年来拍摄的《冼星海》《邓小平》等都是在社会上很有影响力的精品佳作。 2019年以来,珠影主导拍摄了中国首部4K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反映新时代海外赤子投身祖国建设的4K电影纪录片《我爱你,中国》,大型文献纪录电影《共和国的黎明》等影片。
参考资料:
市场情况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珠影就以大量富有岭南特色的影片在国内影坛独树一帜。较有代表性的影片有故事片《南海潮》《七十二家房客》《大浪淘沙》《跟踪追击》等。这些影片不仅真正赢得了广东乃至中国的观众,确立了岭南电影在全国影坛上的地位,也形成了岭南电影独特的风格。
企业现状
珠影在遵循《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2003-2010年)》提出的“发挥珠影品牌及其版权资源等优势,鼓励各种经济投资电影产业,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重组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市场主体,整合影视产业资源,发展数字电影,开拓电影新的消费市场,使广东省成为中国电影产业重要基地之一”的精神下,省委、省政府将珠影公司和省电影公司列为文化体制改革第一批试点单位,按照“三步走”的部署进行电影集团化、股份制改革。
第一步,珠影公司和省电影公司分别从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制为国有独资企业;第二步,由改制后的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和广东省电影公司共同组建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第三步,通过吸纳其他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将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改造为珠江电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荣誉奖项
社会评价
一个电影制片厂从无到开始运营仅仅耗时2年零2个月,这即便是在50年后的今天(截至2008年),也是很难打破的一项纪录。然而,这只是一个传奇的开端,珠影之所以能在漫长的50年岁月中成为岭南文化的一块响亮品牌,让南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赢得一席之地还有着它更多说不尽的故事。(新快报 评)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发展背景
创办阶段
风靡电影市场
步入低潮
开始改革
市场之路
完成改革
机构治理
管理人员
股东信息
对外投资
经营情况
经营范围
经营状况
制作范围
创办刊物
代表作品
市场情况
企业现状
荣誉奖项
社会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