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词坛研究
徽宗词坛研究
诸葛忆兵先生的《徽宗词坛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确实是填补了词史研究乃至文学史上的一段空白:这一是考证出周邦彦与大晟乐府的诸般举措并无多大关系;二是勾勒出北宋末年俗词创作繁盛的面貌。这都是以往文学史语焉不详或甚少提及的。
图书简介
《徽宗词坛研究》,对徽宗年间词坛做了深入的分析与动态的描述,勾勒出全景式的、生气勃勃的词坛风貌,填补了词史研究中的一段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部书对儒家的音乐思想和大晟府的作用、欧阳修俗词的创作、俗词艺术表达成就、苏学的被禁绝及其传播与影响,宋徽宗词坛抒情模式的改变、贺铸在词的诗化上所作贡献等问题的论述,或具有较强的理论思辨色彩,或以生命体验与感悟见长,有的则是二者的结合。
作者简介
诸葛忆兵,男,汉族,1959年6月25日生。浙江省温州市人。1980年7月毕业于温州市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
1980年8月至1984年8月,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第一中学任教。1984年9月,考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师从陶尔夫教授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为《贺铸词研究》。1987年7月获得硕士学位,留校任教。为二至四年级本科生及硕士生讲授宋元文学。1994年9月,考入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郁贤皓教授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1997年5月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徽宗年间词坛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同时为南京师大中文系文科基地班学生讲授“宋代文学”专业课。1997年7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宋史专题研究,课题为《两宋宰辅制度研究》。同时为四年级本科生及硕士、博士生讲授宋史专题课。1999年6月出站。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发表论文六十多篇,出版《宋代女词人词传》(合著)、《宋代宰辅制度研究》、《徽宗词坛研究》、《巫风源流观》、《宋词精品》、《唐诗精品》、《宋代文史考论》、《北宋词史》(合著)、《李清照与赵明诚》等专著多部,主编“文人情侣丛书”一套。
图书目录
大晟词人考论
第一节大晟府若干问题考辨
(一)周邦彦提举大晟府年代考辨
(二)大晟府提举官职权考释
(三)其他大晟词人的任职时间
(四)大晟府创制的新乐市考辨
第二节"太平盛世"中的大晟谀颂词
(一)宋徽宗朝的社会繁荣和朝野心理
(二)儒家的音乐思想和大晟府的作用
(三)谀颂词创作的概貌
(四)谀颂词的实践和认识意义
第三节富丽精工的大晟雅词
(一)唐五代北宋词的"雅化"追求和过程
(二)徽宗年间歌词"雅化"的社会背景
(三)大晟词人"雅化"创作的业绩
1、融化前人诗句以求博雅
2、推敲章法结构以求精雅
3、追求韵外之旨以示风雅
4、注重音韵声律以示醇雅
北宋俗词创作的高峰期
第一节俚俗词的发展流变
(一)初始阶段的俗词:敦煌曲子词。
(二)北宋俗词的第一次张扬:柳永词
(三)俗词创作的另一重镇:欧阳修
第二节宋徽宗的喜好与世风的转移
(一)徽宗朝的社会风貌
(二)北宋大臣的豪奢与帝王的"尚俭"
(三)徽宗朝君臣之奢靡
(四)淫靡世风对词曲的影响
第三节俗词创作之概况与成就
(一)俗词作家队伍之广泛
(二)俗词题材内容之多样
(三)俗词艺术表达之成就
徽宗年间词坛诗化倾向的深入
第一节禁绝"苏学"和"苏学"的渗透
(一)朝廷禁绝"元祐学术"和"苏学"的举措
(二)徽宗年间"苏学"的传播与影响
第二节"诗化"创作倾向的全面深入
(一)苏轼"以诗为词"的革新
(二)宋徽宗词坛抒情模式的改变
(三)壮阔劲健的新词风
第三节"诗化"革新的深化者--贺铸
(一)安东·比兴深者通物理
(二)浩然之气不可屈
(三)风姿多彩《东山词》
图书小结
徽宗年间词坛的创作现象,梳理到这里,可以告一段落了。概括而言,徽宗年间词坛可划分为“宫延御用词人”和“废罢居家词人”两大类群。从创作倾向方面来看,北宋词的三种主要创作倾向在徽宗年间都有出色的表现。其一是大晟词人代表的“雅化”倾向,其二是朝野趋尚的“俚俗”倾向,其三是“诗化”倾向的全面渗透。专著分三章,正是从这样三个角度入手研究这一段的歌词创作。
第一章从考辨史实入手,全面论述了大晟词人创作成就和词史上的影响。通过考辨得出以下结论:周邦彦提举大晟府任职时间最长不会超过半年;大晟词人们互不统属,甚至互不相识;周邦彦与大晟府的一切重大音乐创制无关;“大晟乐”是颂乐,与宋词无关,而后来的“新燕乐”才是配词演唱的音乐;制定大晟新乐的“以身为度”说并未真正运用于实践;大晟新乐失传与其不切实际、“落韵”有关。在史料考辨的基础上,本文将“大晟词人”划定为一个松散的创作群体,以为“御用词人”的代表。他们或仰承帝王旨意,或因大晟职责所在,其创作呈现出某些共同性。首先,大晟府设立的目的是“以文太平”,所以大晟词人有大量的谀颂词作。这部分词作大体上空洞无物,然其超越了“艳科”范围,容纳了更多的社会信息量。它们再现了北宋末年都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达,反映了大晟府音乐词曲创作的繁盛,表现了时人对军功的一定向往之情,反映了国际间的某些交往。更重要的是谀颂词以时代“重大”题材入词,发挥了词的社会和政治效用,在“雅化”尊体过程中有其实践和理论意义。其次,大晟词人也在传统“艳情”的题材范围内寻求新变,具体表现为言情体物时之炼字炼句和谋篇布局更趋精致工整,追求韵外之旨,讲究格律谐美,将北宋词人创作以自然感发为主,转变为“以思索安排为写作之推动力”,为南宋雅词作家确立“家法”。
第二章从社会风气的转移分析入手,讨论了宋徽宗年间俗词创作的全盛局面。徽宗君臣耽于享乐,“人俗”横流,社会风气奢糜。徽宗审美趣味多样,偏爱谑浪浅俗的风调。徽宗朝诸多重臣皆以“多道市井淫谑浪语”、“每缀街市俚语为词曲”而深得宠信。歌词天然具有的“俚俗”倾向于此时寻找到新的生长土壤和生存环境,北宋俚俗词的创作因此进入黄金时段,成为两宋俗词创作的高峰时期。徽宗年间俗词创作的作家队伍十分广泛,上至御用词人、皇帝近臣,下至在野士大夫、释道神仙、民间下层。触及的社会面也十分广阔,或感慨个人得失,或针砭社会现实,或矛头直指宋徽宗君臣,或友人间互相戏谑取乐,或宣扬宗教的出世之情。这一切对南宋形成以俗词讥讽、批判现实的创作传统,有深远影响。这一时期的俗词创作从内部细致分类,又可以从俚俗中独立出“谐谑”一类。这类作品寓庄于谐,生动活泼,更富民俗音乐风味。
第三章论述了苏轼开拓的“诗化”创作倾向的全面深入,论证了“南渡词人”承继“苏学”并非突如其来。徽宗年间虽然全面禁绝“苏学”,但由于苏轼在文坛上的崇高地位和受人景仰的高尚品德,引导人们在创作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学习苏轼。宋徽宗朝重要词人与苏轼皆有着或疏或密的关系,徽宗本人对禁绝“苏学”也持反复犹疑的态度,社会上更流行着一种拒斥朝廷决策的逆反心理。所以,苏词的“诗化”创作倾向正悄悄地渗透于词坛的每个角落。这一创作群体以废罢居家的“元祐党人”为主。词人们普遍用词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包括仕途之失意、贬之悲苦,废罢之愤闷等等情绪,词已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成为独立抒情达意的诗体,表现出诗词趋同的发展走势。词的审美风貌也转向宏阔或刚健,许多词作选择宏大的场面作为情感抒发的背景,抛弃了传统的艳作风,转以清新、清丽为主要美学特征。贺铸的创作,将“诗化”倾向与比兴手法相结合,为歌词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苏轼开创的“诗化”创作倾向,与词坛的主流创作倾向相背离,所以在创作中还有一个被认同的过程。宋徽宗年间词坛正是苏词新风慢慢得以认同的阶段,为“南渡词人”的创作导夫先路。
北宋词的三种主要创作倾向,在徽宗年间皆得到长足发展。前二种倾向的创作趋于全面的鼎盛,后一种倾向的创作则成为南北宋之交的必要过渡。因此,徽宗年间词坛是宋词发展历程中承前启后之一个极为重要的起承转合阶段。
图书附录
一、大晟词人事迹汇录
二、主要引用书目
图书后记
1980年夏,我从温州师专毕业,被分配到平阳县中学任教。离别了熟悉的家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时间有点不知所措。好在平阳县中学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凤山南麓,后山一片青翠的竹林也被围在学校的围墙之中,郁郁葱葱,幽静清新。闲来无事,我便时常拿着一本《宋词选》,到竹林中随意寻找一块平整的石头坐下,独自消遣,往往是一个清晨或一个黄昏的时光。后来决定报考硕士研究生,选择唐宋词研究作为专业方向,是最自然的事情了。
1984年秋,我考入黑龙江大学,师从陶尔夫教授,正式开始了词学研究的学术生涯。陶师功底厚实,学识渊博,对己对人皆一丝不苟。每周上课,坐在先生的书房里,独自面对先生,先生面前放着厚厚的一叠用毛笔写定的讲稿,从容不迫地为我讲解着词学研究分门别类的知识。时而,先生会追问我的看法,逼迫我参加讨论,我便一知半解地讲了起来。先生总是温和地一笑,敦促我每周将自己的心得写成读书或听课笔记,且鼓励我说:将来你的第一个学术丰收期,就得力于今天的这一叠叠读书笔记。有了严师手把手的教学和随时随地的督促,我真是无法稍稍偷懒,时而也有苦不堪言的腹怨。读研的第二年,我在《求是学刊》上第一次发表了学术论文——《“花间词”中的“别调”》,就是先生手把手教导、反复修改、五易其稿而完成的。回想起来,今天自己在词学研究领域能够做出点滴成绩,完全是先生严厉要求、自己“苦不堪言”的结果。最后,我选择读书笔记中比较成熟的一篇,做成学位论文,参加答辩,题目是《贺铸词研究》。这就是读者今天能够看到的这部专著的最后一个章节的内容。
获得学位以后,留校任教,继续追随先生身旁聆听教诲。先生教我正直做人,教我淡薄名利,教我有所为有所不为。1997年夏,我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而后,又接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的通知,要求我进站工作。我正想将这些消息一一告知先生,料先生在参加会议时因心脏病猝发而突然去世。噩耗传来,弟子伤心悲悼,哀痛欲绝。回想往事,先生的教诲、先生的音容笑貌,一一如在眼前。值此小书出版之际,弟子再次表达对先师陶尔夫教授的敬仰与缅怀之情。先生已逝,虽万人何赎!
1994年秋,我负南下,师从郁贤皓教授,攻读博士学位。郁先生在考据、义理诸多领域皆有出色成就,在学术界声誉甚隆。先生为我规定经、史、子、集四门专业必修课,弟子于其中获益良多。先生真诚坦率,无丝毫机心,没有一点架子,弟子在其眼前总是可以放肆谈论,无拘无束。先生总是将弟子在学术方面的失误,揽到自己身上,自责指导不力。先生又为每一位门下弟子感到自豪,弟子的点滴成绩,在先生眼中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大约就是先生的这种鼓励,培养了我的学术自信,激励我信心百倍地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走下去。先生不擅饮酒,友人所送之国内外美酒,自然也遭先生冷落,先生家柜子里各类名酒琳琅满目。先生门下颇有几位高阳酒徒,时常窥伺先生柜中之酒,先生每回都是哈哈一乐,自己拎着各类名酒,与弟子同乐。其间,我自然是一位非常积极的窥伺者,因此得以遍尝先生柜中美酒。在先生门下三年,师生及同门弟子之间,时而相互切磋,往来不绝,其乐融融。
受郁先生影响,我多从资料爬疏、史料考证的角度观察文学史研究。于是,对攻硕以来一直读书颇有心得的宋徽宗年间词坛,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博士论文也因此渐渐酝酿成熟。论文写作期间,我因便常常请教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钟振振教授。钟先生在宋词领域的考据功底,在当前学术界可以说得上是数一数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钟先生每每诲人不倦。今天出版的这本小书,其中也渗透了钟先生的汗水。这一段学习经历,为我日后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做宋史专题研究工作打下了相当的基础。2000年7月,我的博士后流动站研究报告《宋代宰辅制度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就起因于攻博期间学术思维的转移。博士学位论文脱稿之后,送交复旦大学王水照教授和陈允吉教授、苏州大学杨海明教授审评,得诸位先生热情鼓励。而后,答辩委员会由南京大学的周勋初教授和卞孝萱教授、南京社会科学院的吴功正研究员以及钟振振教授与郁师五人组成,诸位先生再次热情肯定了我的论文,并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修改意见。这些修改意见,都已经融入这本小书。在此,我谨向诸位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获得博士学位以后,我因为立即开始了新的宋史课题的研究,博士论文的进一步修改工作被搁置了起来。1999年夏我流动站出站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工作之后,才重新开始审视、修改博士学位论文。傅璇琮先生与张国风先生热心地为该论文做推荐,北京出版社的魏小薇编辑和编辑室主任杨璐先生大力促成,使我的这本小书获得了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2001年度的出版资助,人民大学中文系也给予了相当的出版资金支持。在此,我谨向帮助、支持我的诸位先生与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学术研究之路永无止境,我愿这本小书的出版成为我在学术研究之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的一个新的鞭策。
2001年春于中国人民大学红三楼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图书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图书小结
图书附录
图书后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