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民
中国作曲家、音乐家
肖民,男,著名作曲家,原籍山东省,生于1927年,曾创作了许多昂扬的军旅音乐,甚至曾用音乐劝降敌人。
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特别贡献奖得主,1953年驻扎广州市;作品有《人民军队忠于党》、《母亲在召唤》、《阿梅》、《菊花传》、《再见吧,阿妈妮》等。
人物经历
肖民是单县人,原名叫张爱民,父亲以教书为业,是一位地下党员,早年在战争中牺牲。1939年,小爱民12岁就参加了八路军八路军第115师,成为一名小宣传队员。他体现出的第一个才干就是为连队教唱歌。于是,在行军的路上,在打仗和演出之余,在战斗的间隙,在房东老大娘的炕头上,他开始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写作。1944年,他终于成功地创作出第一首部队歌曲《群众是我们的靠山》,并以“肖民”为笔名发表在报纸上。这首歌一经教唱很快流传。从此,他便与do、re、mi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下决心要将写好部队歌曲作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肖民写了舞剧音乐《母亲在召唤》、合唱《再见吧!阿妈妮》(与人合作),受到广大指战员的喜爱,曾流行一时。1953年,肖民担任战士歌舞团合唱指挥,工作之余,对创作难点(和声学、配器)边学边用。1956—1958年,他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后,拓展了音乐知识,丰富了创作技巧,音乐创作进入了一个高峰期。男声小合唱《我们是无敌的夜老虎》,巧妙地运用了附点和休止符,形成了富有弹力的节奏,起伏而有内在力量的旋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士在夜晚静悄悄的山谷中,机智、敏捷、隐蔽地插入敌人心脏的神奇行动。1960年春,肖民与词作者张永枚等同志到井冈山市深入生活,中国工农红军在艰苦的环境中,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坚持战斗的事迹,激发了肖民的创作激情,一曲节奏鲜明的队列歌曲《人民军队忠于党》蕴育而生,刊于《解放军歌曲》后在全国流传开来。1961年,它被军委总政治部列为全军必唱的13首歌曲之一。天道酬勤,1964年,肖民共有四部作品荣获全军第四届文艺汇演音乐创作奖:队列歌曲《人民军队忠于党》、女声表演唱《井冈山上采杨梅》、男声小合唱《我们是无敌的夜老虎》和舞剧音乐《将军补鞋》等。这就奠定了他的音乐创作在全国的地位。
晚年,他对音乐美学研究发生了兴趣,撰写了《音乐美学14题》、《对于民族调式“双宫音列”的发现、定名和论述》等专论,并与音乐界的朋友们一起进行探讨。
音乐
肖民12岁就投身部队的文工团参加了革命。解放山东省南部重镇临沂时,肖民拉了一首乐曲,将敌人劝降:“当时敌方和我们对阵的都是伪军,也就是日本人指挥下的汉奸队,我和战友傅泉在傍晚发动总攻击前,被指派到地方的阵营前向他们喊话。主要是告诉他们,大家都是老乡,八路军要攻城了,不要向我们开枪,只把枪往天上放。”肖民说,喊完话后,他就用小提琴拉了一首《沂蒙山小调》。拉完之后,敌人往天放枪,表示接受劝降。
主要作品
肖民于1953年驻扎广州市,自此就没有离开。1960年,他和张永枚共同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军歌《人民军队忠于党》。这是肖民两天一夜写出的,成为新中国成立50周年阅兵式上的曲目之一。他还先后创作过3部舞剧音乐《母亲在召唤》、《阿梅》、《菊花传》,以及《再见吧,阿妈妮》等歌曲在全军汇演中获奖。
人物评价
中国艺术报:69年来,肖民以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终于从一个“小八路”成长为一名深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著名作曲家。让我们衷心地感谢肖民等音乐界的老前辈,他们以自己毕生的精力,为我们写出了这么多好听的歌曲,唱出了我们伟大时代的心声! 
参考资料
从小八路到著名作曲家.中国艺术报.2021-09-16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音乐
主要作品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