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Trib. Inuleae Cass
Cass. in Bull. Soc. Philom. Paris 190. 1812, 173. 1815, et Dict. Sc. Nat. 20: 374. 1821, 23: 559. 1822, 49: 223. 1827, 60: 579. 1830; O. Hoffm. Pflzfam. 4. 5: 172. 1889-1894. ——Trib. Asteroideae Less., Synops. Comp. 161. 1832. p. p. ——Trib. Senecionidea Less., l. c. 218. 1832.——Trib. Inuloideae Benth. et Hook. f. Gen. Pl. 2: 180. 1873. ——Trib. Asterees Baill., Hist. des Plantes 8: 71. 1882.
草本,
亚灌木或灌木。叶通常互生,全缘或有锯齿。
头状花序有异形小花,总苞片通常多层,
覆瓦状排列或近等长,草质,干膜质或革质,稀1层。
花托无托片或有托片。
雌花花冠舌状,有顶端3齿裂的舌片,或细管状或丝状而较短于花柱;
两性花花冠下部管状,上部(檐部)钟状或漏斗状,有4-5裂片。花药上端有附片,基部箭形,有具丝状或线状、全缘或撕裂的尾部,或有时具小尖头状的耳部。两性花的花柱分枝狭长,上部常较宽,略扁,上端圆形或截形,有乳头状突起或笔头状毛,无附器,或
无性花的花柱不分枝。瘦果小。冠毛通常毛状,少有膜片状,或无冠毛。
本族分9个亚族,中国有5个亚族,即以非洲
热带为分布中心的
阔苞菊亚族Subtrib. Plucheinae, 以地中海地区为分布中心的
絮菊亚族 Subtrib. Filaginae,
旋覆花亚族 Subtrib. Inulinae,
牛眼菊亚族 Subtrib. Buphtalminae 及分布最广的
鼠麴草亚族 Subtrib. Gnaphalinae。此外最近从
絮菊亚族又分出
含苞草亚族Subtrib. Symphyllocarpinae, 本族通常认为有二元的起源,即
鼠麴草、絮菊、
阔苞菊和它们附近各亚族有共同的起源,
旋覆花、
牛眼菊和它们附近各亚族有共同起源。不同起源的亚族在总苞和小花(特别是
雌花)的特征上有显著的差别。鼠麴草亚族曾经有人 (J. Small) 认为是最原始的亚族,它与
旋覆花亚族分别从
千里光族 Senecioneae 起源,它的出现时期且较早(
始新世)。但有人认为本族从
菜蓟族 Cynareae 起源。
本族我国原产者24个属,其中较大的是艾纳香属 Blumea、
香青属 Anaphalis、
火绒草属 Leontopodium; 在中国驯化或栽培者3个属,其中原产非洲南部和大洋洲的花属 Helipterum DC. 和原产大洋洲的贝细工属 Ammonium R. Br.: A. alatum R. Br. 仅有栽培的观赏植物。此二属在本志中不详述。
鼠麴草亚族Subtrib. Gnaphalinae Reichenb.
阔苞菊亚族Subtr. Plucheinae Reichenb.
牛眼菊亚族Subtrib. Buphthalminae O. Hoffm.
絮菊亚族Subtrib. Filagininae O. Hoffm.
旋覆花亚族Subtrib. Inulinae O. Hoffm.
含苞草亚族Subtrib. Symphyllocarpinae Smo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