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登台演戏,工须生,开始演艺之路。代表作《铁公鸡》《
明末遗恨》《潘烈士投海》等。
江苏扬州人,
父名福云,生母侯氏。7岁丧父,14岁丧母,幼年家境异常贫困,流落北方,投师学艺。
潘月樵是木匠家庭出身,其父死后,与长兄恩荣、小弟少棠逃荒到
天津市,举目无亲,只能帮人打短工,生活十分艰辛。后来恩荣入赘到侯家后陈家,兄弟三人这才安定下来。嫂嫂为人贤惠,用自己多年积攒的一点儿私房钱,送两个
小叔子跟
私塾先生读书识字。彼时,
梆子大戏在天津方兴未艾,一些穷苦人家的孩子都去学戏,潘月樵、潘少棠兄弟二人进了西马路上的一家戏班学徒。那时学戏,无论将来担当哪种
行当,武功是非练不可的。起初潘月樵学的是梆子文武
老生,后因青春期嗓子变声(行话称之为倒仓),改学了
京剧。潘少棠先学
脸谱后改
青衣。几年后,潘月樵以小连生作艺名,在金声园等戏园子里表演《扫雪打碗》《
桑园寄子》《
乌龙院》等戏,“耍口”技巧格外受观众欢迎。
光绪年间,
天津市的戏曲艺人纷纷南下寻求发展。在这股潮流下,潘月樵带着兄弟、侄子去了
上海市,搭入老天仙茶园班。庚子事变后,他自编自演《黑奴吁天录》《新茶花》《潘公投海》等新戏,很快便红极上海滩。除了唱戏,潘月樵还有超凡的组织能力,大家推举他兼任上海戏曲界商团的负责人。
1884年受上海天仙茶园之聘来沪演出,以“小连生”挂名,一唱即红。在天仙茶园演唱达20年之久,排演的新戏和本戏达百出之多,其中以连台本戏《
铁公鸡》最红。相传,在此期间曾拜
北京市文武
老生夏奎章学戏,从此改唱
京剧老生。
1908年应邀迁居南市,排演针砭时事的改良京剧有《四妆关胜》《四戏迷传》《
血手印》《潘烈士投海》《新茶花女》等。
辛亥革命后与夏氏弟兄等人还创办了
戏曲史上第一所由艺人自行开办的子弟学校——上海榛苓小学,让伶界子弟学习文化,清寒同业子弟免费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