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桥
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的桥
石井桥,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遗迹。桥横跨石井河,全长68米,宽3.8米,有6个桥墩,属梁式石桥。始建于爱新觉罗·旻宁十一年(1831年)。2002年7月,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桥两旁有石栏,两端各建有一亭,西亭已拆毁,东亭仍在。亭为歇山顶,绿琉璃瓦脊。桥西头有“爱新觉罗·旻宁岁次辛卯”纪年石刻。石井桥是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清咸丰六年(1856年)9月,英国以“亚罗”号船事件为借口,于23日派出军舰炮轰广州城,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正月,法国与英组   成侵略联军,于12月炮轰广州。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广州人民组织了团练武装抗击侵略者。当时这里的石井乡是群众武装最为活跃的。现在石井桥石栏板上面,还留有当时侵略军炮击的弹洞。
石井桥的传说
以前,石井河上是没有桥连通东西两岸的,是靠木船来横渡到对岸,由于在上船和上岸时都要经过泥滩地,人们总会把脚和裤都弄成脏兮兮的。在清朝时石门有一个石匠出身的人叫做周合盛,他是个心肠很好的人,认为石井河上若能建起一座桥方便人们就好了。那时,周合盛在河边帮助人们过河。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头如三冬雪,须如九秋霜的老人,身穿黄布衣,脚穿麻鞋,手拿着拐杖,颤颤抖抖地走着。周合盛见状,就对老人说:“我背你过河吧。”周合盛把老伯送过河之后,老伯抬起一只光脚对他说:“我的鞋子丢了,帮我找吧!”周合盛到了泥潭中把鞋子找了回来。谁知那老伯又说:“帮我穿上!”周邦七八鞋子穿上以后,老伯就跑得很快。周合盛认为这个老伯并非普通人,就连忙去追,追上后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伯,老伯说他这么为乡亲着想,有志者事竟成,然后就化作一阵风不见了。当晚周合盛做了个梦,梦见那位老伯,老伯在梦里教他如何用什么材料,什么样的规格去建桥。最后,周问老伯尊姓大名,老伯说:“老朽乃黄石公是也!”很快,石井镇的居民按照自己的能力有钱的没钱的全都把建桥的费用筹齐了,周自己做监工,终于把石井桥给建起来了。人们为了纪念周和生和黄石公的功绩,在桥的西侧刻有“好进仙人履;能通驷马车”一副石刻的对联;东侧则是“彼岸通黄石,横江映白虹”。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石井桥的传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