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松
松科松属植物
南亚松(学名:Pinus latteri Mason)是常绿乔木,枝轮生,冬芽显著,芽鳞多数,覆瓦状排列。嫩枝上长有针叶,针叶是着生在枝叶交接处的节状叶枕上,每根松针的外围都有一层厚厚的角质层和一层腊质的外膜,这样就减少了松树身上水份的丧失,保证该物种可以在很干燥的环境下生存。球果第二年秋季成熟。木材有松脂,纹理直或斜,纹理直或斜,结构适中细腻,可用于家具制作。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2米;树皮厚,灰褐色,深裂成鳞状块片脱落;幼树树冠圆锥形,老则圆球形或伞状;一年生枝深褐色,无毛,不被白粉,苞片状的鳞叶在二年生枝上常脱落;冬芽圆柱形,褐色,顶端尖,芽鳞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边缘薄、丝状,先端渐尖,微向外反卷。针叶2针一束,长15-27厘米,径约1.5毫米,先端尖,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半圆形,多型皮下层细胞,在表皮细胞下呈倒三角状断续分布,树脂道2个,中生于背面;叶鞘较长,长1-2厘米,紧包于每束针叶的基部,初呈红褐色,后渐变呈淡灰褐色或暗灰褐色。雄球花淡褐红色,圆柱形,长1-1.8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成短穗状。球果长圆锥形或卵状圆柱形,成熟前绿色,熟时红褐色,长5-10厘米,果梗较细,长约1厘米;中部种鳞矩圆状长方形,长约3厘米,宽1.2-1.5厘米,鳞盾近斜方形或五角状斜方形,有光泽,上部厚,稍隆起,稍向后弯曲(尤以球果基部种鳞的鳞盾显著),下部平,横脊显著,隆起,纵脊亦较明显,并有多数纵横槽纹自鳞脐向周围辐射伸展,鳞脐通常微凹; 种子灰褐色,椭圆状卵圆形,微扁,长5-8毫米,径约4毫米,连翅长约2.5厘米。花期3-4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生态环境
生长于海拔50-1200米的丘陵台地以及山坡,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分布范围
分布于广东(海南岛安定、临高县东方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儋州市屯昌县等地及湛江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合浦县钦县东兴市等地)海拔50-1200米丘陵合地及山地. 海南白沙、屯昌山区有单纯林。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菲律宾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缅甸怒江流域。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木材富树脂,边材黄色,心材褐红色,结构较细密,材质较坚韧,比重0.6-0.64,纹理直,耐久用。可供建筑、桥梁、电杆、舟车、矿柱(坑木)、板料、器具、家具及造纸原料等用。树干割取树脂;树皮可提胶;针叶可提炼松节油。可作海南岛雷州半岛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的荒山荒地的造林树种。
是经济树种,可作海南岛、雷州半岛、广西南部的荒山荒地的造林树种。
常见用途
南亚松(材质优良、纹理通直,抗压力强,富含树脂,耐朽力强,工艺价值高,油漆性能良好,易干燥。木材可做建筑、航空、桥梁和车船材。木材的刨削、车旋性能良好,易于加工,适于做各种模型,也可做胶合板、乐器和运动器械等。南亚松结实丰富,种粒大,含油量高(多达70%左右),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木本油料,富含树脂,可采脂,树皮可提取单宁松针可提取松针油。南亚松是国民经济建设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主要珍贵用材树种,也是城乡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深受群众喜爱,应当大力发展栽植。
栽培技术
栽植造林技术因苗木的种类而异。容器苗带土坨,栽植过程中根系不易受损伤,因而成活率较高。造林技术也较简单。裸根苗在起苗栽苗过程中,细小的活动根多半受损伤,其成活决定于根系的再生能力和环境条件,同时也要受苗木质量、年龄、栽植季节和栽植方法诸因素的影响。移植苗由于根系发达、根茎比大,成活率一般高于原生苗。造林苗龄主要取决于树种,南亚松一般以2~3年生苗为宜,但在采伐迹地杂草繁茂地段,则以3~4年生苗为宜。华北地区油松雨季造林多用1.5年生苗,春季造林多用2年生苗或移植苗。 1年生苗甚至用秋季播种翌春出□的百日苗造林。一般以早春为适宜的造林季节,有穴植和缝植两种栽植方法,都要保持苗根湿润,栽植时注意使根系舒展,覆土后踏实。对于受伤的和过长的侧根栽前可适当修剪。在干旱地区造林可采取各种削弱地表蒸发的措施。苗木的配置,一般是每个栽植点栽
1株,但也有丛植的,即每个栽植点栽2~4株。丛植对提高成活率和促进幼树生长有利。松树造林密度以每公顷4444株(株行距1.5×1.5米)为宜,也可采取每公顷3333株(株行距1.5×2.0米),甚至2500株(株行距2×2米)的。
病虫害
松毛虫是松树最主要的食叶害虫,常造成极大的损失。松茸针毒蛾主要为害马尾松油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与马尾松毛虫混同发生,能猖成灾。松针小卷蛾大袋蛾等的幼虫也为害严重。新松叶蜂在不同分布区间歇性成灾。微红梢斑几乎遍布全国,是钻蛀主梢的最主要害虫,使侧枝丛生或因更替主梢而树干弯曲。松梢小卷蛾,也能使主梢受害枯萎。球果螟为害球果。针叶树天牛小蠹是钻蛀为害枝、干的大害虫,可使松树成片死亡,但一般不侵害健康木。华山松大小侵害健康的华山松,能猖獗成灾。松十二齿小蠹、落叶松八齿小蠹和云杉八齿小蠹也能侵害健康木。松干蚧是一类刺吸为害枝干的毁灭性害虫。防治时应贯彻适地适树、合理混交、良好的抚育管理等以营林措施为主的原则,必要时可辅以药剂防治。
南亚松松脂
南亚松是典型的热带松类,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省广东省西部。南亚松是我国产脂力最高的松树,每株年产松脂14公斤左右,松脂含油高,松香不结晶,酸值高,含有二元酸为其特征。目前国内南亚松松香产量约在2000吨左右,由于其独特的产品特性,产品供不应求,主要供应日本韩国等国外松香深加工企业。
开割松树树体后流出来的含油树脂。树木生理活动的产物,主要由萜类化合物组成。刚流出的松脂是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暴露在空气中后随烃化后物的逐渐挥发而变稠,最后成为白色或黄色的固态物质──毛松香。松脂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形成和组成松树针叶进行光合作用生成的糖类,再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在木材的薄壁细胞中形成松脂,它通过泌脂细胞壁渗入树脂道。树脂道是松树特有的结构,在木质部、针叶和初生皮层中形成3个独立的系统。木质部的树脂道有纵生和横生两种,它们在木材中互相沟通形成树脂道系。采割松脂时,只要割伤树干外缘木质部,松脂就会通过树脂道系外流。
松脂主要由树脂酸和萜烃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杂质和水分。树脂酸和萜烃的含量因树种、产地、采脂方法和贮存期而异。马尾松松脂一般含75%左右的树脂酸和20%左右的萜烃,其余为水分和杂质。松脂中树脂酸有两类:①松香酸型酸,包括枞酸、左旋红松酸、长叶松酸、新枞酸、去氢枞酸,是树脂酸中的主要部分。②海松酸型酸,包括海松酸、异海松酸。马尾松松脂中含有较多的左旋海松酸,但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异构成其他枞酸型酸,所以松香中基本上不含左旋海松酸,而含较多的其他枞酸型酸,特别是枞酸。南亚松松脂含有二羧基树脂酸。松脂中的萜烃主要是a-烯和β-蒎烯。两者含量随树种和地区等变化较大。此外还有β-水芹烯、莰烯月桂烯双戊烯长叶烯石竹烯等。中国产松脂含烯甚少。
世界生产情况生产脂松香的主要国家有苏联(年产20万吨左右)、葡萄牙(10万吨左右)、墨西哥印度等。国外普遍采用化学采脂,劳动生产率较高。美国最早采用割皮硫酸刺激采脂(伐前强度采脂),湿地松每株年产松脂6千克,每一工人每年生产松脂20吨。苏联主要用亚硫酸盐乙醇液刺激采脂,每人每年采脂可达5吨。葡萄牙推广窄割面化学采脂,以硫酸黑膏为刺激剂,每株松树年产松脂2千克。世界松香年耗量长期维持在110万吨左右。由于浮油松香和木松香的原料日趋短缺,有依靠脂松香来满足需要之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态环境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常见用途
栽培技术
病虫害
南亚松松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