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又名竹篑寺山、祝国寺山和天马山,位于
蓝田县城南5公里处,两峰并肩形似笔架。篑山的东西两峰之上各修有寺,叫竹篑寺,又名
祝国寺,竹篑寺的两峰之间有塔,叫文峰塔。
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南不远处有座两峰并肩形似笔架的山,叫篑山,篑山的东西两峰之上各修有寺,叫竹篑寺,又名祝国寺。因此,篑山又名竹篑寺山、祝国寺山,位于蓝田县城南5公里黄沟村,海拨高度900米,古属蓝田八景之一。《旧图经》载:
黄帝时风后来
蚩尤部众于此。
竹篑山又名天马山,
秦岭余脉自南向北迤逦而来,至川口戛然而止,山势如马腾空,抖落出一面百丈悬崖。辋水被拦腰一扼,猛地缩成一束,其流速愈急,声浪愈大,悬崖上便终年轰声如雷。古来入辋者,或乘舟逆上,或从崖壁栈道上缓行,人畜常有堕崖而亡者。山顶平缓,东西各隆起一包。
隋朝后即有佛寺,寺分东西,遥遥相对,后世在篑山建风后祠,祠殿改建佛寺塔(建于明万历八年1653年),
佛塔为六角方形七级浮图塔,供奉有高僧的灵骨
舍利子。在塔的东西两峰上建有寺院,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为古庙会,上会朝拜香客达三万人之多。“文革”中,塔被毁于一旦,现有民国时期建的破庙二十四间,佛像数尊。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为古庙会,初五下午上山朝拜的人们便往山上去,我们叫朝山。可惜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破除封建迷信中佛塔被毁了,建于民国时期的东、西寺被焚,只剩下断壁残垣。喝水的汤房也不复存在。只剩下破庙二十四间,佛像数尊。近几年县有关部门筹集资金,重新修建了
佛塔,并修建了上山公路。竹篑山
孤峰挺立,山顶中间低,两边高状如马鞍周围环境秀美是人们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是佛门信徒进行宗教活动圣地。从山顶俯瞰群山,白鹿平原,辋河川,尽收眼低,景色美丽。
竹篑寺的两峰之间有塔,叫文峰塔。原来的文峰塔虽说仅仅只是座砖土木结构的空心小塔,高不足七丈,层只七级,楞仅六面,但它却雄居于篑山的东西两峰之间,给原本壮观的篑山与神奇的祝国寺,增添了无穷的光辉和色彩;虽说文脉之言飘渺虚幻,但却能给人以抚慰,给人以自豪、自信和力量;虽说原塔历时久远,几经兴废,加上雷轰电,风吹雨打,却受到邑人士的普遍爱戴与维护,所以,几百年来,它岿然不动,始终保持着昔日的壮观。
顾其言,字介石,上海人。明崇祯庚辰(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
进士,随后他出任了广东
香山县(按在今
广东省,时属下县)知县,颇有政绩。顺治七年冬(公元1650),清兵南下破
广州市,香山县亦随之归入
清代统治。第二年(公元1651)春,作为前朝官员的顾其言,才投向清政,“署篆”候补。直到顺治十一年(甲午年,公元1654),被选调派往蓝田。
顾其言到蓝田上任后,就登山察望。他有感于
蓝田县“三阳空绝、四山高压,本土低微”的“地理学”缺憾与蓝田当时“科目不振”的现状,按照形象学说,便倡导在篑山上创建一座文峰塔。
顾令呼号于前,邑人士“诸子衿孙一朋、
张辽等,里民孙一鸾、张文显等”响应于后。他们“有捐地者,有捐资者,有延请淄流结茅其岭以董成者,有出家募化,合众力以襄厥事者”,于是,一个合众力修塔的群众场面就形成了;一座砖土木结构的
文峰塔也就诞生了。